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论文_①曲颖,②张可勇

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论文_①曲颖,②张可勇

①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264300

②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 264300

【摘要】目的:研究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被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1组及实验2组,每组4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疼痛评分及经过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感都明显减低,P<0.05。将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进行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实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实验2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少于实验1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因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用奥卡西平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于慢性疼痛综合症,中老年人患病人群较多,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是阵发性剧烈疼痛,很多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疼痛[1]。此次研究将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探讨治疗效果更好的药物,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40例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以及免疫等系统重大系统疾病的患者。(2)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实验1组:最小年龄29岁,最大患者69岁,平均年龄(61.74±6.15)岁,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实验2组: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60.92±5.93)岁,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实验1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刚开始服药时,每天400mg的卡马西平,分为2次服用。连续用药3-7天后,服药剂量增加至800mg,患者每天早晚两次用药。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可在患者服药3-5天后再次增加患者服药剂量,每天服药量不可超过1200mg[2]。

实验2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刚开始服药时,每天1次服用300mg的奥卡西平。待连续用药3-7天后,服药剂量增加至600mg,分为两次服用。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药量,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每天服药量不可超过1200mg[3]。两组患者均按照医嘱连续服药8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评价标准

通过VAS评分法判断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将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例数相加即为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1.5数据统计分析

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型指标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实验1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7.26±1.38)分,治疗8周后VAS评分为(4.32±1.62)分;实验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7.42±1.27)分,治疗8周后VAS评分为(4.61±1.73)分。实验1组治疗前后的T=8.7374,P=0.0000,实验2组治疗前后的T=8.2810,P=0.0000。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实验1组患者发生头晕的患者3例,出现嗜睡现象患者2例,出现恶心症状患者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实验2组发生头晕的患者1例,出现恶心症状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X2=7.3143,P=0.0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少于实验1组。

3 讨论

卡马西平是治疗此类患者的常用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疼痛,但是部分患者服药后会出现很多的不良反应,且缓解其他症状的效果也不高[4]。奥卡西平是新型的抗癫痫类药物,作用和卡马西平相似,使患者的神经膜细胞可以保持稳定状态,且患者服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安全性更高[5]。

经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VAS评分明显降低,T=8.7374,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VAS评分进行对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这两组药物对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都具有一定的效果,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但是使用奥卡西平的实验2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洪飞. 对比分析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5):86.

[2]刘伟.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 健康之路, 2017(6):63-63.

[3]李书强, 张越秋.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0):7887-7887.

[4]李慧敏. 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 西藏医药, 2017, 24(4):87-88.

[5]肖云峰. 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 2017, 30(12).

论文作者:①曲颖,②张可勇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论文_①曲颖,②张可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