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臧思远,溪宇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臧思远,溪宇

黑龙江翔冠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随着国家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能力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各个行业当中所展开的技术研究也越来越高,对各种事物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农业作为我国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其发展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我国农业最为基础的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各种农作物的生产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农田水利工作的展开,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该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必须要结合一定的原则,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为人们带来更大的价值。因此,本文通过认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意义,分析了我国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标准继而原则,从而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稳定平衡发展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农业安全是我国各项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土地环境的变化都对我国的农田起到很大的影响。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要做到有备无患、目光长远,重视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正视现今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工作中的问题,贯彻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秉承塑造“美丽中国”的目标,科学、全面、具体地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实现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建设美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意义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农田水利工程可以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现状,使农业迈向现代化发展,还可以改善环境,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近几年来,我国水资源不断减少,农田灌溉工作不到位,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还会影响绿色面积提升,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应用。加强农田灌溉规划设计工作,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使水资源得到循环使用,先进的技术与设施可以实现这一点,进一步缓解水资源短缺所造成的压力。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正视水资源短缺问题,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开展灌溉规划设计。对于不同地区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段,合理规划。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具有独特的意识形态,在控制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规划设计不合理,农田灌溉就会出现灌溉不均匀的问题,影响农作物生长。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不同气候条件开展农田灌溉规划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段,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更上一层楼。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总体规划

2.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小规模灌溉区

相较于大型灌溉区,小型灌溉区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应用灵活、成本较低等成为小型灌溉区得到广泛建设的重要原因。当前小型灌溉区的发展受到地域因素、气候因素、农作物因素等影响而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完全符合当地发展情况的问题。但是建设小型灌溉区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还可以动态地调整当地农业的产业结构,切实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各地建设小规模灌溉区时一定要立足于当地的发展实践,结合当地的土地情况、气候情况、水资源情况,并且严密关注本地的作物结构变化,做到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地规划小规模灌溉区。将灌溉区与其他产业进行结合,也是未来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2设计取水方法

相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当地条件对灌溉水源进行取水方面的设计,这是在整个水利灌溉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我国农田灌溉水源的类型基本包括两种: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确定好取水方式后,再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相关的建设。在目前的生产生活中,因为更多的是以河流作为取水来源,所以一般都选择自流取水灌溉的方式。而自流取水灌溉又被分为两种:有坝取水与无坝取水。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为科学调节汛期河流的流水量,对农田和灌溉渠道加以保护,防止由于洪涝带来的自然灾害等,采用无坝取水时一般都会设计成有建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关于有坝取水,它的原理是为确保自流灌溉,一般将堤坝建立在河流基础上,以增高河流的水位。尽管这种有坝取水的方式会导致工程施工的投资增加,但它解决了因为地势和其他条件带来的水位低的弊端。而且在设计有坝取水时,对溢流坝的规划不仅能够迅速增高河流的水位,还可以帮助进行对汛期排洪。通过进水闸对进入灌溉渠道水的流量进行控制,通过排沙闸来降低泥沙进入灌溉渠的可能性,通过防洪堤来保证在发洪期间农田、城市、交通等的安全。

2.3灌溉渠道优化

灌溉渠道优化设计是整个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关键部分。灌溉渠道规划设计需要根据地区不同农作物生长需水量进行分析,在充分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灌溉方式。农田水利灌溉渠道规划设计,一般都是从干、支、斗等方面进行规划建设,渠道规划设计要保证水流不会遇到阻碍,且与田间道路规划有效结合,避免渠道重新规划或占用耕地面积,同时应满足实际灌溉需水量。

2.4灌溉方式优化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方式的优化,可在保证农作物需水量、蒸发量等方面的基础上,采取喷灌、滴灌、漫灌等多种方式组合使用的办法,在提升单位面积灌溉效率的同时节约水资源。加强动态化监测技术在灌溉中的应用,实现追踪性监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但由于其经济成本较高,需在经济田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

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原则

3.1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首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工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保证工程灌溉工作在顺利进行的同时,不影响当地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明确水资源分布情况与地形特点,将其与农田分布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开展规划;在灌溉时充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使蓄水、引水、排水相互结合。

3.2结合施工方案开展设计

进行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时,要制定完善的计划,明确施工方案,依据方案开展设计。要保证水利灌溉工程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规律,使水利灌溉得到最大程度利用。制定完善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使各种指标满足水利灌溉的要求。此外,要针对水利灌溉本身进行裁弯处理,使得渠线能够呈现出较为平顺的状态。

3.3安全条件的保障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和设计,最为基础的工程部分就是要对灌溉渠道的设计进行合理的规划。由于灌溉渠道的建设,是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要为农作物提供高效的水资源,但,同时,也必须要为环境安全,以及人们的安全进行考虑。更为重要的是,所建设的灌溉渠道工程,必须要具备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使用的性能,还应当考虑到周围自然资源可能会造成的各种破坏和伤害,从而来给农田水利工程的建造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3.4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满足动态发展的原则进行设计

我国任何地区的农作物生长,都是处于变动之中,由于周围的环境因素在变化,以及自然条件等的变化,都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因此,也就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在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变化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动态变化,要满足动态发展的需求,不仅要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的灌溉,还应当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作为我国人民生活的基础,必须要提高农业生产量,为农产品的生长提供可靠的环境和资源。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建造,可以充分地借助农产品生长的地域结构,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气候环境的变幻无常等等,建造更加科学合理的灌溉工程,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同时,在此过程当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正确地倡导农业生产户们,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应当促进各种节约用水相关技术的提高。在促进农产品产量逐渐提高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实现水资源的节约。有效地维护水利工程灌溉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平衡,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泽春.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解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1):123-125.

[2]田志伟,王超,李结华.探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3(12):72-73.

[3]刘祥睿,盛奇峰.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10:97~98+108.

论文作者:臧思远,溪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臧思远,溪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