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论文_杜凤华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论文_杜凤华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河北张家口 075800

摘要:新时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国由于结构设计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在实际设计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有效的提高结构设计的质量,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的推进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引言

低碳生态建筑设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行业加大重视力度,基于相应的设计原则做好各项工作。如此一来,可以重现对可再生资源、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强化建筑中各个子系统的性能,在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出现,从而践行节能降耗理念,提升建筑设计、施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1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弊端问题

1.1设计图纸不严谨

在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当中,每个项目的施工阶段都要受到严格的控制,根据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与推行,对于工程中设计的图纸予以足够的重视。图纸在设计时,尽可能地详细明确,可以有效地促进工程的最终质量以及最后效果。但是,在当前的设计工作当中,建筑工作的相关人员会很大程度的忽视图纸的设计内容,对于图纸会有敷衍或不在乎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去完成工作,这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是对自身职业的不负责,更是对建筑质量的无视。

一般说来,科学合理的设计图纸应根据结构设计的细节,特别是抗震指标的设计、支护框架的刚度、墙体材料等进行仔细的标记或分析,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应该对工程的整体质量给予更多的关注,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作当中,存在的大部分建筑仍然在建筑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比如说,在对一面墙进行建筑时,所用的梁,柱没有使用规则的材料进行建筑,对于梁,柱和墙的整体面积以及高度宽度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看似轻松的工程,却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设计图纸是工程实施的首要任务,务必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与安排。

1.2结构体系不合理

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当设计人员选择结构体系不合理时,结构的稳定性必然会下降。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的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并根据建筑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等级及风荷载情况来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如果设计人员选择的结构体系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选择钢盘混凝土结构体系时,一旦选择的设计指标欠缺科学性,必然会降低整体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易发生各种质量和安全问题。

1.3地基与基础设计不科学

在建筑地基和基础设计时,当基础类型选择不合理时,建筑物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严重时还会整体出现倾斜。在地基基础设计不合理时,当地基斜面坡坡度较大情况下,会对地基混凝土施工时振捣质量带来影响,从而对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当地下室底板配筋不合理时,建筑结构也易出现失稳,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量增大。另外,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于地下水对地基和基础的影响考虑不全面,从而对地基和基础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

2解决建筑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战略措施

2.1注意合作方的充分沟通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之前,相关的责任方务必见面讨论关于此项工程的注意事项,全面和谐的沟通可以促使工程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周转,其沟通的重点需要放在建筑结构的类型以及具体的施工要求。有利于设计师准确的了解当地的情况,可以尽快的给出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案,以及确定工程的大致走向和细致的施工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以计算简图的计算作为重要依据。由于在结构设计中会涉及到配筋率、构件尺寸及建筑物高度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准确的计算,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还需要合理选择计算简图,以此来保证计算模型或是计算简图能够与实际工程状况相符。对于建筑而言,其对于结构荷载承受力、抗震能力及其他功能、性能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建筑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需要合理计算和应用计算简图,从而保证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的精准度。

2.2积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对于设计图纸进行更改和调整是常见的事情,这也要求了设计师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设计前必须做相应的准备。如果有想改变设计的想法,你也可以有调整的空间。常用的方法是对结构设计进行建模和计算。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容易通过计算机出现,从而对其进行了准确的预测和估计。例如建筑工程的水平和垂直荷载,钢结构的倾斜等。总之,经过精心准备,必然保证后期建设工程的施工尽可能简单可靠,施工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2.3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

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可以从四方面来实现,一是科学选址。建筑的选址需要做好前期勘察作业,了解区域的地质情况,地壳运行状态以及地质结构特征等内容,保证建筑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沉降等问题的产生。二是建立有限元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主要是帮助设计人员分析建筑的抗震性能,加强各项数据指标的准确性,从而提升建筑的抗震等级,增强建筑结构承载能力。三是合理应用减隔震设计。在对重要建筑、超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可通过减隔震设计来提升抗震水平。利用减隔震支座、阻尼器等设备,完善结构的横向抗震性能,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避免与地震灾害产生共振现象。四是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根据建筑功能性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增强其稳定性,增大抗扭能力。

2.4扭转控制

2.4.1控制结构平面宽度对于小型建筑框架结构来说,应结合工程专业套件选择合理的扭转控制措施。如果专业不允许,可以通过添加抗侧力刚度的方式进行扭转控制;如果专业允许,则可通过添加框架柱的方式完成扭转刚度的控制。对于相对小型的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一般会设置在电梯、楼梯等位置上,为了更好实现扭转控制,可适当的削弱中间部门剪力墙,添加外侧剪力墙,不过相应的施工成本也会增加。由此可见,若建筑工程中能使用框架体系,则尽量不使用框架剪力墙体系,以此满足控制扭转效应需求。

2.4.2建筑结构周期比控制建筑结构周期比控制也是实现扭转控制的主要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剪力墙厚度的方式来延长扭转周期;另一方面可通过提升拉梁刚度的方式缩短扭转周期,增大抗扭转强度。

2.4.3增大周边结构抗侧力刚度在保证抗侧力结构设计合理性的基础上,适当提升周边结构的抗侧力刚度,以此来实现扭转控制目标。首先,将单项剪力墙转变成形剪力墙,并尽可能延长其长度;其次,增加剪力墙厚度;后,增大周边剪力墙连梁高度,利用楼板、下层门定高度之间的距离来确定连梁高度,强化扭转控制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人员能够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随着经济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及时补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建筑事业奉献力量。总之,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优化建筑整体性能,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锋.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8(12):6+11.

[2]占宇飞.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1212.

[3]高啸啸.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9):1109.

论文作者:杜凤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论文_杜凤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