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酚丁胺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吴小梅

(德阳市中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100)

【摘要】目的:本文就多巴酚丁胺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15例。对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疗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PAMP、SBP、PaO2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实验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程度对比参照组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应用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可获得理想效果,对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全身炎性反应与血液高凝状态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指标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112-02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好发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是指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诱发心房、动脉导管水平血液出现异常的情况,这并非一种单一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1]。患儿是以肺动脉压力升高以及低血氧症为主要表现,还会出现系统性炎性反应与血液高凝现象,这也会使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2]。该病会对小儿造成严重损伤,影响其成长及发育,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为提高PPHN的治疗效果,在近一年对我院收治的部分患儿采用多巴酚丁胺治疗,临床疗效已获取了家长的高度认可;现将研究过程及数据做如下报道:

1.基线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数据

此次研究是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作为对象,病例总数为30例;均经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被确诊。其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3例;出生时间为30min~24h,平均(13.1±1.5)h;体重为2.4~4.8kg,平均(3.6±0.6)kg。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儿的资料数据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排除标准:将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合并心律失常者、药物禁忌症者、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炎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小儿予以排除。所有患儿家长对于此次研究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法,包括镇静、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纠正酸中毒等,依据患儿实际病情予以高通气治疗,将氧分压维持在80mmHg以上。

实验组患儿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1021904)治疗,静脉泵入给药,剂量为5μg/(kg·min),连续给药48h。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PAMP(肺动脉高压)、SBP(收缩压)、PaO2(动脉氧分压)、CRP(C反应蛋白)以及D-二聚体水平等指标。

血液指标检测:为所有患儿采空腹静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CRP进行测定;利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处理,所涉及的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显著的检验标准。

2.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PAMP、SBP及PaO2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MP、SBP及PaO2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PAMP、SBP及PaO2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值检验结果显示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PAMP、SBP及PaO2比较(x-±s,mmHg)

注:a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b表示与参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新生儿肺动脉持续性高压(PPHN)的发病诱因有多种,如新生儿误吸、慢性缺氧、肺发育不良、宫内动脉导管关闭以及呼吸窘迫等综合征等均易引发肺动脉持续性高压,会对小儿的多器官造成损伤[4]。临床中PPHN的治疗关键是及时纠正低氧状态与酸中毒,以阻断病情的恶性循环;在此同时还要通过扩张肺血管以降低PAP。以往常为患儿采用吸氧、镇静、吸入一氧化氮以及高振荡通气等治疗,但因患儿各系统、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再加之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等因素,为小儿的疾病治疗增加了一定难度。为探寻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我院主张在PPHN的常规疗法上加用多巴酚丁胺治疗。该药物属于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可与β1肾上腺素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善患儿的心输出量及心率[4]。多巴酚丁胺可有效舒缓平滑肌,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促使患儿心脏指数、心排量增高,从而增强其左心室收缩力、降低左心房压力,以达到降肺动脉压降低的目的[5]。PPHN患儿会出现系统性炎性反应与血液高凝现象,导致血液CRP、D-二聚体水平升高,而经多巴酚丁胺治疗后,血液指标也得到有效改善。

此次研究中,对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疗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PAMP、SBP、PaO2及血液指标的改善程度对比参照组均更加显著,P<0.05;这一结果说明多巴酚丁胺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可有效降低患儿的肺动脉压,还可减轻其全身炎性反应与血液高凝状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齐宇洁,刘红,吴海兰等.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5):1177-1179.

[2]陈小慧.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4):1041-1043.

[3]袁文浩,曾凌空,刘晓艳等.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J].山东医药,2017,57(1):83-85.

[4]程灏,郝明,江建华等.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C-反应蛋白、D-二聚体、BNP水平及血气分析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9):143-145.

[5]刘文萍.多巴酚丁胺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6,56(22):62-64.

论文作者:吴小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  ;  ;  ;  ;  ;  ;  ;  

多巴酚丁胺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吴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