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列宁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的再认识_爱国主义论文

对列宁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的再认识_爱国主义论文

对列宁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列宁论文,理论论文,共产主义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列宁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战略家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他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伟大人物。世界上有63个国家,用134种文字出版了他的著作。列宁的思想和事业成为世界范围研究的重大课题。

列宁并不是伦理学家,他没有伦理学专著。然而列宁有丰富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伦理思想。列宁的很多文章都论述到伦理道德问题,如关于伦理学的方法论原则,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理论,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等,言论很多,影响也很大。他的伦理思想虽然不系统,但由于经常被引证,就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超过了一般的伦理学家。列宁确实在伦理道德问题上,发表了许多精彩而深刻的言论,值得人们认真研究。虽然列宁关于伦理道德问题的论述大多是在论述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等问题时,顺便论及的,分散在113篇文章中,专论伦理道德问题的论文并不多,这就使我们研究起来比较困难。

笔者认为,列宁伦理思想中的以下几个问题,是特别值得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的。

一、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

列宁有一句名言:“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第292页)有一种意见认为,在道德基础问题上,列宁的论断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断不一致。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经济是道德的基础。例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34页)马克思也说过,任何一种财产的社会形式都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而列宁在这里根本没有提到共产主义道德的经济基础。

笔者认为,如果仅仅从这一句话出发,似乎列宁的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观不同。但是,我们应该全面地、完整地领会列宁的思想,而不能光凭一句话。列宁在论述19世纪60年代,俄国取消农奴制的经济改革对社会道德的影响时说,“这一经济过程在社会方面的反映就是‘人格普遍提高’”(《列宁全集》第2版第1卷第376页)。列宁在《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一文中指出,既然农民变成商品生产者,他们的道德必然会建筑在卢布上,农奴制度必然树立农奴主道德,自由劳动制度树立资产阶级道德。这都说明,列宁是坚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决定道德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

那么,在《青年团的任务》的演讲中,列宁为什么不讲共产主义经济制度是决定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而是讲“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呢?当时,刚刚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共产主义的经济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列宁这个论断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的。因为经济决定道德是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的,如果全面地论述道德赖以存在的基础,除了经济基础之外,还有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从道德主体角度讲,道德总是人的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则是无产阶级的道德,无产阶级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阶级基础。恩格斯也说人们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吸取道德观念,也谈到阶级基础。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的表现,这就是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而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在为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正是在争取共产主义事业的斗争实践中,产生了阶级团结的集体主义观念,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行为原则及组织性、纪律性观念和自我牺牲精神等等。共产主义道德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当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经济制度还没有产生,它只是以观念形态存在于无产阶级的头脑中,共产主义经济制度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经济基础只是潜在意义的,而不是现实的。为争取共产主义的斗争实践才是共产主义道德产生和发展的直接现实性的基础。因此列宁说,“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这是他从刚刚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一个准确的伦理判断。

二、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概念的含义

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的演说中提出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概念,但没有对这个概念以明确的界定。从列宁的诸多论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列宁讲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含义是什么。他说:“共产主义道德是为这个斗争服务的道德,它把劳动者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剥削,反对一切小私有制,因为小私有制把全社会的劳动所创造的成果交给了个人。”(《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第291页)这里讲的是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目的和任务,列宁认为,从道德的目的和任务角度看,阶级社会的道德是有阶级性的。他指出,基督教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是从上帝的意旨任务中引伸出来的,或者是从唯心主义或半唯心主义论调中引伸出来的,是为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服务的。他说:“我们否定从超人类和超阶级的概念中引出的这一切道德。我们说这是欺骗,这是为了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来愚弄工农,禁锢工农的头脑。”他又说,“我们的道德完全服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我们的道德是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伸出来的。”(同上289页)在这里列宁讲了共产主义道德和一切旧道德的两点区别。一是理论基础不同,旧道德是以宗教神学或者唯心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而共产主义道德是从唯物主义出发的,也就是从阶级的现实利益中引伸出来的。二是指出阶级社会的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旧道德是为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服务的;而共产主义道德是为破坏旧社会、把全体劳动者团结到创立共产主义者新社会而服务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过去的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都曾经有过把恩格斯和列宁关于阶级社会的道德具有阶级性的观点,理解为阶级社会的一切道德都是阶级的道德,似乎他们否定在阶级社会有全人类共同道德因素的存在。这是表面的理解,不符合恩格斯和列宁的原意。从字面上看,恩格斯讲过,“社会直到现在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列宁也讲过,“在我们看来,超人类社会的道德是没有的;那是一种欺骗。”(同上)但是,如果认真读完全文,全面领会恩格斯和列宁关于阶级社会的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含义,就会明白,他们不是从道德内容的角度说,而是从道德社会作用的角度说的。恩格斯说,“而社会直到现在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35页)列宁也说:“在我们看来,超人类社会的道德是没有的;那是一种欺骗。在我们看来,道德是服从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的。”(《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第289页)可见,无论是恩格斯还是列宁,都是从道德社会作用的角度来讲道德的阶级性的。至于道德的内容,他们都认为,在阶级社会是存在着全人类共同道德因素的。

那么,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容是什么?列宁认为,“在共产主义者看来,全部道德就在于这种团结一致的纪律和反对剥削者的自觉的群众斗争。”(同上第292页)

在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讲到道德的时候,首先是指行为的原则和规范,可是列宁在讲共产主义道德内容时,很少讲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而是讲团结一致的纪律和反对剥削者的自觉的群众斗争,这是怎么一回事?笔者认为,因为在俄文里有两个词都翻译为道德,一个是мораЛъ,一个是нравственностъ。这两个词含义基本相同,但也有区别。据苏联著名伦理学者雅勃拉柯夫在《伦理知识》一书中对这两个词的考证,认为“мораЛъ”表示的是理想、准则、原则、信念、心理、情绪等精神现象的道德;而“нравственностъ”表述的是由道德的理想、信念、准则为理由的实践活动。列宁在讲“共产主义者的全部道德就在于这种团结一致的纪律和反对剥削者的自觉的群众斗争”这句话时,使用的是“нравственностъ”这个词,是关于实践活动方面的道德。

笔者认为,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里对共产主义道德内容的概括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因为当时列宁面临的历史任务,不是建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规范体系,主要是动员广大青年参加为反对剥削者,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列宁在不同时期讲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容并不相同。例如,在1906年写的《孟什维克的危机》一文中,讲到“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道德”,他把不组织罢工和起义,不干革命而服从君主制的宪法等行为,视作立宪民主党人的道德,而坚持有计划的政治罢工,有计划的起义和鄙视叛徒,视作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道德。可见列宁这里讲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道德,就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容。而列宁在1920年4月写的《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造新制度》一文中概括了无产阶级品质的内容。他说:“有韧性,能坚持,有决心,有决断,善于反复试验、反复修正,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些品质是无产阶级在十月革命前经过十年、十五年以至二十年的磨炼才得到的,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在两年中历尽空前未有的穷困、饥饿、破坏和苦难,使这些品质受到了进一步磨炼。无产阶级的这些品质就是无产阶级一定胜利的保证。”(《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第131页)

列宁所论述的共产主义道德,虽然也谈到作为行为准则、原则、规范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作为行为实践、思想品质的内容。长期以来,苏联的伦理学重视对作为意识形态的行为规范的道德内容的研究和宣传,轻视对作为行为实践和道德品质的道德内容的研究。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是这样。后来苏联学者认识到这是苏联伦理学理论中的缺陷。笔者认为,这个教训是值得重视的。

三、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里讲到旧社会的行为原则时说:“旧社会依据的原则是:不是你掠夺别人,就是别人掠夺你;不是你给别人做工,就是别人给你做工;你不是奴隶主,就是奴隶。可见,凡是在这个社会里教养出来的人,可以说从吃母亲奶的时候起就接受了这种心理、习惯和观点——不是奴隶主,就是奴隶,或者是小私有者、小职员、小官吏、知识分子,总之,是一个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别人的人。”(同上第291页)列宁在《莫斯科——喀山铁路的第一次星期六义务劳动到五一节全俄星期六义务劳动》一文中则把旧社会的道德原则概括为“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苏联的伦理学长期以来以列宁的上述思想为依据,把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概括为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而关于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列宁只是在上文中,把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概括为“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他说,“我们将努力消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可诅咒的准则,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差事,凡是劳动都理应按一定标准付给报酬的习惯看法。我们要努力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要逐步地却又坚持不懈地推行共产主义纪律和共产主义劳动。”(《列宁全集》第2版第39卷第100页)列宁在这里讲到的是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道德原则,因为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连在一起,甚至要求克服劳动都应当付给一定报酬的习惯。但列宁也认为,从共产主义初期开始,就应该提倡这条道德原则,当然只能作为思想道德原则来提倡,而不是作为经济政策来实行。列宁没有把集体主义规定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但是,列宁论述了部分利益服从全体利益,以及对同志的义务从属于对俄国民主运动的义务的思想。他说,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社会发展的利益高于无产阶级的利益;整个工人运动的利益高于工人个别部分或运动个别阶段的利益。他还说过,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高于行会利益。列宁的这些思想都成为苏联伦理学提倡的集体主义原则的思想来源。笔者认为,列宁明确作出共产主义道德原则表述的只有“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这一伦理判断,其它论述都不是作为道德原则来论述的。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曾被苏联六七十年代的伦理学作为重要的道德原则,其基本思想也来自列宁。但列宁并没有说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一条道德原则。列宁只是说,“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579—580页)并没有说这种爱国主义感情是道德原则。因为爱国主义不只是无产阶级的道德感情,它是具有全民族性质的,资产阶级,甚至封建贵族也有爱国主义感情。列宁讲爱国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出现了打着“保卫祖国”旗号的社会沙文主义,这是一种为沙皇侵略政策辩护,压迫和掠夺弱小民族的旗号。列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指出“保卫祖国”的唯一办法,就是用一切革命手段反对自己祖国的君主制度、地主和资本家,即反对我们祖国最可恶的敌人,大俄罗斯人“保卫祖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希望沙皇政府在一切战争中失败。因此,列宁这里讲的“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是革命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同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完全不同的。列宁曾经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实质上是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而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与国际主义统一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应当服从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列宁的上述论述成为苏联六七十年代提倡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来源。但是,在80年代,苏联认为这是把政治原则当作道德原则,他们不再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称作道德原则。笔者认为,可能更深的原因是,他们长期打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旗号去压迫、掠夺甚至出兵占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这样的爱国主义正是列宁所批判的“爱国主义”,因此不能不受到包括苏联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否认,从而不再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作为道德原则。

标签:;  ;  ;  ;  ;  ;  ;  ;  ;  ;  

对列宁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的再认识_爱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