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绽放美育之花论文_余晓彬

初中语文课堂绽放美育之花论文_余晓彬

四川省苍溪县运山镇小学校 628433

摘 要: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美育方面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语文课中的美育,是将美学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始末,从语文素材中发现语言文字之美,感悟文学意境之美,欣赏篇章段落之美,创造语言艺术之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 美育 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除了让学生获得必备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兴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在初中语文课中渗透美育,抓住每章节内容中美的结合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自然、艺术、文学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利用教材中蕴含的美来引导学生发现美

教师在结合自己的经验的基础上,可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细细地品味和赏析景物描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察情态,明晓情理,拓展情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中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对美的形象包括语言、音乐等非直观性形象都有一定的感受和鉴赏能力,通过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艳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凄美。这些不同的自然格调有着不同的自然美,带给学生强烈的体验和美的熏陶,进而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学生欣赏社会美,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人只有经过了审美培育,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能力。教材中,杰出人物的情操美,平凡人物的人情人性美,都是培育学生具备完整、高尚心灵的绝好素材。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进情境感受美

意境是将文字与情感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语言文学艺术境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具有一定意境的,有的描写自然风光,有的描绘生活图景,尤其在诗词歌赋及小说、散文中最为突出。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景美、意境美,感悟其中的文学艺术美。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他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大片嫩绿的小草、花团锦簇的桃花杏花梨花、成群飞舞的蝶蜂、氤氲的草香花香、嘹亮的牧童笛声……一幅声、光、色、影、味俱全的灵动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教师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这幅活灵活现的春景图,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春景写活、写透的,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体验文字背后的美感。

三、解析文章帮助学生鉴赏美

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蕴含在文章的思路与结构之中,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不断加深、凸显。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剖析课文结构,解读文段思路,分析故事情节,从而理清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鉴赏其中蕴含的文学形象,欣赏艺术之美。例如,教学宗璞的抒情散文《紫藤萝瀑布》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解析文章的结构,分析作者的思路,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赏花——花开满壁、生机勃勃;忆花——稀稀落落、孤芳伶仃;悟花——枯木逢春、生机再现。作者睹物思情,睹物思人,紫藤萝的花开花谢给了她深刻的鼓舞和启迪,她的情感随之不断变化、递进和深入,深刻领悟到人生际遇与花一样,会遭遇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无止境,人应该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解析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以结构为主线,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思想情感变化的过程,深入讨论和理解,进而学会鉴赏文章蕴含的情感美、人物的精神美以及作者领悟的思想美。

四、写作入手引导学生创造美

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再现。每篇文学作品通过对语言、形象、意境的分析,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美,但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把这种美运用到现实中。当然,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成为文学家,但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审视和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让他们从中学会创造美。而在语文课堂上,这种创造更多的体现在作文创作中。首先,在作文选材方面就要引导学生选取具有美的价值的生活素材,为作文的美做准备。其次,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对于主题和结构都不要有硬性规定,而要给予学生自由的创造天地。最后,在评价和赏析作文时,要坚持美的标准为依据,重视的是作文的和谐性和感染力。

总之,美育的目的在于启迪情感、重塑灵魂。美育同语文教学关系深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让学生在阅读美文、放飞心扉时也能接受熏陶,升华思想与心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只有挖掘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将美育充分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够让语文课堂上洋溢着美的旋律。

参考文献

[1]王贺玲 初中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2)。

[2]王平强 初中语文单元组文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6)。

[3]高超 试论教师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问题及其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2014,(02)。

论文作者:余晓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课堂绽放美育之花论文_余晓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