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土家族研究促进土家族发展--中国民族大学土家族研究与学科建设综述_土家族论文

开展土家族研究促进土家族发展--中国民族大学土家族研究与学科建设综述_土家族论文

开展土家族研究 促进土家族发展——中国民族大学土家族研究与学科建设概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土家族论文,概貌论文,学科建设论文,中国论文,民族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4"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03)06-0150-04

中南民族大学的土家族研究起步较早、主题明确、成果丰富,在学术畀有着较大影响。土家族研究一开始就本着基础研究与现实问题探讨并重,为土家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念,开展研究工作。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土家族研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组织重大课题攻关、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怍,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沿革与成就

中南民族大学的土家族研究历史悠久。1950年土家族问题提出后,引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不少学者随即投入到土家族研究中来。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土家族地区、民族学研究基础雄厚,中南民族大学对土家族研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初期,著名语言学家严学窘教授对土家族语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刘孝瑜教授对土家族地区进行了历史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民族理论专家土家族著名学者彭英明教授带领下,中南民族大学的土家族研究得到勃蓬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为民族学界所瞩目。90年代以后,为进一步促进土家族研究工作的开展,中南民族大学成立了“土家族研究中心”,制定了奋斗目标、章程、工作程序以及各种管理制度。土家族研究的工作更为规范,队伍进一步扩大,成果更为丰硕。目前,该中心拥有包括土家、汉、回等民族学者在内的研究人员1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硕士4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其他项目20多项,完成国家和湖北省专项调研项目6项,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省部级奖励近10项,为推进民族学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识别和认定土家族、建立湖北民族自治地方以及为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制定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法规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向

中南民族大学的土家族研究自始至终围绕着土家族历史与文化以及土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展开,但在不同时期,研究工作有所侧重。

20世纪50年代,土家族研究主要是探讨土家族语言和土家族的来历,目的是论证土家族是否为一个单一民族。

20世纪80-90年代,土家族研究以考察分析土家族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为主。包括土家族的族源、不同历史阶段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历代中央政府对土家族的政策以及中央政权与土家族地区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土家族人民的革命斗争、土家族文化的主要事象、土家族文化与汉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当然,这时期也有少量土家族经济问题的研究。

90年代以前的土家族研究之所以集中在土家族历史与传统文化问题的探讨上,是与当时特定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土家族被确认为单一民族后不久,“反右”斗争开始,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刚刚兴起的土家族研究随之中断,土这族历史与文化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粉碎“四人帮”后,土家族群众的民族成份认定和土家族研究工作得以恢复。这一工作要顺利进行,需要澄清许多历史问题,土家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研究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我校土家族研究者全力投入土家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工作中,通过他们的努力,土家族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主要问题得以澄清,有力地配合了当时土家族群众民族成份的认定工作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工作。

20世纪90年代以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土家族研究的重心作了调整,在此前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土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中心工作。火热的土家族经济建设实践迫切需要理论作指导。在这种形势下,中心及时确立了加强对土家族地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为土家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服夯的工作思路,对土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如探讨土家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土家族地区支柱产业建设、土家族地区特色经济建设、土家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土家族地区生态建设,土家族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土家族地区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建设、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土家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土家族地区社会稳定、土家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土家族地区民主与法制建设、土家族地区民族立法等问题。

进入21世纪,经过认真讨论,中心意识到土家族研究要走向深入,必须对研究方法进行调整,不能就土家族研究土家族,应该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将土家族聚居地区研究与散杂居地区研究相结合;二是将土家族研究与中华民族研究相结合(把土家族放在中华民族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将土家族与汉、苗等民族进行比较研究);三是将土家族研究与世界民族研究相结合;四是专业研究者与业余研究者相结合,高等院校与民族工作部门相结合;五是老中青学者相结合。

由于不同时期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土家族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既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又较好地满足了土家族地区的需要,达到了为土家族地区服务的目的。

三、学科队伍建设

土家族研究中心十分注意培养研究人才,加强队伍建设。经过20多年的努力,探索出一整套培养人才的方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术梯队。

1.发挥老教授的带头作用。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培养人才、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彭英明教授是土家族研究的带头人,他对土家族历史与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他提出的“湘鄂西土家族同源异支”的观点不仅为学术界所认同,而且加强了土家族内部的团结。除做好研究工作外,他十分注意土家族研究队伍建设,在聚合校内研究力量,特别是在培养年轻人方面花了大量精力,做了许多工作,许多青年同志在他的培养下迅速成长。

2.多让年轻同志参加学术会议,通过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经受锻炼,提高水平。

3.从事社会调查。通过田野调查,增加对土家族和土家族地区的了解,同时使研究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加深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民族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土家族研究中心十分注意以课题研究来锻炼队伍,许多同志特别是青年同志通过做课题,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积极争取课题,加强现实问题研究

1.积极争取各类课题,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和检查,多出科研成果。

土家族研究中心十分重视申报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争取研究项目。先后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南方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研究》等。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有:《民族传统文化中素质教育资源及其在当今的运用》、《湖北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湖北土家族传统文化研究》、《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研究》、《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等等。

除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外,该中心也十分注意向国内外有关单位和部门争取横向研究项目。一是积极向湖北省政府汇报土家族研究的情况,向其申报课题。如中心向省政府提出《土家族问题研究》课题,对有关土家族的12个问题进行探讨,得到原副省长苏晓云的大力支持,特批准研究经费22万元。二是主动向湖北省民委争取课题。省民委先后资助该中心的项目有:《湖北民族文化资源的立法保护》、《土家族经济史》。三是向国外研究机构申报项目,该中心董珞教授的《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变迁》课题获美国华盛顿大学资助。

在争取课题的同时,中心特别注意对于已批准课题的管理。除校科研处对课题进行管理外,土家族研究中心也制订了更为严格的课题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正由于对课题的管理较为严格,该中心的各类项目都能及时完成,如在两年之内完成省政府委托研究项目《土家族问题研究》,出版了一套《土家族问题研究》丛书,该丛书由《土家族文化史》、《土家族土司兴亡史》、《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等12本著作组成,共计240多万字,对土家族历史文化与现实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积极组织力量研究土家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党和政府制订政策提供依据。

(1)参加土家族地区语言与社会历史凋查,为土家族的识别提供科学依据。1950年土家族问题提出后,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指派潘光旦等著名专家赴湘鄂西地区调查研究土家族问题。我校学者严学窘、刘孝瑜等参加了调研活动,潘光旦与我校严学窘等专家通过科学研究提供的详实材料,为确认土家族为单一民族提供了重要依据。

1952年后,我校又有许多专家进入鄂西南、湘西北土家族地区,配合中央调查组进行土家族问题调查,分别写出了《访问湘西北土家》和《湘西北、鄂西南、川东南的一个兄弟民族——土家》两个报告。以上报告不仅保留了珍贵的资料,而且为确认土家族的民族成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包括我校专家在内的众多学者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为确认土家族的民族成份提供了充分的依据。1956年,中央确认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2)努力做好湖北省落实民族政策专项调研工作,为湖北土家族群众的民族成份认定、湖北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提供参考。20世纪80年代,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不断落实,湖北省大批土家族群众要求恢复其民族成份,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要求落实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群众的愿望与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实行区域自治的要求,组织大批专家进行调查研究,我校土家族研究专家刘孝瑜、彭英明、吴永章、张雄、谢志民、何天贞、段超等先后赴湖北民族地区进行考察,为鄂西大批土家族群众民族成份的认定和恢复以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湖北土家族除聚居在鄂西南外,杂居在其他地区的也不少,但这些地区的土家族长期为人们所忽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乡和松滋市卸甲坪乡的土家族群众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确认他们的民族成份,落实有关民族政策。在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上,荆州市代表团就松滋市卸甲坪乡土家族问题先后两次提出议案。湖北省政府责成省民委组织专家进行考察,由彭英明、何天贞、段超组成的专家组分别对两地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考察,最后向湖北省政府提出详细的考察报告。湖北省政府根据专家组意见,于1997年11月撤销下谷坪乡,成立下谷坪土家族乡;1998年10月撤销卸甲坪乡,成立卸甲坪土家族乡。

(3)研究湖北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恩施州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现实,20世纪90年代以后,土家族研究中心将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多次组织科研人员深入思施,就落实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进行了大量调查,并将研究情况和建议向湖北省民委汇报,并由湖北省民委呈报湖北省委、省政府,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恩施州发展的决定》,明确表示,“要举全省之力支持恩施州建设,要像全国支援西藏那样支援思施州建设”。并就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20多条优惠政策。湖北省委、省政府落实民族政策的举措受到国家民委的充分肯定,原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在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上指出,“全国学湖南、湖北,用两湖经验指导全国的民族工作。”

(4)探讨湖北散杂居地区民族问题,为《湖北散居民族工作条例》的制订提供依据。针对湖北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无章可循的状况,土家族研究中心与湖北省民委就散杂居地区民族问题作了专题调查,以此为基础,省民委制定了《湖北散居民族工作条例》,1999年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湖北散居民族工作条例》具有法律效力,它的出台使我省散居民族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此外,我校土家族学者也在立法技术方面为湖北民族地区提供帮助。如协助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制定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库区管理条例》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水电管理条例》,受到湖北省人大的高度评价。

土家族研究中心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受到湖北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老领导石川、王汉章,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苏晓云,省人大副主任朱纯宣等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土家族研究中心在制定民族法规和政策、促进湖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咨询作用。苏晓云同志十分关心土家族研究中心建设,表示要不断支持中心的大本营,要使中南民族大学土家族研究中心成为全国研究土家族的中心,成为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制定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法规的重要咨询机构。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土家族研究中心非常注意与有关研究机构合作,在相互学习中提高研究水平。

一是与全国有关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目前,该中心与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吉首大学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彼此经常进行学术交流。中心段超教授是湖北民族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武汉大学钟年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孙秋云教授也是该中心兼职研究人员。

二是课题上与有关单位相互协作。一方面中心学者承担有关单位的研究项目,如段超教授承担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育部重大课题《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立法项目》中子课题《土家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立法》,田敏教授承担云南大学重大课题《中国民族家庭》中《土家族家庭》的研究任务。另一方面,有关单位学者也参加该中心主持的课题,如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参与中心课题《湖北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

三是同国外研究机构及学者交流与合作,扩大土家族研究的影响。该中心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建立合作关系。如1996年春,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鲍梅丽博士与该中心董珞教授一起深入鄂西土家族地区考察,鲍博士在此基础上完成丁博土论文《土家族历史文化变迁》。与此同时,董珞教授的课题《土家族文化的变迁》获得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资助。

四是与土家族地区各级民委和文化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同土家族地区的业余研究者进行合作。土家族地区各级民委与文化部门掌握民族政策,十分熟悉土家族情况,与他们取得联系对于开展研究工作十分重要,中心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与各地民委和文化部门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土家族地区的业余研究者,掌握着大量第一手资料,他们对土家族的许多问题有独特的看法,是不可缺少的合作者,中心与他们经常进行合作,互通信息,交流看法,共同研究问题。

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开展,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土家族的影响。目前,土家族研究不仅引起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且研究土家族的国外机构和学者也明显增多。如2000年,日本关西学院社会学部山路胜彦教授深入湘鄂西土家族地区调查研究;同年,日本东海大学教授郭武对鄂西南、渝东南土家族民俗进行考察,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国际关系学部风田宏二教授对黔东北、湘西、鄂西土家族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回国后在《东洋研究》上发表了《中国土家族研究》的论文。

土家族研究中心还十分重视基本建设,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完善土家族研究中心的基础设施,建立办公地点。

二是建立土家族研究文献资料库。自筹经费购买了一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书籍,搜集了全国已出版和发表的土家族研究图书与论文,搜集了全国土家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材料,与土家族地区的统计部门建立联系,及时获取有关统计资料。

三是在土家族地区建立田野调查基地。到目前为止,中心与来凤县百户司镇、建始县景阳河镇达成协议,将百户司镇、景阳河镇定为土家族研究中心的田野调查基地。两镇我中心研究人员的调查研究提供方便,中心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咨询。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中南民族大学土家族研究中心的工作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心将学习有关研究机构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改进工作,力争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成绩。

收稿日期:2002-10-16

标签:;  ;  ;  

开展土家族研究促进土家族发展--中国民族大学土家族研究与学科建设综述_土家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