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第二小学 南部 637300)
习近平同志执政以来,十分重视创新。他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说明创新意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的重任,面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应着重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着手。以此反思小学作文教学,迫使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以新的教学观念,探索作文教学新方法、新思路,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要加强。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依赖于“语文课本提供的素材”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感受”,让学生从这些“事实”中寻求新的关系,找出新答案,这有一个思维过程,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过程。 根据我在班上开展的快速作文训练以来绝大部分受训者“能快欠佳”的写作实际,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开展了创新思维的训练,采用新的作文指导理论和版式设计,力求受训者能达到既快又好的写作水平。
创新思维的特点是:运用创造性、发散型思维,打破旧的僵化保守的观念和旧规范的束缚,不受题材和体裁的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的表达,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
根据创新思维这一特点,我在创新作文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的尝试。现在此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引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写真实的文章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好文章总是源于生活,写真实的才有价值,真情才能动人。文章不管如何创新,都不能脱离生活。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所以,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点,即学会感悟生活,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启发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使他们练就一双善于发现,观察的慧眼,这样就有东西好写了。要把东西写好,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地问为什么,然后回答出“因为这个”。通过思考,由小事情可以写出大主题,小人物可以表现得更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事物的本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练就一颗多情善感、敏锐善思的慧心。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就能让同学们感悟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充实的程度时,他们心中的写作欲望便逐渐萌动和强化,一旦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就会不可抑制地产生了通过文字倾泄心绪的写作冲动。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是一种倾泄的快乐和轻松,而不是外来压力下的负担和沉重。如此写来的文章,必然是流露真情、激荡人心的好文章。这阶段让学生理解了创新以“真”为本,消除了对创新作文就是写一些脱离生活、稀奇古怪的东西的误解。
二、引导学生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抓紧时机,打开学生的思路。这一阶段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把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发散思维,能拓开学生的思路,勇于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范的束缚。比如见到山和水,一般的思维便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通过发散思维就可以变成“见山不仅是山,见水不仅是水”了。
这样便大大地扩大了写作范围,把没什么好写变为取之不尽的材料。当然,所有材料一一写出来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否则就犯写作中的“面面具到”的大忌。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集中思维训练。集中思维就是在可写的范围里选择你最熟悉,感触最深刻的东西,把这些东西作为写作的切入点。比如,在教学了《在山的那一边》这篇课文后,我指导学生写作文《山》。写《山》这篇作文可写的东西有很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候村背后的那座山,是青松翠柏,鸟语花香的,如今的山还是那座山,却变为光秃秃的光头山了。我迫切地希望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山的今昔,来向人们呼吁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爱护绿色植物,保护森林。所以我选择的切入点就是“山的今昔”。写我想写的,写我能写的,这样写来的文章才不会枯燥无味,泛泛而谈。
第二步是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文章的结构要“新”,就要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实现“新”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环节。用多个课时进行引导和训练,让学生掌握联想和想象的关系,掌握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比如: 1.动作想象训练,就是通过想象,把描述性的语句进行表演。2.实物联想和想象训练:出示实物,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训练。3.画面联想、想象训练:出示一幅画面,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训练。4.语言、文字联想和想象训练。5、联想和想象类作文片段训练。6、利用联想、想象对文章展开议论和抒情的训练等等。
通过大量的引导和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使得他们对生活中的某一类物,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都不轻易放过,要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这样写来的文章才有“新”字可言。
三、训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要让学生懂得,求异就是创新,要使文章新颖,出类拔萃,就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要善于运用求异思维,并掌握求异思维的一点方法,这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求异思维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选取常用的,容易掌握的进行引导,主要介绍了三种方式:1、换角度式(思维的重心换到另一角度) 2、超常式(超出常规的思维方法) 3、反向式(正面思维改为逆向思维)。以上三种方式的教法大同小异,不同的是第一种是老师讲为主,第二种老师启发,学生讲为主,第三种是以学生感悟为主。同样,主要介绍了三种方法:1、情景相背法。2、冲刺冷门法。3、曲折法。在教学过程中借用多媒体辅助,采用诱思——诱导——诱练的方法。通过对求异思维的指导训练,同学们大部分能理解并掌握一点方法,在这基础上,我便鼓励同学们在写作上大胆运用,对运用得好的,给予表扬,并给出高分,对运用不当的,及时予以点拨、纠正。同学们尝到了运用求异思维写作的甜头,写作时不再皱眉头了,写作水平慢慢提高了,写出了许多新颖的、出类拔萃的文章。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在升学考试中,也有不少同学取得好的语文成绩,其中有不少就沾了作文的光。
总之,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师的历史使命。在以后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更多的好方法,力争为国家培养出许许多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文作者:罗秋菊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方法论文; 文章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