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经济与管理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刘苓玲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高等教育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它使教学活动空间从教室向全时景拓展,使师生互动交流从现实课堂向虚拟空间转变,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式接受向个性化体验转变。移动互联网给高校经济学教学带来了一次重大创新性机遇。在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对书本知识进行验证,对经济学知识实现共享和不断更新。在新的时代,要推动经济学教学模式创新的顺利实现,需要重新定位教师在经济学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提升经济学教师的发展观。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加强与在线教育供应服务商的紧密合作,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体现经济学教学特色与要求。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经济学;教学模式;在线教育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使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和微课程(microlecture)等教学方法借助网络技术开启了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移动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将互联网技术、平台以及各类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截至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88亿[1]。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2018年1月至6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累计高达266亿G,比上年同期累计增长199.6%。截至2018年3月,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在架数量达到了412万款。移动互联网呈现出来的日新月异以及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不断升级换代,为创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开放、协同、共享的环境,也为经济学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手段。

一、移动互联网推动高校教学模式产生创新性变革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具有较高稳定性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以及活动程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以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知识输出为基本特征,大部分的教学活动被局限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之内,其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对教师的配合程度,教学成效则必须借助于阶段性测验和期末考试等手段予以检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形成了对教学秩序的破坏,不少学校将课堂上“玩手机”列入违纪行为。虽然学生在课堂外使用手机不被限制,但也往往被诟病为占用学习时间、分散学习注意力。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提升、手机下载速率的快速提高以及教育APP的广泛普及,让学生边玩手机边学习成为一种可能,教师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展开日常教学活动,从而产生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无疑对高等学校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一)移动互联网使教学活动空间从教室向全时景拓展

移动互联网与高校教学活动的结合,最先源于互联网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推广与运用。我国部分高校依托其学校官方网站,开发了属于该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官网的接入口进入平台,在电脑上下载教师课件、提交教师布置作业、浏览教师通知等。由于受到服务器处理能力的限制,这些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十分有限,一般不能上传文件较大的视频、学习资料和数据库。由于人机界面比较生硬,所以师生也不愿意使用教学平台进行讨论交流。自2012年以来,慕课(又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开始全面普及。这种开放、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模式彻底拆除了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围墙,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2],给人们展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随着移动通信3G、4G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升级,尤其是手机上网流量成本的迅速降低,移动互联网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增强。移动课堂、教育APP就是移动互联网推动高校教学模式变革的第一波浪潮。移动课堂是基于移动网络平台打造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依托于云技术,有效实现了课程直播、课程录制,网上传播视频课程等功能。它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记录各自的教学、学习情况并及时分享给他人。教育APP则是安装在手机上的各类教育应用软件。学生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下载安装APP之后,就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与地点,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图书馆、宿舍甚至公交车或地铁等各种环境下打开APP进行自主学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产生疑惑,也可与课程发布者进行适时的在线交流并得到及时解决。总之,移动互联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自主与个性化,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有形课堂全面延伸到全时景,从而实现了有形课堂与虚拟空间的有机结合。

(二)移动互联网使师生互动交流从现实课堂向虚拟空间转变

通过手机APP开展的教学活动,看似没有现实意义的教室,但实际搭建起了一个师生互动的虚拟课堂。借助于覆盖广泛的移动互联网和便捷的手机应用软件,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和观点互通。由于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消除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不过这一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在线教学方式不断改进而获得的。慕课是较早出现的互联网教学方式,但随着学生注册数量的井喷式增长,慕课随之产生了新的问题。在虚拟空间里,学生是否替学、替考,教师无从知晓;学生是否自觉认真学习,教师也无精力一一监督,这就导致实际完成慕课学业的注册学生比例相对较低。为了克服慕课存在的缺陷,国外一些知名高校推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教学方式。SPOC设置了学生的准入条件限制。通常情况下,注册学生被限定为校内学生,并且往往是开课时间内的学生,因而在线学习的人数大幅度减少。SPOC更加符合高校内学生在线学习的特点,通过课堂与网络的结合,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能够加强师生互动讨论环节的管理;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布置学习任务,组织测验与考试,以此增加在线课程学习的过程监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SPOC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使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与慕课相比,SPOC对学生的管理度更高,能够如期保证学习的进度和成果。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加强与国内在线教育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在学校内开发在线教育平台,利用手机APP使SPOC教学模式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他们在罗云对面的沙发上坐下,叫罗云在拿走的物品清单上签了个字。老福发现沙发前的茶几下面有个字纸篓,里面有几个揉成一团的小纸条。于是对罗云说:“麻烦你给我们倒杯热水好吗?”

(三) 移动互联网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式向个性化体验转变

经济学课程与大数据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来自于经济学本身必不可少的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的经验事实进行科学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或规律,再将这些结论或规律拿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的过程。经济学的实证研究离不开大量数据的运用,需要使用统计计量研究工具将相关影响因素予以固定,从而把握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社会经济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传统的实证研究主要以既往的统计数据或者普查、抽样调查数据为主,进而发现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如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弹性理论、成本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乘数效应、经济增长理论等,都是经济学家们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实证研究中的发现总结。然而,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才可以获得,而互联网的出现则使海量数据的收集与使用不再困难。与普通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与时效性优势更加显著,一旦发生经济社会事件,相关信息都可迅速通过社交平台和各类新闻APP进行推送和扩散,民众个人也越来越趋向于通过智能手机上安装的Facebook、微博、微信、QQ等手机APP,将身边的大小事件发布至移动互联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便可实时收集与整理现实社会中时刻产生的各类经济信息与经济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和相关经济理论知识归纳总结现实经济中的普遍规律与特殊性,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这种学习方法不再是强迫学生生搬硬套教科书上的文字公理,而是通过激发学生主动发掘现实世界的兴趣,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现实社会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思辨能力,使经济学学习与时代紧密相随。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经济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信息革命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内容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在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0到90年,到 20世纪80至90年代,知识更新周期为5年;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更新周期更是缩短至2到3年。而在移动互联网进入人们生活以后,知识更新的速度更是不可想象。自人类在古希腊、古罗马以及进入中世纪的欧洲以来,经济学理论从哲学、宗教中分化出来并形成独立学科,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正在逐步加快。众所周知,能够最终形成经济学理论,必须经过定义、假设、假说、预测和检验等一系列过程,而其中的假设则往往基于研究者当时的现实环境提出来,一旦假设条件发生改变,就意味着理论的修正与重新解释。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教科书开始对微观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以及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失去完美的解释力。例如,由于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支付手段的创新,翼支付、支付宝、微信转账等结算方式的广泛运用,必然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网贷平台的出现,导致信贷资金规模的扩大,这些都无疑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大,使传统货币政策的应用效果受到影响,而这些只在今天互联网社会才会出现的新经济现象与问题是传统教科书没有预料和涉及的,必将带动相关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学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在高等学校的低年级开设,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从课堂到课堂,缺乏社会经历与生活体验,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十分贫乏和肤浅。由于移动互联网与现实世界密不可分,在移动互联网上,每天都可“爆料”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新闻和事件,教师将这些内容收集起来进行整理加工,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现实经济世界中出现的新特征、新问题,与教科书进行比较并且加以综合分析,最终产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新认识,起到及时更新相关知识的重要作用。

(一)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对书本知识进行验证

互联网技术给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手段与新的工具,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加速了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在这场变革过程中,需要重新定位教师在经济学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提升教师的发展观,并且加强与在线教育系统供应商的合作。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系统,学生学什么、如何学,这些问题通常由授课教师决定。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的限制,教师会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增加案例分析、话题讨论,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对知识点的讲解往往显得不足或者无法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如果机械性地执行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就不得不采用填充式强制灌输的方法,学生极易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发现式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引导学生以发现的眼光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并积极地进行思考,从而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移动互联网使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并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时数不足的尴尬。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合理划分比重,确定哪些教学内容由教师在课堂内讲解,哪些由移动互联网APP完成。一般来说,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知识点由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学生一看就明白或者仅需要教师简要解释的知识点则在APP上完成。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在分析学生兴趣、爱好和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学习计划,简化学习过程,增加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度,给学生创造一个交互、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类似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学习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体验。如在SPOC教学模式下,嵌入教学互动应用系统Top HatMonocl,是从技术的角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辅助方法。借助Top HatMonocle系统中的实时交互平台,利用学生喜欢玩手机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提问、抢答、问卷调查、小型测验等多种方式,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环节中。总而言之,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开始趋向于敏捷化与垂直化,学生获取教学资源与数据的成本与门槛显著降低,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对经济学知识实现共享

Yen等[19]发表于2014年的研究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组头颈部肿瘤的发生率比未服用二甲双胍组低0.64倍(P<0.01)。在40~65岁年龄组和>65岁的年龄组,同一年龄组中服用二甲双胍组与未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相比,头颈部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发病率分别为0.70和0.53;两者均P<0.01)。

第五,中心校校长要经常深入教学点关心、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送到教学点,并给教学点教师带去上级领导的关怀,防止出现“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现象。

(三)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与现实世界的不可分性对经济学知识进行不断更新

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以经济学的分支体系划分,高等学校的经济学课程教学分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从教学内容的难易层次来看,又可划分为经济学原理、初级经济学、中级经济学和高级经济学。在本文中,主要以本科教学层次中的经济学原理和初级经济学为例。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无疑具有了更多的优势。

近十年来,随着手机技术的飞速进步,智能手机CPU运算和存储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取代电脑。但是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面对数据信息海量增长,无论是电脑还是智能手机依然面临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云计算技术出现以后,大多数的计算工作便可交由远程的云存储中心和云计算中心来完成,计算结果通过网络的形式由智能终端传给用户,整个计算过程不需要用户参与。对用户而言,智能终端就如同一个建立在3G、4G网络基础上的超级计算机,运营商在“云”端建设一个容量足够大的存储中心并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不但攻克了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而且实现了数据的分享。基于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可以通过网络对更多的教育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促进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最终形成一个网状资源体系结构的信息化联盟,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有效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的互动方式完成学习过程,不再拘泥于教师在课堂上单向的知识输出;教师则可以通过云平台、远程视频互动平台与手机教学APP的有机结合来完成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受到课堂时间和地点的严格限制。而学生之间也可以借助于APP及时传递现实社会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经济事件,围绕这些事件背后的内在经济联系与经济规律进行讨论,从而使学习者不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分享知识、分享学习体验、共同提升的共同体。

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推动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思考

2012年之后,由于海量信息资源的获取、互联网传输、数据存储与处理等各项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大数据(Big Data)这一名词变得日益流行起来。大数据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有价资产和财富资源,表现为数据量大(Volume)、处理时效快(Velocity)、多元与多样性强(Variety)、价值潜力大(Value)等特点。大数据的生成来自于网络用户、搜索引擎、运营商、电子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政府经济社会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治理、科教文卫等。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是使大数据每时每刻以几何级数增长,成为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民众生活的基本元素,且正在不断推动着高校经济学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创新与转变。

(一)重新定位教师在经济学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运用,颠覆了教师以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绝对权威与绝对主导地位,同时也使经济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面临三大转变:首先,是由知识传授者向知识解构者转变[3]。由于经济学理论知识在教科书中长期固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需紧扣教学大纲的基本要点,熟悉教学内容,适当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即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经济相关的信息资源层出不穷,已有的书本知识难以很好地解释现实事件与经济现象,这对经济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走下知识权威的神坛,重新拆解、构建、解读原有知识,不断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完成自我教育的前提下去教育他人。其次,是由技能熟练者向反思性实践者转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不再只是一名教学技能熟练者,而是一名反思性实践者。由于教学APP大多提供了统计分析功能,可以便利地对学生的章节访问量、慕课视频的观看进度、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以及时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跟踪分析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教学实施效果,利用学生在线学习成绩反馈来优化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监督。第三,是由传统教学中的“主演”向现代教学中的“导演”转变。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犹如一名“主演”,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师的授课技能即是“演技”,“演技”高低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自身的“演技”固定重要,但由教学APP引出的参与式学习模式,使每一名学生也担任起了重要角色。这时,教师本人不但是演员,更是“导演”,其主要任务包括了与供应服务商一起对教学APP进行设计;解构经济学理论知识点,确定课堂的重点讲授内容与APP自学内容;指导学生参与到“演出”即教学活动中;收集现实经济现象、经济事件与经济数据,结合知识点配置案例素材;布置习题作业,组织在线测验、讨论等。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教师与学生共同“演出”,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无疑,“导演”的工作比“主演”的工作更加重要,也更加复杂。

对于初次接触经济学课程并且缺乏现实体验的大学本科学生而言,教科书上的经济学理论、图表与公式模型往往晦涩难懂,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形象化与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来逐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近年来,经济学教师探索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融入传统讲授模式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抛出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解析与辩论,从而达到理解书本知识的目的。然而课堂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即便使用翻转课堂这样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讨论也常常会因为课堂时间的不足而无法深入下去。在课堂之外,受到其他课程学习时间的挤压,学生也难以分享学习过程中的体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项技术取得飞跃性的进展,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这些局限逐一被打破。

图像数字化处理的基础就是图像特征提取,图像特征提取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图像分割的结果;不同类型的图像对象,其图像特征不同,所进行的图像分割依据及其方法也不同,因此,相应的分割算法也完全不同。目前,广泛使用的图像分割方法主要有阈值分割、基于变形模型分割、基于区域生长分割、聚类法分割等[6]。通过分析可知:只有蓝白两色的蓝印花布,可通过加权值将基于阈值的分割算法及基于边缘检测的分割算法相结合来分割蓝印花布纹样[7]。

(二)提升经济学教师的发展观

在新的时代,学生不仅仅需要理解掌握书本知识,更要具备分析预测现实世界的“高阶技能”,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能力必须与时俱进,甚至走在时代前列从而具有更高的站位与前瞻性。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高校教师不能只拘泥于自己所拥有的理论知识,还应当具备现代社会的大数据观,具备对海量数据与大量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具备归纳总结预测的能力。总而言之,教师所具有的信息能力素养可以表现为一种创新精神,使教师不断突破自己,向科学研究的高峰前进;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文化,促进新知识、新信息的产生与传播[4]。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的分支,经济学教师本人的学习与研究经历主要是经济学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缺乏对大数据、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认识,所以往往缺乏主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及教育APP的意识,因此高校应当从新时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需求入手,树立社会科学学科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新理念,改善与优化教师能力结构,不断拓展与丰富培训内容,加强对教师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系统性培训,鼓励与支持教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进行教学活动的探索,推动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其次,经济学课程在高等学校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选课学生数量多,涉及专业面广,更需要组建教学团队完成教学活动。因此,要实现新的环境下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绝非一两个教师可以完成,而应当被提升到整个团队层面,由每一位团队成员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与任务。一方面,教学团队的教师之间可以就现实经济现象与经济事件进行交流讨论,为指导学生的学习事先得出一个指导性的答案;可以由多名教师与学生在线上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理解与分析现实问题,从而实现在线教学的“头脑风暴”;另一方面,在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团队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就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达成统一认识,打破教学班级的界限,统一教师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角色,不分彼此形成教学合力。因此在对教师能力提升的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教师团队意识的培养,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形成教学团队的凝聚力,使经济学的教学既彰显个性,又形成共识。

“老魏,不能再错了!告诉我,库内水位升到多高?会不会漫坝?”情急之下,迟恒全忘了他只能是个旁观者,不能搅和。

(三)加强与在线教育供应服务商的合作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高校与外界的主要联系是教材供应商,教师或是选购优秀规划教材或自编教材,一旦订购完成,合作关系即完成。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我国在线教育系统服务供应商应运而生,并且在最近几年里发展迅猛。目前,这些供应商为高校搭建在线教育平台、开发在线教育系统已不存在技术问题,高校与供应商的合作应当重点转入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功能设计上来,并且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发高等教育APP的实质,仍然是为教学活动服务,因此必须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与要求。从经济学教学APP的开发设计来看,由于教师受到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局限,更需要加强教师与供应服务方的紧密合作。在功能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向供应服务商提出教学实现目标、教学活动内容、成绩考核内容、成绩考核方式与题型、信息反馈方式、统计信息要求等等,并结合教师和学生使用互联网终端的特点与习惯,注重人机交互的便利性与及时性。供应服务商则应在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下开发与设计产品,并使授课教师熟练掌握APP的使用方法与各项功能,提高教学APP的使用效率,使之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7月.

[2]钟鑫,肖金岑.“互联网+ ”环境下高等教育创新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17(5):80.

[3]杨爽.“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角色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2):32.

[4]张青,胡志华.移动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变革[J].理论月刊,2016(3):63.

On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Economic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LIU Ling -l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China)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stimulates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emerged. Thus education in classroom has expanded to a full-time and ubiquitous activit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s transferred from the real world to the cyberspace. Moreover, the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has been changed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personalized experience. Mobile internet brings a significant opportunity of innovation for economic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s teaching mode reformation, the data resource on line can be utilized to test the knowledge in textbooks, and students’ economic knowledge can be shared and updated ceaselessly. In this new er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in teaching economics, the role played by teachers shall be redefined. Teachers’ development view shall be promoted. Meanwhil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on-line education provider shall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education shall be user requirement-centered.

Key Words : mobile internet; economics; teaching mode; on-line education

文章编号: 1008-4355( 2019) 04-0143-19

收稿日期: 2019-03-15

作者简介: 刘苓玲(1971),女,重庆江津市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 j.issn.1008-4355.2019.04.1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OSID):

本文责任编辑: 韩 炜

标签:;  ;  ;  ;  ;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