内科急性心肌梗塞80例患者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论文_张玉群媛

内科急性心肌梗塞80例患者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论文_张玉群媛

贵州省黔西南名族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理干预措施指导下的健康护理手段。[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6年4月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护理治疗,其中40例患者采用一般临床观察、药物等方面的护理治疗,另外40例患者采用在药物护理治疗基层上加上日常心理干预护理法治疗,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两组心肌梗塞患者不同护理体会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一般护理治疗法的40例患者,其中24例治愈、15例转好,1例死亡;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法的40例患者治愈好的有31例,病情转好有9例,0死亡。[结论]心理干预护理治疗法是现今内科疾病患者护理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自信心,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愈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干预、护理

引言: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多发于老年人,在发病时会出现休克、左心衰竭现象,救治不及时还会出现死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正确护理治疗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此。本文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6年4月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分组护理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6年4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0例,男39例,女41例,年龄在41~80,平均年龄55岁,80例患者均符合我国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

1.2 心理特征资料

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护理治疗期间均出现了恐惧、焦虑、烦躁等不同心理特征,主要是因为PTCA术后失眠、体位不适、术后伤口疼痛、排尿困难引起病人烦躁情绪,术后长期服药对病人产生一定的经济负担,引起病人焦虑,出现了很多患者病情反复、病情恢复慢等不良效果。

2 治疗方法

本文将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护理治疗:其中40例患者采用一般临床观察、药物等方面的护理治疗,另外40例患者采用在药物护理治疗基层上加上日常心理干预护理法治疗,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2.1 一般护理法

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一般护理通常采用的临床观察、药物和饮食护理,在日常治疗过程中要定时定点更加患者的病情轻重进行临床观察,对于发病在1~2周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需要高维生素摄取,采用高蛋白的饮食食用,但是要注意少食多餐,需要低钠低脂和热量高的食物,同时在患者护理治疗期间还要告诫患者需要戒烟戒酒,等到病情转好方可进食普通食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般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护理期间会病情反复并伴有疼痛症状,护士在护理期间要根据患者疼痛的性质、时间长短等不同情况对患者采用药物护理治疗法,遵医嘱采用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或者吗啡5~10g皮下注射,如果是疼痛较轻的患者可以口服一些硝酸甘油0.3mg。在药物护理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在药物状态的下反应情况,一旦出现不良症状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

2.2心理干预护理法

在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其中有40例患者要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法。

2.1.1 做好健康的心理宣教

护理人员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前,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服务患者,同通俗易懂的话语耐心的讲解急性心肌梗塞病情的知识,让患者深入了解病情,减少由于对病情无知产生的恐惧感。

2.1.2 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PTCA术后伤口疼痛、连续心电监护,医护人员的操作、探视人员的打搅、外界的噪音,都会干扰病人睡眠,所以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减少医护操作杂音,室温适宜、光线柔和,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2.1.3 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

护理人员要理解、尊重患者,与其建立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对患者要不断的给与肯定、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当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时,要告知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还要嘱托患者要定期复查,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的回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 结果

通过对两组心肌梗塞患者不同护理体会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一般护理治疗法的40例患者,其中24例治愈,占比30%;15例转好,占比18.8%;1例死亡,占比1.3%,在患者入院护理期间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有17例,占比21.3%;悲观失望心理6例,占比7.5%;无安全感和归属感8例,占比10%;情绪激动9例,占比11.2%。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法的40例患者治愈好的有31例,占比38.8%;病情转好有9例,占比11.2%;0死亡。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法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治愈和恢复情况都要高于一般护理法治疗。

4讨论

通过两组临床实践的对比分析,可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治疗不要单纯的停留在一般护理上,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法更加能够促进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健康恢复。护工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深入了解自身的病情,耐心的讲解有关急性心肌梗塞病情的知识,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不断的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决心,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取得积极配合,才能加快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杰;;心肌梗死患者的个体化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24期

[2] 陈舒秀;;46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25期

[3] 马园园;李莎莎;董瑞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病1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5年35期

[4] 水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23期

[5] 麻作华;郝文慧;孙春荣;;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J];中外医疗;2013年25期

论文作者:张玉群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  ;  ;  ;  ;  ;  ;  ;  

内科急性心肌梗塞80例患者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论文_张玉群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