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与当代社会”研讨会综述_道家论文

“中国道教与当代社会”研讨会综述_道家论文

“中国道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学论文,中国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当代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12月16日—19日,广东老子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召开了“中国道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瑞典等国的8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道家文化及其现代意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把讨论中涉及的若干论点综合如下:

一、道家学说的当代意义

有代表分别从道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道家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和道家文化与现代化三个方面论证道家文化的现代意义。该代表认为,道家那“归本于自然”和“人无尊卑贵贱之分”,就直接跟当代科学与民主相通;黄老学由“道生法”的“唯公无私”和“与民休息”的“无为而治”,直接跟当代法制与稳定相通;老学的“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以及黄学的“百姓斩木刓薪而各取富”,“百姓阀其户牖而各取昭”,直接跟当代发展与繁荣相通;整个道家“去奢去泰”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跟当代的道德与廉政直接相通;黄学重时间、重效率、当机立断、断即立行以及“作争者凶、不争者亦无成功”的进取态势,以及整个黄老学的虚静观念,都跟当代方法与效用观念相通。

有代表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老子的“道”不是实体,而是一个被抽空了物质实在性的宇宙运行过程。“道”本体的虚化性意味着“道”的意义不在于说明它是什么,而在于展示其功能方式,表明“道”怎么样。因此,“道”本质上是方法论。“道”的功能方式是“无为而无不为”。其内涵实质是要否定人类的偏私目的,否定私有制度。其理论贡献是要求按规律办事。老子方法论的哲学前提是“自然”论。“自然”是“自在世界”与价值世界的统一,是合规律又合目的的理想境界。“道”的作用就在于引导人们到达这一理想境界,它具有追求人的根本解放的思想意义。

不少代表关注到道家思想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启迪。有代表比较了老子“道法自然”和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突出“法”字的启发意义。有代表则具体分析了庄子的环境生态观,指出了庄子环境生态思想的不足之处和值得深思和值得借鉴的东西。还有的代表就道家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比较,认为实施全球可持续发展,道家思想和道教组织可以说是与之具有天然的联系。

但也有代表尖锐指出,无论哪种传统思想,都无法拯救当代社会。有代表具体分析了庄子思想。认为这是一种奠基于农业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自然本位的“非人道主义”思想,在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工业社会中,企图实现庄子思想的现代转型是不可能的。还有代表重申传统的说法,认为老子具有一种“向下堕落”的发展观和自然主义的保守立场,其思想根源则在于“神学不可知论”和“‘道’观形而上学论与唯心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也要通过人类社会发展本身来解决。否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无所谓对自然之道的遵从和对自然界的保护。

多数代表不同意上述对道家文化的诘难。他们认为,对现行发展方式的反思,不等于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否定;事实上人类并非一定要遵循传统的发展方式不可。在当代社会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是遍及一切国家的“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并非只限于后工业化国家。而且“贫富悬殊”、“社会冲突”、“战争威胁”等等,也并非只限于某些国家。传统文化作为初始条件和制约条件,是现实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并且可以作为今后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而加以利用。而且传统文化今天给人启迪的智慧,并不是简单的信条和方案。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实问题,并不等于可以直接拯救当代社会。

二、道家政治学

有些代表从道家政治学的角度立论,认为老子思想的原意,是为圣人立论,而不是专门在道的问题上进行思辩性研究。老子主张圣人应该按照道的自然无为精神来治民治国,取天下治天下,并相信依靠这种治理,能够达到其目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之治,无为之治。这种思想的现代意义在于,自然无为,不是简单的毫不作为,而是在尽量减少人为干涉的前提下,让人民各尽其天职,自奋于其义务,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充满来自人性内部的活力,促进全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方位的持续进步。这种理论能否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实践,关键在于社会的管理者,而不在于人民。

有代表还由此提出一个“道家政治学及其现代意义引论”的研究写作提纲。该代表提出,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提出道家政治学这个命题不仅在逻辑上是在理的,而且有充分的文献依据。复次,阐述道家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从过程论的角度看,道家政治思想渊源、道家政治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分化,都应予探讨。从体系论的角度看,其研究内容有:“道家政治目的论、道家政治原则论、道家领导修养论、道家决策艺术论,等等。此外,道家政治还应研究道家学派政治思想与其他学派政治思想的关系。其次,说明道家政治学的现实意义。

三、道家人生论

带浓厚“出世”倾向的道家理论一定意义上是人生哲学。由此不少学者把视角投向人生论,认为道家理论“贵必以贱为体,高必以下为基”的自然人生论,是一种“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民本”人生导向;它那“无为”思想中蕴涵着相当积极的人生观。由此引发出来的道教艺术人生,使“人诗意般栖居在大地上”,它不但可以给人一种安身立命的智慧,并作为一种养生方法和心理疗法可以给当代人的心理紧张、情绪焦虑以缓解作用,而且还启示人们要建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自觉的环保意识,它不但着眼于人的肉体生命,而且还着眼于人的德性生命,形成自己的生命伦理学。它那艺术人生不但跟当代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并不相悖,而且还在更高的境界层实现人的自我需求。

有代表从文明社会中人的心理冲突与回归意识的角度,去探讨道家人生论的现代启示,指出人类生存困境的一个典型二律背反,就是主体必须从客体母体中脱离出来,才能获得自由的性质。但主体在摆脱客体束缚的同时,他又意识到自己是离不开客体母体的。伴随着主体自由的,是主体那深刻的、与生俱来的孤独。自由和孤独是主体意识的孪生子。这样,随着文明的进化,自由的增长,主体意识的发展,人类的内在孤独感也不可遏制地生长起来。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最深刻的心理矛盾之一。老庄的道家哲学,正是试图解决人类这一心理矛盾的最早的哲学尝试。

还有代表从“文化悖论”去看庄子的人生哲学,指出旨在超越悖论,却不自然地走入了另一个文化悖论的怪圈里;拒绝步入文化世界,却偏偏在无意间成就了另一个独特的人文世界。如果说这是一个文化之“谜”,那末,其谜底便在于庄子本人及整个人类对美好与自由的那份永恒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当我们试图穿越这个理性的迷误之时,我们的意旨乃在于寻找一份理想,或者说是一条理想的超越之途:超越古人的思维悖谬,并沿着其致思倾向,超越现代人的“文化困境”及我们国人的心理积弊,从而完成一个理想的精神境界,也从而期望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再走入文化历史的误区。

四、道家养生术

跟儒家学说相比,道家理论更执着于人的个体生命。不少代表还从养生、内丹和武术的角度,去研究道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有代表说,综观五千言的老子《道德经》,眼中只看到“养生”二字,而且全是教人养生就要顺其自然。而生命的开始,本来就以静作为它的根基,没有现时人世间的一切丑恶,完全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自由地运作。所以,养生也就要修养到恢复原始状态的静,才是正道,才符合常规。

有代表还进一步分析了老庄关于养神为先、以静养神和顺应自然的养生思想,并指出这些养生思想不仅对后来道教养生思想,而且对整个中国养生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中国养生文化的许多理论,都在老庄所创立的丰富深邃的养生思想中找到根源。有代表更把老子养生思想与全民健身思想进行比较,认为这两种思想在其各自的历史时期中,都顺应天意民心,符合自然生息法则,都具有易接受性和可行性,而且都有积极地影响人类、社会、自然现象的“生老病死”的作用。有学者比较了道教内丹术与中国传统气功的关系,指出道教内丹术实际上就是气功练习方式,是中国传统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之一。

此外,还有代表另辟蹊径,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操作型的实用性文化,各种文化形态和文化活动之间又具有某种全息对应的关系。由此可以把武术作为一个人体文化符号去探究中国文化的特质。据此,该代表通过对太极拳的道家文化取向进行分析,分别从“道本论”、“用反论”和“归真论”三个方面去把握道家文化的精髓。

标签:;  ;  ;  ;  ;  ;  

“中国道教与当代社会”研讨会综述_道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