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_刘汶渤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_刘汶渤

刘汶渤 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363000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本领,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小学教育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兴趣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意识的养成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96-01

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变革,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升高。在小学校园中,随处可见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标语,这也证明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已经成为了大趋势。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它是经过不断的体育训练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体育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指具备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的作用

体育教学就是传授给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通过对相关体育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懂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中的讲授过程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关键。与此同时,体育老师还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等内容,让学生多掌握一些健康的小知识和和行为。比如体育老师给学生讲授排球一课时,老师可以加入一些排球相关的知识内容,例如排球的由来、排球的发展历史、排球的比赛等等,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好奇心。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健康的小知识,比方说正面双手垫球时如何防止自己受伤、如果受伤了该如何处理等,尽量减少学生受伤的几率。另外,体育老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掌握情况,所谓“贪多嚼不烂”,对于体育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体育老师可以把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拆分成多个小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体育教学也是一样的,体育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大部分的学生都对体育学科提不起兴趣,这种情况年级越高越明显,他们都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了。每一种体育运动都有其独特之处,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虽然它们都属于球类,但是性质却是不一样的,如果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属于它们独有的乐趣,那么学生就会有了学习的动力,反之,如果感受不到它们的乐趣,不但学习起来费力,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太好,甚至产生不想上体育课的念头和想法,所以努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感受运动的乐趣是体育教学的关键。老师可以采取更新教学内容或是改变教学方式的办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来创建一些学生感兴趣、喜欢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育教学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方说足球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体育老师都会先给学生介绍一些足球的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熟悉足球、练习足球,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却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比较枯燥、乏味。

(二)强化学生体育技能的形成

强化学生体育技能的形成也就是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掌握程度,增加学生对这些体育运动的使用情况。体育技能的形成是从无到有到熟练的过程,当学生掌握了简单的运动动作以后,通过不断的练习、改善和规范,把掌握的运动动作变为熟练,从初步掌握转变为熟练掌握,最后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把每一个动作印在脑海中,并不断的进行强化。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身体发育状况还不算很成熟,故而一些体育活动并不适合他们,所以体育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当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清或是出现偏差的时候,老师必须及时的进行正确的引导,尽力为学生解决一切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勇敢向前,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而在体育教学的时候,体育老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使用,错误或不合适的教学方式不但吸引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一些厌烦心理。比如跳绳运动,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感受甩绳的节奏,然后再给学生展示一个双飞的动作,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起之后,再让学生亲身去体验,随后再慢慢的调整运动的困难程度。

(三)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人的体育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影响以及体育运动的锻炼逐渐积累而成的,体育意识是指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对体育实践、体育运动方式、体育运动手段、体育运动内容等方面精神活动的总和。体育意识不但会影响人们的各种体育活动,而且这种影响还会不断的变强。就小学生目前的情况而言,他们经常接触到的体育活动有两种:跑步和广播体操,这两种体育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体育意识不但会影响着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对学生未来人格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在体育意识形成的初期,极容易受到新情况、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的影响,进而出现偏差或改变。比如前翻滚运动,因为前翻滚这个运动比较单调、无趣,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这个动作以后,在课堂后根本不会再去花时间去练习。所以说,在日常的体育技能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不注重运动技能的后期使用,加强学生运动技能的使用情况才能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体育老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实际状况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来合理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气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如此一来,体育知识不但掌握了,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提高了。

参考文献

[1]陆文强.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1):70.

[2]王生德.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223.

[3]王忠明.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03-204.

课题研究项目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论文作者:刘汶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_刘汶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