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配药内差干预中的实践论文_李婕

微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配药内差干预中的实践论文_李婕

李婕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人民医院 云南 师宗 655700)

【摘要】 目的:探讨微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配药内差干预中的实践效果。方法:自2014年起在我院门诊药房内实施微管理模式,以平行法进行现场抽样调查,将配药处方量、内差发生率等指标与2013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统计结果。结果:较2013年而言,我院门诊药房在实施微管理模式后5~6月份的总配药处方量同期增长了20.1%,而内差发生率由0.68%下降至0.21%。结论:门诊药房实施微管理模式可使得处方调配量明显上升,并降低内差发生率,可对本次微管理模式的作用进行肯定。

【关键词】微管理模式;门诊药房;配药内差;干预;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383-02

药品调配是医院药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品调配过程中,必须遵循准确、优质的原则,以保障患者可得到安全的药物治疗。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将重点分析微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配药内差干预中的实践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微管理模式

1.1 布局调整

我院于2014年起在门诊药房实施微管理模式。首先对药房内的布局进行调整,对药架进行统筹规划,按照口服药、针剂、特殊药品、外用药与中成药分别置于编号为A、B、C、D、Z的药架上。方便后期对药品实施分区管理。特定区域的药品遵循药理作用进行分类,每个药品需按照要求固定摆放于相应位置,未经规划禁止调动。在每种药品下方显眼位置以配药标签标明,以方便后期的查找。每个药架的清洁、摆放位置由专人负责,每日在下班之前需检查药品的摆放是否正确,并保持药架整洁,做到责任到人。

1.2 药品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我院借鉴了“品管圈”管理模式,门诊药房内的所有人员均参与至本次的管理活动中。在全员商讨后制定出具有可行性、执行性、创新性的干预措施。

(1)在药品管理中,以药品药名相似与包装相似问题最为明显,国际医疗认证委员会也曾提出:需确保外观相似和读音相似药品的合理存储。我院针对这一情况实现包装相似与药名相似药物分开放置,并将包装相似的药品拍摄照片,贴于相应药品的药架显眼处,用以警示。

(2)其次是对于用量较大或用药量需进行计算的药品管理,对该类物品的药架上均配上计算机,以方便在取药时进行药物剂量的计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对于更换新包装或新规格的药物,需在药房公示栏内进行指明,在交接班时需向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提醒。

(4)对于易于发生配伍错误的药物,本药房根据说明书将与其配伍相禁忌的药物进行说明写出,在后期配药过程中,需注意相关的药物标识,减少后期发生配伍错误。

(5)每月进行一次月终盘点,每位药架负责人需核对每件药品的有效期,避免出现过期药品。在药品核对过程中需遵循地毯式原则,对于有效期于半年内的药品进行统计汇报。统计汇报内容包括药品品名、规格、数量、批号及到期时间等。对于有效期在3个月内的药品,则出示黄牌警示。对于有效期在1个月内的药品,则统一做下架处理。

1.3 人员安排

我院根据工作人员进入药房工作时间的长短、对工作的熟练程度、对规章制定的掌握程度进行人员分配,以“老员工带新员工”的人员安排模式实现药房内人员合理分配。无特殊情况,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调换班时,在工作过程中,新员工需虚心向老员工请教,汲取工作经验,以尽快熟悉相关工作内容。在患者较多的时间内,实行弹性上班制度,既能保证工作繁忙时员工人手充足,又能缓解员工的压力,避免过度劳累。

1.4 统计学处理

与2013年5~6月份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2014年期间5~6月份我院在实施微管理模式后的处方量、调配内差处方量、数量内差量、品种内差量与规格内差量。

2.结果

由结果可知,2014年5~6月份的总处方量为60192张,而2013年5~6月份的总处方量为50134张,同期上浮升了20.1%。其中内差处方单总数为126张,占0.21%, 2013年同期内差处方量为352张,占0.71%,下降了64.2%。数量内差处方单90张,2013年同期239张,下降了62.3%。品种内差处方单33张,2013年同期100张,下降了67%。规格内差处方单3张,2013年同期13张,下降了77.0%。

3.讨论

药品调配是医院药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与患者是否能够安全用药相关。因医院门诊药房每日人流量较大,值班医师所接触到的药物种类也较多,若在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极易引发一定的错误。因此,加强对门诊部门的药物调配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次调查中,我院于2014年实施微管理模式,并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在实施微管理模式后,2014年5~6月的总处方量明显上升,而内差处方量明显下降。由此可见,本次的微管理模式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笔者对本次微管理模式的临床优势进行总结,具体如下:(1)布局调整后,药物的摆放具有规律性,员工在多次取药后可熟悉具体的摆放位置,避免在杂乱的药物中寻找,而药品名称与配伍禁忌等明示均可以减少工作中的错误率。(2)弹性调班制度可使得员工的工作具有灵活性,避免过度劳累,又能在工作繁忙时有足够的人手,减少了以往工作制度死板的局面。(3)借助计算机等工具,降低了计算错误的几率。在需要进行药量计算的药架旁放置计算机后可利于工作人员对于药量的计算,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4)引进“品管圈”管理模式后使得员工的积极性被提高,每一位员工均投入至工作中,对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制定相关的解决方式。有助于工作人员责任感的提高,能够在后期工作中更好的相互配合。

微观管理模式作为细致化的管理模式,其重点在于对着力于细节去解决问题。这对于药方而言是十分适用的。在本次调查中,我院由以往的易错点出发,实现药品摆放的管理、人员工作的管理、几率制度的管理,进而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我院门诊药房也将继续改进,针对后期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调控,以防范差错为工作宗旨,保障每一位患者将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许惠英,赖伟华,曾颖等.微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配药内差干预中的实践[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54-2756.

[2] 许惠英.微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配药内差干预中的实践[C].//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2:1-4.

[3]吴忠义,虞文,等.采用“品管圈”方法降低中药处方调配差错的探索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7):666-668.

论文作者:李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  ;  ;  ;  ;  ;  ;  ;  

微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配药内差干预中的实践论文_李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