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与意义--基于20世纪40年代的分析_辩证关系论文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与意义--基于20世纪40年代的分析_辩证关系论文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基于20世纪20-40年代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路线论文,实事求是论文,群众路线论文,意义论文,年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2-0024-07

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是中国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指“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P278)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P780)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都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对于中国革命有着怎样的意义?目前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尚有待深入。

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毛泽东在论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思想时,就论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辩证关系,认为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统一的;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性标准;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性标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贯彻群众路线起促进作用等。本文试对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做一系统梳理和阐释。

一、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相统一的

毛泽东认为,在认识论上,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相统一的。将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联系并统一起来的,是“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和认识方法。反对教条主义,端正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实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必须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要正确地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必须奉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必须首先进行调查研究。

在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之指导中国革命的最初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极大地危害着中国革命的顺利进行。对此,毛泽东在1929年《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明确指出:“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3](P91)并提出纠正办法:“(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3](P92)这就明确提出了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毛泽东认为,应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而不是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条。而要能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就要“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就要深入群众中进行调查,这也就是后来总结的“从群众中来”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一个环节。可见,正是通过“调查研究”,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早在1929年6月,毛泽东就在一封通信中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一名词。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在专门论述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时,也论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关系,而把“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联系起来的,仍然是“调查研究”。

关于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批判教条主义,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3](P111-112)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联系,才是中国共产党“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不仅第一次明确把“思想路线”的概念与中国革命工作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而且提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至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联系,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毛泽东提出了“从群众中来”的思想。他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3](P113)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里,毛泽东所说的“调查”,就是“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3](P110)也就是“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3](P116)毛泽东所开列的“调查的技术”清单,就是深入群众当中作细致严谨的调查的技术,就是如何到群众中去作实际的调查的方法,也就是如何“从群众中来”。这样,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就必须首先“从群众中来”,进行调查研究。显然,在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正式提出之时,就经过“调查研究”这个环节而与党的群众路线联系在一起了。

为什么“调查研究”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联系在一起了呢?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在1943年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阐述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时,说得非常清楚:“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4](P899)在这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思想,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规律运用于领导工作所得到的认识,换言之,群众路线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与实事求是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是一致的。这表明,在毛泽东看来,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认识论方法上具有同一性,这就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了起来,解决了如何以认识论为基础,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处理党与群众的关系,以找出中国革命的规律,正确地制定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指导中国革命,从根本上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领导人民群众夺取革命胜利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学习、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所绝对不能忘记的。回顾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关于认识规律的概括,我们不难理解这一点:“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3](P296-297)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的内容及其活的灵魂时,对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之统一的思想作了如下概括:“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这就是说,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样,毛泽东同志就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了。”[2](P781)

二、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性标准

真理的标准问题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阐述了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性标准的思想。

第一,是否正确贯彻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是决定实事求是所获得的结论的真理性之前提。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针对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从“本本”出发,不作实际调查而对中国革命盲目指导,结果出现了机会主义错误或盲动主义错误,导致中国革命的严重挫折,毛泽东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3](P109)在毛泽东看来,没有“从群众中来”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提出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办法,那些依着“本本”而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发言只能是“瞎说一顿”。要克服本本主义,只能去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要求的“调查”。而调查工作要正确进行,就必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运用群众路线的“从群众中来”的工作方法。从一开始主张实事求是之时,毛泽东就强调只有深入群众之中进行调查研究,实行“从群众中来”,才能获得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换言之,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真理性认识的前提。

为了在中国共产党内彻底清算教条主义错误,毛泽东在1937年的《实践论》中提出了“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标准”的命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3](P284)到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5](P663)由于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际上就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标准。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想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须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出合乎当时当地群众实际情况的斗争任务和目标,并到群众中去检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合乎人民群众的客观实际,是否是真理。群众路线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确执行的前提条件。换言之,“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质上是说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性标准。

为此,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1年毛泽东在《〈农村调查〉序言》指出:“对于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是不会有的。”[4](P789)而“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4](P789)之所以要向群众了解情况,是因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4](P790)毛泽东还申明:他出版《农村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4](P791)他在序言中所提供参考的方法——开调查会等,其实就是如何到群众中去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上述毛泽东的这些话是在强调,要找到正确的方针、政策、办法来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就必须深入群众,贯彻群众路线的“从群众中来”的要求。在1943年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泽东明确地强调了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真理性标准的思想:“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有“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领导意见的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需在“群众行动中考验”。[4](P899)

第二,是否贯彻“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观点,是检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确与否的最高的真理性标准。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做的《论联合政府》报告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4](P1095)这就非常清楚而明白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通过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获得的一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以及对这些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是不是真理,其评价和判断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标准,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标准。而这一个真理的最高的和最后的标准,事实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中关于群众观点的本质内涵,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只有符合人民利益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才是真理。没有贯彻群众观点,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实事求是。

毛泽东的上述观点得到了当时党的高层的广泛认同。例如,1943年张闻天在《出发归来记》中,论述了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性标准的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意见、决议、办法的是否正确,必须要在实践中找到证明。实践中证明做不通的,或找不到证明的东西,不论说的如何动听,或如何‘伟大’,我们必须认为是无用的、有害的东西,决然加以抛弃。反之,在实践中证明做得通的,不论说的如何平淡无奇,如何‘不足道’,我们必须认为是可靠的真理,加以抬举与尊敬,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在实际中、在群众中,审查我们的工作有无成绩,有何优缺点。”[6](P325),而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论述党的群众观点的“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时,也强调指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即是我们党员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7](P350)

三、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性标准

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这一价值取向应用于群众路线,就是群众路线的“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观点。既然“一切为了群众”,那么,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当然也应该以“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关系上,引入价值观的概念,那就是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性标准。对此,毛泽东提出了下列观点:

一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获结论是否有价值的前提。这一思想是通过把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起码要求而提出来的。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他就尖锐地指出:不搞调查研究,“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3](P109)换言之,不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只能是“瞎说一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价值从何而来。

二是强调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必须以“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为中心,明确提出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标准思想。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作的结论中,在谈及实事求是问题时指出:“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4](P853)在列举了一系列有关抗日战争的事实后,毛泽东强调指出:“这些就是实际存在的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就要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考虑我们的问题。”“那末,什么是我们的问题的中心呢?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4](P853)并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4](P857)“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4](P858)字里行间,凸显出群众路线之群众观点对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目标的要求。即是说,在实事求是之时,在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等的时候,都必须围绕着“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而“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恰恰是群众路线关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核心内容。

三是阐明群众观点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性标准,强调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的命题。毛泽东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阐明:“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P1096)“一切言论行动”当然包括了实事求是过程中的“一切言论行动”,“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这与群众路线之群众观点是一致的,也表明毛泽东是把群众路线作为判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性标准。

在毛泽东上述思想逐步成为全党的共识之后,群众路线成为党的根本路线。是否坚持群众路线决定着党的一切工作的正确与否,当然也检验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情况。例如,1947年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结论》中就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离开群众路线,党的政治、组织、军事及其他一切就不可能有正确路线。决定政策要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执行政策也要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一切政策的决定、修改和执行,口号的提出与转变,都必须有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测量政策的正确与否,要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标准。”[7](P392)这就不仅强调了群众路线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执行过程的决定性的作用,也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路线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性标准和价值性标准的思想。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贯彻群众路线起思想保证作用

在毛泽东看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性和价值性标准;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贯彻执行群众路线起着起思想保证作用。群众路线是从实践层面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检验,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则从理性层面为群众路线提供指导。

首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保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的贯彻。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解决问题,必须“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只有“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才能获得正确的解决办法,否则,“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3](P110)“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3](P112)这就告诫我们,只有作实际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得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代表群众的利益以获得群众的支持,依靠群众,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保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执行。

一方面,在“从群众中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毛泽东指出,“从群众中来”所获得的资料,大多属于感觉材料,而“感觉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3](P291)也就是说,在“从群众中来”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总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认识就难以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从群众中来的、经过调查而得来的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提炼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正确的认识,以升华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贯彻“从群众中来”的群众路线。

另一方面,在“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毛泽东指出,“依社会运动来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革命时期情况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3](P294)也就是说,由于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群众的实际、群众的实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在贯彻群众路线的“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在接受群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还必须进一步地依据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新的客观真实的实际出发,再次进行“从群众中来”,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丰富之发展之,或用新的、适合新情况的新认识来代替已经过时了的旧认识,及时地修正或发展原来的认识。换言之,也就是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革命事业顺利前进。

五、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辩证关系思想的意义

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党的建设学说。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在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同时,更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的地位与作用。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因此成为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成为检验真理的价值性标准,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关系中所获得的思想结晶,其真理性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所验证。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和正确处理党与群众的关系,以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都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并注意处理好两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而在后来党的历史上之所以发生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是“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挫折,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因为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既未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又把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当成是实行群众路线的唯一形式,更未能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路时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因而未能找到合乎中国国情的、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实践中真正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终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迷途,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在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以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把毛泽东同志建立的党的学说,党的作风,传帮带,带好嘛!那样,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怕,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1](P45-46)中国共产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都在说明,只有把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坚持群众路线统一起来,只有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才有可能实事求是,才能敢于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是在进行理论创新的时候,更需要以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加以指导。近年来所发表的有关党的建设的文献、讲话中,在论及党的建设中所存在问题时,经常会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往往会指出它们“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8](P86)而现实生活中频繁发生的一系列的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等,也都在警醒着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我们在强调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尤其是其中关于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性标准和价值性标准的思想。总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特别重要而长远的指导意义。

标签:;  ;  ;  ;  ;  ;  ;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与意义--基于20世纪40年代的分析_辩证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