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论文_何琦玉

双牌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2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使用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给予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患儿症状减少直至消失,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儿科血液系统中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大多数为良性过程,如果病情严重会导致患儿颅内出血或内脏出血,对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出血症状进行迅速控制并尽快提高血小板数量,能够使该病得到及时救治。现在选取我科室收治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对其采用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根据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60例患儿中接受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30例为观察组,该组患儿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8个月-12岁,平均年龄(9.36±1.61)岁;接受常规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该组患儿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个月-10岁,平均年龄(9.24±1.62)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可以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作下一步研究。另外,本次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皆为主动参与。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排除对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全身性真菌患者;排除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卧床休息、控制感染、避免外伤、对症处理等,使用氨甲环酸、安络血等止血药物,维生素K1、维生素C、氨肽素等;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ng/(kg·d),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0ml中静脉滴注,5d后改口服1.0mg(kg·d),连续给药4周。观察组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静脉注射200mg/(kg·d),连续用5d。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对患儿血小板计数检查,观察患儿的体征变化和症状变化。

1.3观察指标

显效:患儿没有出血症状,骨髓巨细胞恢复正常,血小板>100*109/L;有效:患儿没有出血症状,与之前相比病情有所好转,骨髓巨细胞与之前相比较数量增多但仍然有成熟障碍,血小板>30*109/L;无效:患儿出血症状没有好转并且有加剧现象,骨髓巨细胞没有变化,血小板数量不达标。

1.4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与血小板膜表面吸附的血小板自身抗体结合,增加了对血小板的破坏作用,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同时抗血小板抗体会使巨噬细胞膜功能核活性发生改变,障碍了巨噬细胞的成熟,血小板无法正常生成[1]。这种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比较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自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等[2]。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30-50*109/L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紫癜症状时不需要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或20-30*109/L有潜在出血的危险因素或伴有明显粘膜出血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计数<20*109/L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3]。

目前对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研究的并不是非常清楚,普遍认可的是患儿在自身免疫系统被病毒感染后出现异常导致的。过去治疗该病的临床首选药物是激素类药物,但是因为激素类药物用药时间长、用量大、副作用强并且病情容易反复,因此丙种球蛋白成为了理想的治疗药物[3]。但只是单纯使用丙种球蛋白注射,药效无法持续很长时间,而联合地塞米松不但可以使药效持续时间延长,还能使单独使用的剂量减少,治疗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地塞米松的价格低廉,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可用于多种症状如严重过敏、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喉炎、哮喘等疾病,也可与抗生素合用治疗结核病。抗内毒素、抗休克、抗炎、抑制免疫及增强应激反应等药理作用显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抢救垂危病人[4]。无论该病属于慢性型还是急性型,使血小板逐步回升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起到的临床效果缓慢。此时使用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可以迅速提高血小板水平。其作用机制主要有:血小板受到单核-巨噬系统的清除破坏被有效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Fc受体被封闭,机体内丙种球蛋白水平提高,丙种球蛋白对Fc受体的竞争增强;干扰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丙种球蛋白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患儿后,可以将其抗血小板抗体中和,使患儿暂时达到免疫保护状态[5];抗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之间的结合被阻止;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将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增强,使B淋巴细胞被抑制不能产生抗血小板抗体[6]。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经过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患儿的治疗时间,减轻其痛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勇.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及优越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1):12029+12032.

[2]杨玉湘.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5,36(07):1026-1028.

[3]苏海波.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77-78.

[4]宋柳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9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05):65-66.

[5]覃黄正.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90-92.

[6]代翠莲.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4,34(08):79-80.

论文作者:何琦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论文_何琦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