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运用特立帕肽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印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运用特立帕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的7月~2017年的3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除基础治疗,再加以特立帕肽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在接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运用特立帕肽治疗能起到满意效果且具备一定用药安全性,在短期内对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及相关临床指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特立帕肽;效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对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群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是目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生后,虽不会直接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却能够增加患者的骨脆性,增加患者的致残率甚至病死率,也给患者的家庭增加了极大的负担。特立帕肽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能够促进骨细胞活性提高以及骨形成,起到增加骨强度及骨量的效果,进而减少骨折的发生风险[1]。本文分析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运用特立帕肽治疗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患30例做为此次研究对象,均是在2015年的7月~2017年的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入组标准:①患者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通过对患者骨密度值的检测做为确诊标准)。②患者有相对完整的临床资料,方便进行随访和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③患者具备一定耐受能力,无相关药物过敏史。④患者未合并能够对骨代谢造成影响的疾病,无影响维生素的D、钙类吸收的肾脏及消化道疾病,未合并恶性肿瘤。⑤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无长期糖皮质类及时服用史,入组半年内未应用抗骨质疏松类药物。⑥患者了解此次研究内容,具备一定用药依从性,同意参与。本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纳入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是(62.5±4.5)岁。

1.2方法 患者在准备接受治疗前均进行骨标志物、血生化及骨密度检测。给予所有患者基础治疗,包括有:钙尔奇D(口服用药,每次用药1次,每次600mg),维生素D(口服用药,每次用药1次,每次0.25μg)。除以上治疗,本组患者均增加特立帕肽治疗,用药方法:特立帕肽,皮下注射,每次用药20μg,每天用药1次,选择患者的大腿外侧或下腹部做为注射部位,共给予患者持续6个月的用药治疗。

在此期间加强对患者病情、症状及不适反应的观察,予以及时干预,提醒患者不要在应用能够对骨代谢造成影响的药物;将治疗期间应用药物的用法、剂量、用药时间及注意事项详细为患者说明,强调积极参与治疗的重要意义,提醒患者确保每天在基本相关的时间应用药物。

1.3观察指标

对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12、24周的骨密度(大粗隆、Ward’s 三角、股骨颈及腰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检测指标包括sCTX、sBAP及sOC)变化进行记录并予以对比。对本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治疗前后本组患者骨密度

本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大粗隆、Ward’s 三角、股骨颈的骨密度水平与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但本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在接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本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在用药后未发生严重、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期间发生轻度恶心2例、头晕3例,均未做处理便得到缓解。

3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临床常见病,其中以老年性以及绝经后女性发生率最高,患者所占比重最大。老年性骨质疏松多是指发生于年龄超过70岁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2]。绝经后后女性骨质疏松则是指女性绝经后5~10年内发生骨质疏松症。有报道指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属常见、多发的疾病类型,甚至以升到多发疾病的第七位,患者数量超过2亿,而我国更是骨质疏松症大国,且随之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3]。

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的治疗原则是对患者的骨吸收与骨形成进行良性调节,起到减少甚至逆转机体存在的骨重建负平衡。当前国内临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为骨吸收抑制类药物,此类药物能够对破骨细胞的活性进行抑制以达到治疗效果[4]。特立帕肽属重组的人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活性片段,也是临床第一个被用作通过对骨形成促进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特立帕肽能够产生双重的对骨代谢的良性促进,经间歇性的小剂量应用就能够达到骨形成、骨吸收促进作用,进而增加内生骨量[5]。有研究证实,应用特立帕肽后可使得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的腰椎骨密度上升,通过骨转换对骨质量进行改善,进而使患者的骨折风险降低,特别是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患者,其本身存在较高的骨折风险,经特立帕肽的应用无疑是效果佳、安全的用药方案。本文结果提示,本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在接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证实了特立帕肽的应用能够在短期腰椎骨密度的增加起到积极作用。本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sBAP、sOC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该药对患者的骨细胞活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sBAP、sOC水平改善效果明显。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本组患者用药过程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证明了此用药方案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运用特立帕肽治疗能起到满意效果且具备一定用药安全性,在短期内对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及相关临床指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江伟,王亮,马远征,等.特立帕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短期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2):1246 - 1249.

[2]戚怡,吴铁.特立帕肽在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6(4):454-455.

[3]胡群. 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9-20.

[4]宋庆明,盛正妍,刘皋林. 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应用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35(6):415-418.

[5]边平达,寿张轩.特立帕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选择性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6,35(37):158.

论文作者:印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运用特立帕肽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印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