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网络的新发展趋势_网络新闻论文

新闻媒体网络的新发展趋势_网络新闻论文

新闻传媒网络化发展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趋势论文,传媒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电脑互联网络已迅速崛起为新型传媒。据欧洲一家网上咨询公司——Nua( 爱尔兰语,意为“新”)公司1999年1月底提供的数据, 目前全世界范围的上网人数已达一亿五千三百二十五万,按地区分布的数据如下:(注:〈http://www.nua.ie〉,1999年1月29日。)

(单位:百万)

非洲亚太地区欧洲中东加拿大和美国南美

1.14 26.5533.390.78 87 4.5

与此同时,传统的大众传媒机构加盟因特(互联)网、在网上建立网站已成为社会传媒环境中的一道新景观。具有能够包容各种不同层次的传播活动(人际传播、群体与组织传播乃至大众传播活动)特征的电脑互联网络,虽然当初是以网络化电子通讯的面目兴起的,但目前在其发展过程中正展示出它的另一风貌:它在服务于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大众传播方面,同样具有巨大潜力。最近国际上几家网上调查、咨询公司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信息以及一些新近的书面资料,为我们勾勒了新闻传媒上网进程的发展概貌,显示出电脑网络本身作为新型媒介,已日益成为大众传媒园地中蓬勃崛起的新苗;新闻传媒上网提供网上信息服务,已成为新闻传媒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

传媒机构纷纷上网,不少传媒网站的月受众数逾百万

新闻传媒上网进程的发展,从一个方面来说表现在数量上的增长。以报刊为例,世界范围内报刊在因特(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发布网络版的实践起始于1994年。至1994年底,共有78家报纸发布网络版。(注:〈http://www.nua.ie〉,1998年12月15日。)到1997年, 网络版报纸已发展至1900多家。(注:《新民晚报》,1997年9月24日。)1998 年10月初,《美国新闻评论》杂志的网站公布的数据表明,全世界的网络报纸已增长到4295家。(注:〈http://www.njr.org〉,1998年10 月1日。)至1998年底,世界范围的网络版报纸的数量已增加至4925家。(注:〈http://www.nua.ie〉,1998年12月15日。)四年之中, 网络版报刊由不到80家增加至近5000家,足见发展速度之快。

在世界各地众多的报刊纷纷争相上网“亮相”的热潮中,我国的报刊业也并非是旁观者。从《光明日报》电子版(网络版)(1999年1 月31日)所提供的信息来看,目前,中国内地已有130家左右网络版报纸、 杂志。

广电传媒在新闻传媒上网的进程中也不甘落后,也已开始迈开建立网站提供网络广播、电视的步伐。例如,在英国,BBC (英国广播公司)已从1997年9月起,在其因特(互联)网上的网站的基础上推出BBC网络频道(BBC On-line Channel);在美国,美国广播公司(ABC)、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这三大广电网络,以及有线新闻电视网(CNN),均已上网,涉足网上新闻服务。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还和电脑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联手创建了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MSNBC), 在因特(互联)网上建立了该有线频道的网站(〈http://www.MSNBC.com〉)。在我国,广电媒介也已开始上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西湖明珠电视台、岭南视听信息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均已建立网站。

除了新闻传播机构的网站数量的增长外,目前许多新闻网站的用户规模之大,也是新闻传媒上网进程迅速的有力佐证。专门调查因特(互联)网上访问最为频繁的网站的研究公司Media Metrix最近公布的一些数据颇能说明问题。Media Metrix公司通过对由40000 位因特(互联)网用户组成的典型用户组进行调查,从事研究。根据该公司1998年12月份的调查所得的数据,不少新闻网站的月受众数量已逾百万:报道科技新闻的ZDNet,5,900,000;报道气象新闻的Weather.com, 4,800,000;有线新闻电视网的网站CNN.com,4,600,000; (另有专门报道CNN金融财经消息的网点CNN/fn,1,300,000);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的网站MSNBC.com,4,500,000;《时代》一沃纳公司( TimeWarner)的各家杂志社建立的网点Pathfinder,4,500,000; 美国电视体育新闻有线网络ESPN的网站,4,00,000;美国广播公司的新闻网站ABCNews.com,2,700,000;CNET.com,2,500,000;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体育新闻网站CBS Sportsline,2,500,000;《今日美国》2,500,000;《华盛顿邮报》1,900,000;《纽约时报网络版》1,600,000;Wired.com 1,200,000。( 注:〈http://www.mediainfo.com〉,1999年1月25日。)

美国Jupiter传播公司(Jupiter Communications; 一家新媒介研究公司)1998年12月的一项调研发现,在处于电脑联网业发展领先地位的美国,越来越多的公众正仰仗因特(互联)网获知重大新闻。根据这项调查所得的数据,虽然美国新闻消费者中的大多数(76%),通过电视或有线电视获知重大新闻,但是,使用因特(互联)网接收重大新闻的新闻消费者正日益增多,目前已达新闻消费者总数的12%,已明显超过通过无线电广播和印刷版报纸获知重大新闻的人(分别占新闻消费者总数的9%和2%)。( 注:〈http://www.jup.com〉,1998年12月8日。)

美国一家舆论研究机构Pew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 在1998年美国的中期选举中因特(互联)网的重要性进一步凸现。通过采用电话访问法在1998年11月份美国的中期选举前、 后向美国选民作调查,Pew研究中心发现,在选举运动中,16 %的美国选民在因特(互联)网上获取有关选举的信息,比起1996年的10%来,人数有了明显的增长;此外, 6 %的选民将因特(互联)网列为选举信息的主要来源, 比起1996年的3%这一数据来,增长也显而易见。而在18—19 岁的年龄群及39—40岁的年龄群中,使用因特(互联)网获取信息的选民更是分别占28%和22%。(注:〈http://www.people-press.org〉.)

这两项调查所得的数据都显示出,在电脑联网业发达的美国,因特(互联)网已开始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新颖独创的内容与服务的开拓

世界范围内网络版报刊与网络广播、电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不但从网站数量上及受众(用户)数量上已规模可观,而且在内容与报道形式、服务形式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例如,英国的《泰晤士报》网络版对最新新闻采用通讯社滚动发稿模式发出,遇重大新闻时尽快编出新闻摘要,在网络上发表,并发出提示信息,提醒用户在网上先读为快。又如,美国《华尔街日报》常把一些印刷版报纸不适用或不便用的稿件——比如一些政府的经济报告、某些特殊行业的经营预测等推上网。此外,该报还定期组织编辑或专栏作家在其站点上网,回答站点访问者的询问,或与访问者一起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注:丁一:“美国报界在因特网上的经营方式及其发展趋势”,《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三期,第44—54页。)再如,美国的《纽约时报》不但早已在其网络版内容中包括特意为其“网络时报”(Cyber Times )(现改称“技术”Technology)专版制作的独家新闻,而且正在稳定地扩大网上独创性的内容的范围。一位该报网络版的编辑坦言他正越来越多地从自由撰稿人处购买“充实可靠的多媒体项目”。美国的《信使与新闻》在对于一些重大新闻的报道中采用先将一些内容新颖独到的报道上网的方法,在对于微软公司案件的报道中,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该报商业记者即将其新颖独创的报道先提供在网上发表,尔后,再为第二天的印刷版提供最后修订稿。(注:〈mediainfo.com〉,1999年1月25日。)又如,美国加州圣何塞市的《圣何塞信使新闻报》的网络版提供的内容,包括印刷版因限于篇幅而“未能刊登出来的消息、深度报道和背景资料标题,如收自通讯(社)和报业辛迪加的稿件等,让用户选择阅读。”(注:杜跃进:“驶上信息高速公路的美国报业”, 《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三期,第41—44页。)网络版报纸还往往增加电子通讯服务, 包括电子邮件传递、电子布告栏等。

我国的网络版报刊也在积极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内容与服务形式。例如,中央新闻媒体《人民日报》的网络版,不但提供《人民日报》以及由该报社出版发行的其它数家报纸与杂志的印刷版的内容,而且还提供“金报网上调查”、“报刊导航”、“信息导航”、“政府上网”、“知名站点”、“资料库”等等网上的特色信息服务。又如,《光明日报》的网络版提供的特色信息服务中包括“中国网上报刊大全”、“出版社”(介绍)、“旧报查询”和“(网点)连接”等。再如,上海的《解放日报》的网络版除了提供从该报的印刷版上同样可以读到的内容外,还提供有关网上购物的信息服务,并发布上海大剧院的节目单;上海的《文汇报》科技版的网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技术的互动性(交互性)特点,邀请网上读者通过电子邮件发出反馈信息并在网上读者中展开网上调查……

广电传媒机构在上网的进程中,同样试图结合电脑网络技术的特点,在内容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在英国广播公司(BBC )的网站上,“很多重要新闻都配有大量的相关背景材料,并与有关站点相链接,以便人们可以从众多方面比较,进一步了解事实的真相。”BBC 还把教育内容当成它的网上内容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将自身原本的强项——教育节目同网络技术的特点相结合,在网上建立起庞大的教育站点“Learning Station”,使不同层次的受众,都能根据兴趣和需要,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软件,利用交互式方法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交流。”(注:彭兰:“数字化时代的BBC”, 《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三期, 第5—10页。)又如,在我国的中央电视台的网站上,用户们可以获悉全国主要电视台的概况,还可随时从“专辑”的内容中,看到“香港’97回归特辑”、“十五大专辑”、“两会专辑”、“抗洪救灾大事记”等,还可免费下载中文软件。再如,美国广播公司(ABC)的网站向用户提供个人网页发布服务。 (注:彭兰:“数字化时代的BBC”,《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三期,第5—10页。)

网上新闻摘要形式受人青睐

归纳而言,传统的新闻传媒上网后,利用互联网络的有关特点,正在努力提高新闻时效性,使受众对重大新闻可以通过网络先知为快,并给新闻时效性增添一层新含义(借用BBC 所下的新闻时效性新定义的措词,这层新含义使受众可“在需要时接收新闻”)(“News when youwant it”),开辟创新的内容和服务项目,并发挥信息检索功能。 就形式而言,由于网络技术具有将信息符号的各种形式——声音、图象/照片、数据、文本融合为一体的特征,网上新闻形式自然具有这种融合化的特点,这一点,似不必赘言。更值得一提的是网上新闻的文体形式。美国Jupiter传播公司1998年12月份的一次网上调查发现, 在美国,网民们青睐网上新闻摘要等简短形式的新闻信息:由于上网获取新闻的用户中大多数每次仅花费不足10分钟的时间来浏览网上新闻,因此,用户们对于网上新闻摘要的需求正在增长。Jupiter 传播公司的调研报告强调网络新闻的制作与消费之间的差异:大多数网络新闻消费者旨在浏览重大新闻及简短的真实报道,而并非冗长的新闻分析和特写。(注:〈http://www.nua.ie〉,1998年12月14日。)Jupiter传播公司根据其调查所得的资料,建议在网上应力求动用编辑力量开发围绕标题新闻的简短报道,而不是提供网上分析。美国Jupiter 传播公司这项调查的发现,反映的究竟只是一时的现象,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及稳定性的现象?网上新闻摘要等简明扼要的新闻信息形式在美国网民中的走俏,是否代表着网民们对网络新闻的表述形式的一种需求倾向?是否会促使新闻报道形式回归强调短小精悍的特色?这些问题的答案,目前当然尚难预测。 但是,在网络新闻的发展过程中, 这些问题是值得引起思考的。Jupiter传播公司的上述调查发现,可说为人们提供了思考的材料, 提醒业界人士及新闻传播研究界注意:在寻找发挥网上新闻传播的各种优势的最佳结合点时不要忽视看似最简单、最传统的因素——文本表述形式。大量详细的背景资料、详尽深刻的分析等,固然能满足人们研究时事等的需要,但对于接触新闻主要是为了了解最新信息的众多社会成员来说,其第一关注,恐不在研究而在尽快获知重要新闻,他们往往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接收新闻上。因此,传统的新闻传媒如果要在网络上稳占一席之地,就必须研究网络用户对网上新闻内容与形式的期望与要求,并据此对自身的网页建设策略不断进行调试。

电脑联网业及网上新闻的实践虽然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但各地的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本文开头部分引用的网络用户的分布数据,即是一例。在传统的传媒上网的发展进程中,美国以其技术优势以及语言优势(因特互联网上的通用语言是英语),遥遥领先。本文前面部分提到的月访问者人数逾百万的新闻网站,均为美国新闻传媒机构的网站。在知识、信息正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资源的世纪之交,网络将成为国际上信息竞争、新闻竞争的重要阵地。对于我国而言,虽然经过几年来电脑联网业的发展,到1998年底,我国网络用户已达210万,但是, 这一数字在全国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我国传统的新闻传媒机构上网的进程,也处于发展初期。为了不失时机地发展我国的网上新闻网站,增强我国在国际范围的网上信息竞争、新闻竞争中的实力,新闻机构与新闻研究界应该不断关注国际上网上新闻业发展中的最新动态。

标签:;  

新闻媒体网络的新发展趋势_网络新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