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紧缩结构的微调--1997年货币政策的趋势_货币政策论文

适度紧缩结构的微调--1997年货币政策的趋势_货币政策论文

适度从紧 结构微调——1997年货币政策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货论文,趋势论文,结构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中央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贯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根据金融发展的实际适时进行微调,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保持经济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物价涨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宏观形势的发展超出了年初的预期目标。

1997年经济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判断1997年货币政策趋势,需要首先对1997年经济发展趋势作出准确判断。

1997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二年。1996年开局良好,为1997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各方面因素分析,1997年中国经济将仍然是持续发展的一年。

1、经过“八五”时期的建设,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较快,潜在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增长。目前能源、交通、原材料等资源瓶颈约束比过去已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1997年国民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有客观条件。

2、1996年两次降息,贷款利率平均下降1.95个百分点。据有关部门估算,当年减少负债方约1000亿元的利息支付,其中国有企业约减轻700亿元利息负担。预计1997年全国企业贷款平均余额可约达6.5万亿元左右,由此推算一年利息负担将因此减少约1200多亿元。1997年企业仍然是降息的最大受益者。1996年两次降息的良好效应对1997年的经济增长仍是良好因素。

3、国内储蓄仍将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中国人向来有节俭传统,存款利率下降虽然对居民储蓄倾向会产生一些影响,但不会太大。1997年居民储蓄率仍将保持较高的水平,储蓄存款增加额不会少于1996年。

4、外资流入仍将保持强劲的态势。中国经济十几年来持续高增长,对世界投资者产生了很好的预期。中国政府决定从1996年7月1日起在华外商享受与国内企业同等结售汇待遇。以及承诺1996年底将提前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这对改善1997年利用外资环境,必将产生良好的影响。预计1997年利用外资仍会是强劲增长的势头。

5、社会总需求控制将呈平稳态势。消费需求预计会是稳中趋升。1996年两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降2.86个百分点,由此引起的对消费需求的刺激效应,1997年将继续发挥作用。由于强调安居工程建设,未来城市居民住房条件会逐步有所改善。受此影响,1997年日用消费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上升。至少不会低于1996年。投资需求,就其形成机制而言,1997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国内储蓄和外资流入高增长,投资资金来源有保证。预计1997年年度投资规模增幅仍将保持1996年平稳增长的态势。

6、1997年香港回归及中共“十五”大召开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7、1997年世界经济趋势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据OECD《经济展望》资料,1996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长将达3.8%,1997年预计进一步回升到4.3%。特别是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亚太地区及我周边国家经济增长仍会保持强劲势头。这些都是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1997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总体上是乐观的。预计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不会低于9%;1997年物价总水平控制在6%左右。

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比较困难。这是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原因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经营机制不活,竞争能力不强。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对于国民经济整体来说,是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高增长,现在主要靠非国有经济。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1997年仍将是蓬勃发展的趋势。

1997年货币政策趋势

1993年开始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到今年已经三年。鉴于经济在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因而上半年以来海外不断有传闻,预计下半年至迟在1997年上半年,中国政府将不再强调宏观调控,将调整“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便启动新一轮经济周期;国内部分困难企业及困难地区,也把走出困境的希望寄托在放松银根上。

我的看法,1997年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一基本方针不会变,可能变化的只能是针对实际情况的适度结构性微调。

“九五”期间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是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总结过去十几年特别是“八五”期间经验后得出的结论。它是中期货币政策的方针,在最近几年中不可能变。大家知道,“八五”是历次五年计划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波动幅度最小的五年。吸取前几次经济调整的经验教训,1993年以来加强宏观调控没有搞全面紧缩,而是采取“软着陆”的方针,即在指导思想上,既体现“从紧”,又避免“过紧”。从而兼顾治理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两个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珍惜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这样做,当然短期内物价总水平会高一些,但经济损失则相对要小得多。“八五”期间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目前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这两方面的事实,说明1993年以来货币政策方针是正确的。

1997年货币政策趋势,客观上将是在坚持适度从紧方针的前提下,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微调。这是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特点得出的结论。1996年经济形势特点是总量大体平衡而结构的某些方面矛盾突出。根据经济总量大体平衡的事实,1997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理所当然应该保持基本稳定。当前结构矛盾的主要表现,供给方面,主要是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国有企业比较困难;需求方面,一是总需求内部结构中出口比重下降幅度较大,其中一般贸易出口下降幅度尤其大;二是投资需求内部,更新改造投资增长相对较慢。总需求及其内部构成的这两方面变化,对经济会造成两方面的效应:一是使经济增长的出口拉力减弱。特别是一般贸易出口下降,使得出口贸易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下降,这显然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增长。从微观上看,在国内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一些面向出口的生产企业,尤其是轻纺工业企业的困难进一步加剧,业已存在的企业、财政、银行的相互拖欠的矛盾更加突出。出口拉力减弱,使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变化对经济的增长和稳定的灵敏度明显增强。二是技术改造投资比重下降,从长远看,不利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不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目前看,不利于机械制造业及相关工业走出低谷,摆脱困境。1996年机械工业订货量大幅度下降,产成品大幅度上升,亏损异常严重,经营比较困难。

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特点,特别是针对当前经济结构矛盾,下半年以来,国家已经及时采取了一些主要政策措施,例如适度增加了安居工程投资、积极支持扩大出口、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强调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等。明年的经济工作从趋势看,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强调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强调加强结构调整,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配合整体经济形势发展需要,1997年货币政策客观上需要体现以下几点:

1、货币供应量控制保持1996年相同大小的力度。“九五”计划《纲要》确定狭义货币供量量(M1)年均增长18%左右,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23%左右。如果1996年实现了M1增长18%、M2增长25%的目标,则1997年预计,M1控制不会超过18%,M2不会超过25%,或许会在24~25%左右。据此预测分析,总体上看,1997年的货币政策总量控制力度大体与1996年持平。

2、农村信贷投入预计会有所增加。一是货币政策要呼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政府近几个月以来多次强调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保证粮食稳产高产等;二是1996年下半年开始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效应,将在1997年逐步反映出来。正在积极推进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将实际上有利于增加信贷对农业的投入。

3、出口信贷可能会有所增加。1997年中国出口形势将明显好于1996年。

4、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也将有所增加。不久前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资本金制度,这势必对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的比例发生影响。预计技术改造投资比重将会有所提高。与此相对应,银行技术改造贷款可能会相应增加。

5、与居民住房有关的信贷投入会有所增加。包括安居工程贷款和居民购房抵押贷款规模都会有所扩大。

6、中国目前外汇储备充足,外资流入势头良好。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1997年预计仍会保持稳定。国外舆论传闻中国人民币会对外贬值或升值,依我看,至少目前还缺乏现实依据。

7、关于利率的走势,1997年预计会保持基本稳定的态势。通货膨胀压力一直是存在的,这可以从M2与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对增长速度中估计到。“九五”期间要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是中国政府既定的大政策。1997年连续两次下调存贷利率水平,对于储蓄存款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明显。1997年应该有一个静观动态的过程。

标签:;  ;  ;  ;  

适度紧缩结构的微调--1997年货币政策的趋势_货币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