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探究教学的策略研究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探究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_边珍

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探究教学的策略研究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探究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_边珍

边珍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第二初级中学 西藏 日喀则 8582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20-01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教学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性和主体性的培养,促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性体验,从而掌握获得结论和发现真理的过程和方法,获得自我发展和主动发展的能力和内在动力,是奠定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也是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些区别于其他学习方式的要素,如提出科学问题、猜想与假设、搜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等。本文主要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探求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探究教学过程中这五个要素的实施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知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的思维活动很有作用。教师应创设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水平,难度要适中,为学生未知但经过思考或探究后便可以知道。

1.1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进行意义建构

复习了电阻概念后,教师让学生测量白炽灯的电阻。

学生根据灯泡名牌“220V 60W”算得电阻为807Ω,用欧姆表侧得电阻为65Ω。学生们经过交流,对测量值与计算值的差异感到不解,举手提问。

学生:我们侧得的电阻值为65Ω,与名牌上标注的计算值不同。

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常始于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冲突,认知冲突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认知主动性。教师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有目的、有步骤的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自然的产生疑问,并明确的表达了发现的问题,为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埋下伏笔,有利于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将学生引向探究主题。当学生将测量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就变的有意义了。

1.2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体验,明确和聚焦问题。

科学家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由现象深入本质,学生也应该经历同样的过程。学生们探索新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要告诉别人,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想的是什么,那些事情令他们好奇,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讲述他们观察到的东西,帮助他们理解每个人都能从事科学,发明一些东西或通过观察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教师创设了一下情境:讲台上放有这样一排装有不同水量的玻璃杯,教师按顺序来回敲击杯子,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请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利用水杯演奏了一曲欢乐颂。

教师播放录像,让同学们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各样的声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组1:我想知道为什么能听到回声?

小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组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组4:是所有物体都能发出声音吗?

小组5:为什么蜜蜂也能发出声音?

学生在学习声音的科学知识之前,对各种声音的体验是很重要的,通过“看”“做”“感受”“听”“思考”等活动全方位的感知“声音”。这个阶段问题比答案更重要,“这些声音听起来一样吗?”“发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等。老师创设的这些情景提供了一个机会向学生介绍振动,做为一种现象,而不是一个理论,无需更多的解释。

二、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探究教学中的重点过程,若没有猜想和假设,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那么学生会认为知识是不可怀疑的,老师和教科书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会缺少质疑意识,缺乏信心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猜想会揭示学生的前认知,不管猜想是否正确,都是重要的知识建构过程。

三、设计实验,获取证据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设计、展示、改进和确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不仅是建构新知的过程,更是学习如何跟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反思自身不足,提升综合能力的好机会。实际情况是,要学生完全自主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开始阶段给予适当的指导,可用提问的方式启迪学生思考,指引探究的方向,如要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实验,教师可用问题进行引导“用什么实验方法?”“怎样控制变量?”“怎样进行浮力的测量?”等。

四、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概念规律正是造成学生会做物理习题,但不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本质的主要原因。在测得实验数据时,一是可以直接处理数据,通过寻找两个数据的比值、乘积等关系确定物理量的定量关系,如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二是可以做出变量间关系的图像,通过图像确定定量关系。如用传感器和计算机等先进的实验仪器,增加实验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学生1:我们测得物体在盐水和清水中所受浮力相等。

学生2:可是大家都知道人在水中会下沉,但是在死海中却能漂浮于水面,这说明什么?

学生: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教师:大家分析的非常合乎逻辑,那为什么测得的结果却一样呢?

学生:我们操作应该正确,是实验有误差吗?

教师:如果盐水的浓度很小,或弹簧秤的读数不准确会有什么后果?

在探究教学过程,经常会遇到学生得出一个“错误”结论,不符合教师的预期结果。这时教师首先应该用积极的语言去评价,肯定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表扬其中合理可取的部分。

五、交流与合作

学生作为一个研究者,不仅能探究未知,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更要能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研究结果。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可能得不到老师的全程关注,可能会出现偏离主题或无序无效的交流。所以,教师应在讨论前给出明确的讨论任务,注意关注各小组的讨论动向。还要鼓励发表不同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观点。基本的原则是,教师是讨论的是组织者,不能过多的参与,也不能掌控整个讨论过程,只有在讨论无法正常进行时,才能给予适当的指导,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居海军等美.刍议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物理教学策略[J].物理教师,2018(1):22-24.

[2]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科学素养的基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2001.

[3]郭玉英.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鲍里奇(美).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边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探究教学的策略研究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探究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_边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