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文关怀,建立心理援助工作机制&辽宁省抚顺市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活动发展综述_心理健康论文

重视人文关怀,建立心理援助工作机制&辽宁省抚顺市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活动发展综述_心理健康论文

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心理援助工作机制——辽宁省抚顺市心理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抚顺市论文,辽宁省论文,心理论文,工作机制论文,志愿服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16”特大洪灾开启了辽宁省抚顺市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抚顺市文明办本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业支撑、社会参与”原则,积极调动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有效降低了灾区群众、救援人员,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程度,有力推动了灾后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一、科学统筹,重在组织领导

“8·16”特大洪灾,使灾区群众不仅遭受了不同程度生命财产损失,更承受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为有效开展好心理援助工作,给灾区群众以心理抚慰,市文明办对教育、卫生、及社会心理组织机构等资源力量进行了整合,召开了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协调会,成立了市灾后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队,为灾后心理援助志愿服务活动搭建了工作平台。针对灾区的状况,组织心理专家对灾后群众心理状况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抚顺市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对心理援助工作原则、目标任务、方法步骤进行了明确,为科学有序开展心理援助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同时,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的市心理援助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加以明确,有计划、分步骤的协调组织实施心理援助志愿服务活动。

二、加强培训,重在能力提升

组织全市100余名心理教师进行了“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与策略”等内容的专业培训,重点对13名主讲教师进行了“开学第一课”课程研讨,并采取“同课异构”方式,进行了多轮集体备课与说课;组织心理援助志愿者进行了《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三级网络体系》《心系灾区、心联行动——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的专业培训,特别就灾后心理援助的注意事项、干预方法、实施步骤、掌握原则作了具体明确,不仅有效提升了灾后心理援助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该市加强灾后心理援助方面的专业研究搭建了平台。

三、抢抓时机,重在实际效果

在灾后第一周,市文明办组织曾参加四川汶川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灾害心理援助方面专家,及部分心理援助志愿者深入南口前镇南口前村、暖泉子村等重灾区,对丧亲者和财产损失严重者、救援人员及未成年人等重点人群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及心理危机干预,使他们的悲恸心理得到有效疏导和缓解。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市灾后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深入灾区11所学校,对56个班级,1853名学生,上了47节心理辅导课,运用合理情绪法、调整认知法、共情沟通法等技术,采取绘画、唱歌、表演、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宣泄内心紧张、焦虑、担心等不良情绪,使学生们不良心理状况得到了及时调适和有效改善。同时,定期对灾区学生进行回访,特别是对重点学生进行个案心理干预,有力巩固和提高了心理援助工作的成效。

四、整合资源,重在科学开展

“8·16”特大洪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进行了实地调研,对抚顺市心理援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鉴于抚顺对洪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所作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同该市签署了心理援助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抚顺成立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抚顺工作站”,制定了灾后心理援助三年规划,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专项经费、专业技术、专门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长期性、专业化开展提供了支撑。同时,为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中来,建立了广泛的资助渠道,为心理援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社会保障。

五、加强宣传,重在普及引导

心理援助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参与,特别是对心理援助工作的宣传和推介,在抚顺市还刚刚起步,尤其是洪灾期间,各级干部对心理援助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还需提高,灾区群众心理求助渠道还不是很通畅,对心理健康知识也不是很了解。对此,抚顺市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在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开设“心理援助服务台”专栏,就“自我心理疏导方法有哪些?”“如何重拾信心、重建家园?”“家长如何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等心理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大众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增强了广大群众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心理调节能力。

标签:;  ;  

重视人文关怀,建立心理援助工作机制&辽宁省抚顺市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活动发展综述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