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协定处方推广研究论文_#郭文厂1 任鲁颖2 王祥生

基层中医协定处方推广研究论文_#郭文厂1 任鲁颖2 王祥生

#郭文厂1 任鲁颖2 王祥生21.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药剂科 济宁 272100;2.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科 济宁 272100

【摘 要】本课题来源于2012 年度济宁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课题组针对农村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编辑出版《基层常见病中医协定处方集》。根据本市基层医疗机构情况,选出五个试点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其中依次选出试点乡及试点村,通过采取分级培训考核的方法,使中医协定处方在试点县乡村得以推广与应用。中医协定处方很多都是在数千年使用过程中所积累和传承的验方、名方并经临床医师反复验证其疗效后拟定的。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有相同症候类型的患者,易于总结疗效,从而为中药制剂的开发研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关键词】基层中医;协定处方;中药制剂;推广【中图分类号】R8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53-021.

中医协定处方概述中医学在中华民族战胜疾病的数千年经验基础上,系统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经验和理论,它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的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气功、食疗、音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疾病主要体现在中药汤剂的应用,而中药要合理的组成方剂才能充分发挥每味中药的作用来治疗疾病。

现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医学在治未病、养生保健及治疗疾病方面越来越凸显它的优势及疗效,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在就医时选择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协定处方是指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经常性的医疗需求,由中医师与药剂人员协商制定的处方,它具有相对固定的药物组成,可进行大量的调配,或制成相应的剂型,贮存备用。正确合理的使用中医协定处方,能相对稳定调配和制剂工艺,保证药剂质量,使中医用药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提高诊治效率,又可以减少病人等候取药的时间,加快投药速度,减轻药剂人员的劳动强度。

2.中医协定处方的推广本课题组针对农村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对健康危害较大、疾病负担较重的特殊病种,搜集整理一些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基层中医协定处方,编辑出版《基层常见病中医协定处方集》。本书在总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男科等临床科室,对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常见证型、常用协定方剂及加减变化均有一定的论述,以方便各级中医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临床使用。根据本市基层医疗机构情况,选出5 个试点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试点县依次选出试点乡及试点村。通过采取分级培训并考核的方法,使中医协定处方在试点县乡村得以推广与应用。

2.1.协定处方集的编辑2.1.1.从经典方中发掘因经典方大家均熟识掌握,运用较多,收集方便,治疗效果明显,所以首先从经典方开始。经典方亦称经方,现代中医界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

以运用伤寒杂病论系列方剂为主体的经方,历史悠久,传承广泛,是中医学中的典型一支。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各种方剂[1]。如《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外寒里饮的“小青龙汤”、治疗余邪未尽证气阴两虚的“竹叶石膏汤”及治疗湿热痢疾的常用方“葛根黄芩黄连汤”,《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的“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 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滋阴养血的“四物汤”,《温病条辨》中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散”,《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等等。至今已有很多学者对经典方剂有了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如田连起[2]通过观察给药后小鼠免疫系统的变化、血清及肺组织中IL-6、IL-10 等的表达指标,发现大青龙汤可以通过全面协调免疫从而导致流感病毒获得性免疫增强,从而达到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刘俊良[3]等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桂枝茯苓丸可以通过改善局部体征,缩小盆腔炎性包块,改善血液流变治疗血瘀证的慢性盆腔炎。由此可见现在已经对经典方有了较为深刻的研究,为以后协定方的运用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2.1.2.收集临床经验方经验方又称实方,一般指由医生或医疗单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根据辨病与辨证的原则,遵循中医的基本理论,针对临床实际所形成的一些自组方或协定处方。已有许多研究说明经验方有较理想的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济宁市中医院创始人王作人[4]先生总结的治疗牛皮癣验方(土茯苓65g、乌梅60g、猪板油60g)。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山东省名中医杜纪鸣[5]先生经验总结四土二金汤(土茯苓20g、土大黄10g、土黄连10g、土茵陈15g、金钱草30g、海金砂15g)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孔文霞[6]等运用自己经验方(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6g、柴胡12g、枳壳20g、赤芍20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建曲20g、生姜10g、白首乌20g,)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进行疗效评价显示中医经验方治疗优于西药,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杨烈霞[7]通过自己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自组通淋排石汤,经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通淋排石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比西药黄体酮及抗生素治疗更加有效,经统计学x2检验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通淋排石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经验方已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且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2.2.协定处方的推广以《基层常见病中医协定处方集》为主要教材,对各级医师分级培训并考核,使各级医院医师均熟悉并熟练掌握协定处方的主治病证和使用注意事项。对考核未通过的医师要求补考,考核通过的要求积极推广并积极运用协定处方。反馈推广与应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通过协定方的推广及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评估应用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在试点区域完善并形成一套长期的推广应用机制,并进一步扩展到全市范围。

3.思考中医辨证的纲要是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前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源于《内经》,至晋唐时期初具规模,后经过宋元明清的完善和充实。其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表里辨病位的浅深,寒热辨病症的性质,虚实辨邪正的盛衰,即阴阳是统摄其他六纲的纲领。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临床上运用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的关系,作为施治的重要依据。八纲辨证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应用八纲辨证可确定证候的类型,判断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

中医协定处方中的经典方都是在千百年使用过程中所积累和传承的验方、名方并经临床医师反复验证其疗效后拟定,此类处方经几百年的临床实践,组方合理,疗效显著,虽经千百年而不变,药源丰富,且运用较频繁,很适合在广大基层的推广应用。临床经验方的主治病症较明确,临床针对性强、疗效较好;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用药和组方都经过长期反复的修改,用量较精确,组方也相对固定;每个地区根据地域和气候的特点组方,具有一定区域特色,也就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在使用时间上与经方相比不具有优势。但因其有现代临床研究作为基础,且疗效的评价也较为客观真实,故较适宜作为协定处方研究的对象。

中药调配计量差异过大是目前调剂中存在的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现行按处方调配劳动强度大,调剂人员一个一个地为患者现行配药,费时间耗力气,对每味药材都要现行计量,其效率无疑是很低的。

陈艾明[8]所在医院根据其肝病科的协定处方制成活血软肝丸,方中应用柴胡、郁金、牡丹皮、血竭等药材,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胁下痞块疼痛,早期肝硬化等症。

中医协定处方可以随时调整药味与用量,符合中医一人一方、辩证论治的用药原则。便于总结临床用药经验及开发新药,中医协定处方在临床上大量用于有相同症候类型的患者,易于总结疗效,从而为中药制剂的开发研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中成药即中药成方制剂系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固定处方(法定处方、协定处方以及经验方等)按着现代药学技术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型、辅料和制备工艺制成质量稳定可控的并经批准生产应用的一类制剂。如来源于经方的桂枝颗粒、小青龙颗粒、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等。防治骨质疏松的经验方有健骨颗粒、复方鹿茸健骨胶囊、补肾健脾活血方和益肾壮骨合剂等[9]。

参考文献:[1]张牧川.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届博士学位论文,P13.[2]田连起.大青龙汤解热及抗甲H1N1 流感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届博士学位论文,P37.[3]刘俊良.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届博士学位论文,P43.[4]王作人,王兴国.牛皮癣验方[J].山东中医杂志,1986,6(1):48.[5]杜纪鸣.四土二金汤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138 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8(5):433.[6]孔文霞,贺启英,魏双元.中医经验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6 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A):47-48.[7]杨烈霞.协定处方通淋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统结石53 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2):4310-4311.[8]陈艾明,马小兵,杨卫东等.活血软肝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0):119-120.[9]李媚,袁婷婷,何勇静等.中药方剂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6):233-238.基金项目:山东省济宁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RK2012004),课题名称:基层中医协定处方推广与应用。

论文作者:#郭文厂1 任鲁颖2 王祥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基层中医协定处方推广研究论文_#郭文厂1 任鲁颖2 王祥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