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论文_武书帆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论文_武书帆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是幼儿行为习惯引导的重要支持。在幼儿培养中,必须关注家庭教育,关注幼儿行为习惯的引导,让幼儿在快乐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在父母正面的言传身教指引下做好行为判断分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成长。本文在论述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培养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家庭教育中幼儿行为引导的负面问题进行剖析,基于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为家庭教育的优化,幼儿行为的正向引导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行为;影响

1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直陪伴孩子成长的“特殊学校”。好的家庭教育会为孩子奠定成长的基石,促使孩子茁壮健康成长;反之,不好的家庭教育会成为幼儿成长的障碍。

1.1家庭教育缺失,不利于幼儿成长

直视教育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陷入家庭状态不平衡的困局,因忙于工作而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失的父亲,焦虑、望子成龙心切的母亲及无辜失控的孩子等,都影响着家庭气氛的和谐,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

1.2家庭教育过于功利化,不利于幼儿成长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给孩子规划了一条光明的大道,许多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被抑制,个人潜能被埋没,只能在父母指定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地前进。

1.3家长忽视幼儿园教育,不利于幼儿成长

家长在重视家庭教育的同时忽略了幼儿园教育的作用,认为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来说只是短短几年,甚至错误地认为这短短的时间对幼儿的整个成长时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殊不知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来说是影响最大的。

2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影响的具体表现

2.1家庭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主要体现为父母感情的和睦,在和睦的氛围中建立温暖友爱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影响十分明显,父母是与幼儿联系最为密切的个体,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下,幼儿感受到家庭的幸福与温暖,性格活泼开朗,树立乐观心态。幼儿阶段是幼儿语言能力训练提升的关键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幼儿与父母交流互动,行为习惯更合乎常规。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环境冷漠,导致幼儿在行为上具有胆怯性和冷漠性。家庭关系不和谐,幼儿行为带有明显的忧郁性。而和谐的父母关系,开明健康的家庭环境才能带动幼儿的健康成长,让幼儿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

2.2父母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主体实施者父母必须关注自身行为,父母对儿童起到榜样力量,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父母的教育行为对幼儿行为起到带动与榜样作用。父母如果价值观导向不正确,幼儿就容易人格缺失,无论是处世态度、品质精神还是行为习惯都带有偏激性。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导致幼儿行为任性、偏激;父母对孩子过分约束管教导致幼儿行为暴力、冷漠。因此父母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3家庭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既存问题

3.1忽视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重要影响

多数家庭缺乏明确的教育意识,在家庭教育中针对幼儿行为的引导基本采取两种态度。一种是放任自流,认为必须尊重幼儿的天性,幼儿会在相应的年龄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不需要家庭家长的指导干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其更关心幼儿学习成绩,关注幼儿艺术技能的培养,依然受应试教育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种觉得幼儿行为引导是幼儿园的事情,家长工作繁忙,幼儿园理应承担幼儿行为引导的全部职责,家长无须操心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两种态度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长对幼儿行为引导关注不足,缺乏责任感与重视度。思想的不重视,幼儿行为习惯家庭引导意识的缺失,使得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受阻。

3.2家长不良行为会对幼儿行为产生误导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也是幼儿接触最为密切的场所,而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良行为习惯也影响到幼儿,对幼儿行为引导起误导作用。就当前的幼儿家庭教育来说,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长辈追着正在玩耍的孩子吃饭或者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幼儿挑食厌食家长就买零食。更有甚者,妈妈训斥幼儿不能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但是幼儿发现,爸爸看着电视吃着饭,幼儿也跟着爸爸一样,吃饭看电视。幼儿年龄小,但是模仿能力强,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幼儿产生误导作用。

4家庭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正确引导策略

4.1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家庭教育

思想上的重视带动行动上的落实,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成长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关注幼儿艺术技能的培养提升,家庭教育特别是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引导关注较少。家庭教育意识弱,家庭教育缺失,幼儿行为过于偏激或者冷漠。而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幼儿行为引导可有可无,基于这些错误思想,家庭对幼儿行为引导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而家庭教育意识弱,家庭教育关注不足也导致家长行为的不当,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不利于幼儿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幼儿时期是幼儿行为引导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关键期,后期的行为教育与纠正难度很大。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幼儿行为引导,重视家庭教育,做好自身行为的正确引导示范。家庭教育中幼儿行为的引导必须落到细节上。一些细微之处的家庭教育弊病必须引起重视,必须对幼儿行为进行科学的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导。在家庭教育中必须严格要求与积极关爱相结合,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引导幼儿要诚信诚实,不能用打骂的方式,这样容易导致孩子胆怯。家长只有正视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力,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才能实现幼儿行为的正确引导。

4.2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好榜样示范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必须融入到家庭日常生活。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心理和物质两个层面加强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带动幼儿与家长的交流互动,幼儿在父母的关爱、教育引导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性格开朗,懂礼貌,会尊重别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关系和睦,家庭的和睦气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亲情浓厚的家庭氛围,幼儿从出生就能体验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受到积极乐观的情绪的感染。而单亲家庭的幼儿或者父母经常吵架的幼儿,享受不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不利于其行为习惯的积极培养,并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物质方面,父母切忌对子女过分溺爱、担心、保护或者过分严格、歧视,以及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等,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要重视儿童的挫折教育,从小培养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能力。作为父母,切不可错误地认为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尤其是物质上的要求,一味地迁就子女是对孩子的关爱与优良抚育,而应让子女在艰难困苦中加以磨炼,才能真正达到锻炼和增强其独立自主、自强的信念的育人目的。

结束语

幼儿的成长大部分时间是跟家人度过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具有经常性、广泛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的最初教育,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要想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就必须让孩子拥有好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时刻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琛.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自信心养成的影响探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11):72.

[2]何佳.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安全感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7(21):107.

[3]叶菊仙.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7(24):96.

[4]田继荣.指导幼儿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J].才智,2017(21):65

论文作者:武书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论文_武书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