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研究观念的转变_情报学论文

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研究观念的转变_情报学论文

90年代我国情报学研究的观念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观念论文,年代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情报学研究经历了初创(1949—1965)、动乱(1966—1978)、改革发展(1978—至今)三个阶段[1]。 每个阶段情报学研究的观念都不一样,我们着重来谈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情报学研究观念的转变及一些该注意的问题,为世纪之交我国情报学研究提供一点启示。

1 传统情报学研究观念及其弊病

90年代以前,我国情报学研究主要是对科技文献传递交流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情报工作实践也是围绕科技情报工作展开的,情报服务对象是针对科技工作者,整个情报学领域带有浓厚的科技色彩。

探其原因,一是受前苏联情报学和情报工作模式影响,尤以A.N.米哈依洛夫学派为代表,米氏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科技情报’、‘科技文献’、‘科技交流’基础之上的。我国情报学研究长期以来沿用了米氏理论,以致于情报学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及工作内容等方面都带有科技情报的色彩。其二是我国特定的环境所决定的。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科技各方面都受前苏联影响,以致于学术研究也难脱干系。在我国情报工作实践中,科技情报工作最早起步,基础较好,对情报学研究的影响也最深。

这种仅限于科技情报领域的观念,比较注重于情报的社会功能、结构和传递方面的研究,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情报学研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其弊病日益明显。这种观念忽视了对情报生产过程的特点和交流规律、情报用户的需求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视野过于狭窄。其次是不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和经济等领域的发展需要。这种观念仅限于科技情报,而如今社会信息化日益明显,各类情报如政治情报、经济情报、竞争情报等数量大增,重要性日益提高,在整个情报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这使得原有的研究观念陈旧落后,也束缚了情报学的发展。

2 时代特性

从外部环境看:

(1)社会信息化、信息化社会日益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量急剧增长,各类型信息日益丰富,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信息意识逐渐普遍,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在各行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多元化。 原先主要对科研领域的信息需求扩大到经济界、企业界、政治界等各个领域,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也由原先被动的提供文献型信息转为多种服务方式的各种载体形式的信息服务。

(3)技术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给社会各方面都带来深刻的影响。

从内部环境看:

(1)信息实质发生了变化。信息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字信息, 扩大为数据、图像信息;信息来源不再以文献情报源为主,非文献情报源所占比例逐步扩大;信息载体由单一文献形式的文本向多媒体发展。

(2)原有情报机构面临危机。 情报机构体系与它应有的社会作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存储的大量情报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情报机构面临淘汰的危险,而社会上各种各样信息机构纷纷出现。

(3)‘情报’改为‘信息’,对国内情报界影响甚大, ‘信息’一词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改名后使得情报学研究范围扩大。

总之,原有的情报研究观念已不适应情报事业发展需要,我们必须用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来研究情报学。

3 观念的转变

(1)情报学研究必须树立‘大情报观’和‘大情报学’观念。

‘大情报观’首先是情报界作为情报工作的一种新观念提出来的。其核心是要求情报服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突破早期‘小情报观’仅限于科技情报研究活动领域,与社会、经济、管理等情报信息密切结合,面向经济,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善服务方式和管理,增强服务功能,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情报需求[2]。 情报学的研究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以‘大情报观’为指导,既要研究科技情报,也要研究其它领域的情报。

然而,‘大情报观’仅是情报工作中跨部门应用的扩展,对情报学在根本上只是范围的简单延伸,情报学研究不仅是一个或多个部门的情报学研究,而应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全方位研究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的情报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情报学研究也不仅限于情报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抽象,应扩展为所有情报实践活动,从更长时间和更大空间范围内把握情报学研究的观念,即‘大情报学’观念。这样才能打破情报学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全方位拓宽情报学研究的空间。

(2)更新原有的情报学、情报工作、情报服务等概念的认识。

传统的情报局限于科技情报,忽略了经济及其它领域,使许多人长期对情报产生误解,认为情报是类似于‘谍报’的东西,如今,情报的概念范围扩大,内涵加深,用‘情报是改变人们原有知识结构的那一部分知识’或‘情报是作为交流传递对象的有效知识’等概念描述情报都是可以的。

情报学也由先前局限于科技情报活动领域的研究扩展为研究一切特有的社会现象的情报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情报工作实践活动原先向科研部门提供科研服务转向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情报工作服务,满足各种情报需求,情报工作模式发生变化,情报工作观念相应也要变化。

情报服务对象即用户发生了变化。原先情报服务视野仅限于科研人员的情报需求和情报行为,如今所有人都成为情报用户,研究他们的情报需求和情报行为日益必要。因此,情报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视野要扩展到这些所有用户。

(3)情报学同现代科学一样,处于综合与分化的趋势, 也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融合,要正确认识这样关系。

为此,我们要用多维视角来研究情报学学科。既要立足于学科的高度综合,也要关注于学科的高度分化;既要深入原生学科,也要向分支学科、学科群体和有关学科拓展。这样,才能正确客观辩证地看待情报学的发展。

4 要注意的问题

(1)‘大情报观’是相对于‘小情报观’而言的, 它代表的是情报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并不是一般情报学的方向,它实质上是一种情报工作概念。‘大情报观’意义上的研究范围的拓展不能代替整个情报学研究领域的扩大,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大情报观’。

(2)情报学概念的延伸发展, 是必须以保持情报学自身的独立性为前提的;情报学的分支学科的发展,也必须以情报学作为中心。情报概念的无限延伸和扩大,并不等同于具有广阔内涵和外延的信息概念,情报学不等于信息学,对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不能代替情报学的研究。情报学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不能随着信息概念普泛化和改名而失去自己独立的地位,情报学研究应找到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生存空间,应该在保持学科独立性的同时,又保持与其它科学共同发展的趋势。

情报学分支学科的发展为情报学的繁荣和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但随意延伸分支学科领域,使情报学研究产生泛化现象,使得情报学学科研究方向转移,分散了情报研究者的注意力;有些分支学科仅仅是情报学和其它学科的简单相加,缺乏基本的理论积累,内容和质量较差,只是盲目追求新颖,给情报学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情报学研究者应该对学科发展进行宏观控制,强调以情报学为中心,建立分支学科,集中力量研究情报学,在深层次上拓展情报学研究,而不是低水平的重复。

标签:;  ;  ;  

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研究观念的转变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