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性思维--兼论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式_创造性思维论文

论创造性思维--兼论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式_创造性思维论文

试论创造性思维——兼及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思维论文,科学研究论文,试论论文,思维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创造性思维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科学研究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科学思维,是以创新为唯一目的并能产生创见的思维,它具有新生性、幼稚性、积极性、独创性、综合性、选择性等特性。创造性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有效思维方法,研究人员要通过学习和锻炼,调整和完善思维的主体结构,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思维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综合性、动态性、创造性、信息性为特性的人类现代思维取代了落后的传统思维方式。①人们意识到了思维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思维的每一个变化发展和飞跃,对于当时的历史时代和社会来说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都是非常的巨大,它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人类所创造的每一件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都是属于思维的结晶,也正是由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地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才开创了人类社会今天的高度文明。”②今天,人类开始重视对自身思维的自觉认识,在我国,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首倡建立思维科学,加强对思维科学的研究。③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提出并开始探索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提出与界定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虽说是偶然的,但在其偶然性的背后总有其必然性的存在。创造性思维的提出和研究,也是各种必然需要的产物。

1.创造性思维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大脑的思维为人类提供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和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又对人类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相类似,人类思维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方向性和阶段性。“人类思维已经有三百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人类思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它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也有质的变化。”④原始思维产生在原始社会,它是人类最初的思维,它的对象是外部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的群体(当时的人们还很难意识到个体的独立存在),思维的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抽象思维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早期人类大多运用形象感受认识世界。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渐转入对人类社会、人类个体的认识。抽象思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322)长于抽象思维,并对抽象思维本身进行反思,创立了形式逻辑。至近代以前,思维虽然也有辨证的成份,但仍属朴素的,而非系统的、完善的。这时的人们对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是同样重视的。近代以来,由于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理性主义盛行,人们排斥以情感为基础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否认主观因素对认识活动的积极作用,宣扬纯科学主义,为此,抽象思维受到了异常的青睐。逻辑思维是严密的、科学的,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同样是科学的,只是其思维的方式不同而已。

本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对人自身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思想意识进行反思。认识到思维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对思维进行反思,创建思维科学。思维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但每次思维并非全都是创造性的。在当今信息爆炸、文明节奏加快、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人们对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思维具有选择性、创造性,时代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对传统思维的继承和发展,从此人类思维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创造性思维也是对当代科学思维的抽象概括(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它所开辟的新的思维时期才刚刚开始。

2.科研活动需要创造性思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进步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世界各国的竞争实质上是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社会迅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此,科学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科研的手段、方式、方法也大为改观。

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它要发前人所未发,为人类提供新的认识成果。在科研活动中,研究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思维,要运用形象及抽象的概念等进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以推陈出新,形成创见。但这些思维活动并非全是创造性的,其中不乏重复性思维和习惯性思维的存在。⑤从宏观来讲,科研活动中的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但从微观来看,则包括创造性思维和非创造性思维,这里的创造性思维是严格意义上的,是研究人员所应具备的,也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创造性思维是科研思维的本质体现,也是科研创新的内在表现和机制。

过去,研究人员无时不在运用着创造性思维,但并没有意识到它的独立存在,并没有对其做科学研究。在重视科学研究的今天,人类意识到了它的独立存在,并试图建立思维科学。为了促进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应该加强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和研究。

既然创造性思维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以创新为唯一目的并能产生创见的思维。其思维材料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具体的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者是形象和抽象混合使用。思维的方法和形式具有综合性和选择性。人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绝不仅是单纯的抽象(逻辑)思维,而且总要有点形象(直感)思维,甚至要有灵感(顿悟)思维⑥。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它是相对于非创造性思维即惯性思维而言的,其目的是形成创新,为此,在综合多种方式方法时围绕目标而具有选择性。创造性思维是从事科学研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维武器,它的重大的社会功能显而易见。

二、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科学思维,具有显著的本质特性。

1.新生性与幼稚性。在一般思维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潜在的。在历史上,它也是早已存在的。但对独立的创造性思维的自觉认识和研究,却是本世纪以来的事情,创造性思维的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它是新生的。新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难免表现出某些幼稚和不足。另外,创造性思维是求新的思维,它要求研究人员大胆勇敢,敢于打破传统成见的束缚,敢于假设和设想,敢于联想和想象,以至于胡思乱想、异想天开、荒唐可等也无可厚非。在创造思维的过程中,虽然表现出种种的幼稚,但创新正孕育其中。创造性思维的科学性并不排除其思维过程中暂时的幼稚性,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便逐渐完成了创新。创新是在前人基础上的突破,新的认识成果有时也难免表现出幼稚来。幼稚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特性。

2.积极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积极性思维。它要求研究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完成其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创新性、深邃性以及过程的艰难性要求思维者必须处于极佳的状态。“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造者在最佳心理构成和心理合力作用下,首先获得强烈的、明快的、和谐的创新意识,进而使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信息,按最优化的科学思路,灵活地借助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等因素,以渐进和突变两种飞跃方式,实现新组合,达到创造性反映,形成新理论。”⑦思维主体的积极性是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备条件。

3.独创性。独创性即创造性、创新性、开拓性,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特性。创造性思维的功绩在于突破创新,科学创新是其思维活动的唯一目标和结果,也是其区别于其它思维方式的根本所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是紧紧围绕开拓创新进行的,围绕创新选定思维的形式方法和调动主体的积极因素。必须说明: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是建立在其科学性的基础之上的。

4.综合性与选择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注重质量和效益的现代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新阶段。它继承和发扬了以往思维的优良之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以改变过去思维目的不明确的缺陷,以目标效益优化思维,从而快速地产出高质量的精神产品。所谓综合性与选择性,就是指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会综合运用逻辑性的抽象思维和非逻辑性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会运用形象、概念等进行联想、归纳、演绎等,但各种思维的综合不是盲目无序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机制,经过优化形成为一体。综合是有选择的,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与选择性是相互关联的。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型的思维,它是在扬弃其它思维类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与其它思维类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维的类型很多,从思维的材料构成上可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灵感思维);从思维运行的空间上可分为线性思维、面性思维和立体思维;从思维运行的方向上可分为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和侧向思维;从思维的目的及结果上可划分为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和习惯性思维(非创造性思维);……另外还有受新兴思想理论影响而产生的系统思维、模糊思维等。下面来看一下一些主要类型的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内在联系。

1.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形象作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在其思维过程中常伴有联想、幻想等,它是一种非常活跃的思维,不仅大量运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当中,而且用于科学研究之中,成为创造性思维的组成部分,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使科学研究从非理性走向理性,完成创新思维活动。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同为人类历史上基本的思维方式,并且受到了应有的研究。它主要借助抽象概念进行思维,通过判断、推理完成认识。逻辑思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理智性,包括归纳与演绎、收束与发散等方法,常常用于科学研究之中,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的有机成份。

直觉思维是一种介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不同类型的思维,它远用直觉,通过直觉的判别、想象与启发完成其思维活动。当直觉思维的过程表现得特别迅速(无论是判别、想象还是启发),与先前的思维进程关系不清,出现某种“断裂”,形成一种“闪现”、“顿悟”时,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感状态。灵感是直觉的一种典型状态。直觉思维包括灵感思维。⑧近年来,人们重视直觉思维并对之做了大量研究,认识到它在科学研究中对于问题的提出、假设和解决等有着重要作用。直觉思维一般都具有科学创造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份,它伴随着创造性思维的整个过程,在创新结论的形成时表现尤为突出。

2.线性思维、面性思维、立体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借助几何学的空间概念对思维加以分类,便形成线性、面性、立体思维之分。线性思维也就是类比思维,使思维作简单的直线运动,止于类比,它的局限性在于它仅处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思路狭窄,但由于跳出了原有思维框框的束缚,有时也富有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并不排斥线性思维的作用。面性思维比线性思维的思维领域更为开阔,更富有创新倾向,在创造性思维运行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多个平面构成立体,立体思维才是真正富有创造性的,它从多角度、多层面考虑认识,结论深刻全面。立体思维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维方法。思维由线到面到体的发展过程,其广度与深度增加,创造性加强,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加深⑨。

3.正向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就思维的方向而言,思维有正向、逆向、侧向之分。正向思维即常规思维,从事物的正面,遵循由材料到结论的顺序认识事物,进行思维。逆向思维即反向思维,遵循由假定的结论到验证材料最后确定结论的顺序进行思维。侧向思维是从事物的侧面,有时是从非主要方向进行认识,但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果。如果说正向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那么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的创造性就更为显著。正向、逆向、侧向思维往往在科学研究中交织使用,它们对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4.系统思维方法、模糊思维方法、模型思维方法与创造性思维。⑩系统思维方法、模糊思维方法、模型思维方法是当今倍受青睐的几种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系统论的影响下出现的。系统论认为:世界万物之间具有普遍联系,又各自成为系统。思维的对象及思维自身也具有系统性。所谓系统思维方法,就是把客体(思维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的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客体的认识方法。

系统思维方法是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常用方法。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可增加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并可能形成创新。

模糊思维方法是相对精确思维方法而言的。过去,人们重视和追求精确思维,但模糊思维不仅存在,而且必不可少。科学研究的对象往往是十分复杂的,而复杂的东西是难以精确化的,当复杂性增大时,我们对其精确思维的能力将相应降低,当达到一定限度时,精确性和复杂性将互相排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运用模糊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另外,由于宏观研究的需要,我们也应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模糊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是精确思维所无法取代的,精确思维可形成创新,模糊思维也同样可以。模糊思维方法是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思维方法,研究人员要获得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就不能不掌握模糊思维方法。

模型思维方法是指利用各种模型(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可以是具体的形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达到特定认识目的的思维方法。它产生在近代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本世纪30年代创立的相似理论,为它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如今,这种科学思维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模型思维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经常提出问题,形成创见,研究人员即创造性思维的主体应该学习掌握这种思维方法。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学术研究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研究者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弄清创造性思维的主体结构。

1.创造性思维的主体结构。

思维者的思维能力取决于其主体结构。创造性思维的主体结构由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两个方面组成。

创造性思维主体的内在结构是指主体思维生理、心理、知识能力三大系列,以及这三个系列的有机组合。主体的思维生理机制是先天形成的,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其作用甚微。主体结构的思维心理系列是指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主体所具有的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是非逻辑的、非智力的,却又是主体思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没有思维心理系列的参与,主体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展开。“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的。”(11)积极的情感、顽强的意志等心理因素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动力之源,它推动着思维的进程,为此,研究人员应该具备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良好心理素质。

知识能力系列是主体结构的核心,它包括经验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及思维方法和能力。这个系列在主体思维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与其它系列相互交织而作用于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对主体的知识要求既是广博的、深刻的,又是动态的、开放的、不断更新的。适应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需要,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应不断有所调整。

创造性思维主体的外在结构,是指思维主体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延伸物,即主体的认识工具和手段。它在现代社会的思维活动中尤为重要,成为思维主体结构不可缺少的部分。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思维主体的内在结构,而且还取决于主体的外在结构。研究者必须学会熟练运用现代认识工具和手段,在今天,可以将电脑用于学术研究,这样才能使创造性思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科学思维。

2.适应创造性思维需要的创新性学习。

根据创造性思维主体结构的要求,研究者在培养和锻炼创造性思维时应从以下方面有所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新型的思维手段和工具;调整和完善知识能力体系。下面仅谈适应创造性思维主体知识系列所要求的创新性的学习方法:

现代社会,人的真正价值只能体现在其创造性的社会劳动当中,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过去的维持性学习已不再需要,人们需要“一种可以带来变化、更新、重建和重新系统地阐述问题的学习——创造性学习。”(12)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思维主体的有效学习方法,它要求学习者要掌握以下具体学习方法。

融“通”与“博”“精”之中。科研人员不仅要掌握宽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精深的学问。“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惟他独尊,无人所及。他用他的专门学问做中心,次及于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不很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毫不相关的各种泛览。”(13)“博”以“精”为核心,“精”以“博”为基础,博大与精深的有机结合便是“通”。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往往多以通才取胜。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通”。

注重学习内容的价值性和信息量。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人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创新性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所取舍,选择富有价值和信息容量大的内容进行学习。知识的价值性和信息量是触发主体进行创新性学习的“酶”。学术研究者在选取学习内容时更要重视这些。

精读与浏览。对于一个有创造头脑的人来说,世间原无“必读”之书,只有可读之书和不必读之书。在可读的书中,也不尽是完全可读的篇章,根据其价值及信息量,依照为我所用的原则,可选读、摘读、简读以至略读。对于不同书的学习,可采取精读、重复阅读、泛读以至浏览等不同方法。不必读的书,不一定要拒绝浏览,它有时可以从反面给人以启示,但不能为此花费太多的时间。创造性思维要求学习者的学习方法灵活多样。

不断更新和调整知识体系。创造性思维要求主体的知识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与此相适应,创新性学习要求人们的学习是持续不断的、无止境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不断涌现,科研人员要适时地加以学习,站在时代的前沿,为社会创造出更好的精神产品。另外,研究人员还要根据研究领域或研究课题的不同,进行重新学习和不断学习,更新调整知识系统,以适应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需要。

注释:

①见马超、赵贵军《论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3期。

②高士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见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第2页。

③见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④朱水林《形式化:现代逻辑的发展》,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第52页。

⑤张盛彬主编《文科论文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第70页。

⑥钱学森《在全国思维科学讨论会上的发言》,见《思维科学探索》,山西人民出版社,第8-9页。

⑦马超、赵贵军《论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3期。

⑧周义澄《科学创造与直觉》,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115-131页。

⑨参考张盛彬主编《文科论文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第68-69页。

⑩参考单秀法、刘化绵著《现代科学思维引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版,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

(11)《列宁全集》第20卷,第255页。

(12)金马著《创新智慧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4月版,第130页。

(13)胡适的话,转引自金马著《创新智慧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4月版,第140页。

标签:;  ;  ;  ;  ;  ;  ;  

论创造性思维--兼论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式_创造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