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作业分类设计以及实施策略论文_田雅莉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分类设计以及实施策略论文_田雅莉

摘要:初中数学是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教师通过作业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作业的布置中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立足数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科学、合理的布置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来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其思维能力。本文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以及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实施策略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内容,也是学生对于当天学习的课程知识进行再现、整理以及巩固的学习过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业也需要根据素质教育的需求进行变革。

一、初中数学教学特点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难度显然更高,目前我国新课程标准已经对数学的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学过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确保身心健康发展。作业是课上与课下的衔接,对于当天学到的课业内容有着查漏补缺的作用,所以数学作业的合理化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发展过程来说,初中数学作业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贴合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基于课上的重难点内容进行作业设计,避免在较为简单易于理解的内容方面进行重复内容得反复学习,不仅占用学生的作业学习时间,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向。

二、数学作业层分类设计

(一)设置作业难以指数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按照由简到难、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难易结合、深浅搭配才可以照顾到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学生在做题时可以在简单的题目中寻找自信心,在较难的题目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学无止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分层级进行设计,确保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数学作业,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出题的形式多样化,选择题、简答题、选做题等多种形式的课题,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作业内容,教师可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选做题是要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会做的需要完成选做题,不会做的也不要过于的强求,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学生写作业的成绩需要真实、准确,才能便于教师搜集资料,调整授课的方式,或放慢授课的速度,或加快授课的进度,是需要通过数学作业进行反馈的。

(二)注重实践探究

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实践性较强,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很多生活中的小事情,是可以通过数学进行解释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社会实践的探究。数学小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初中数学,在解决生活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生活与数学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的学习效果要比被动式学习效果好,加强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经验,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3]。注重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初中数学学生作业设计现状

(一)学生缺乏作业完成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而数学课业内容的学习相对较为枯燥,教师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依照传统的经验意识采取题海作业的形式进行作业设计,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所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盲点,这些盲点在课后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压力,更加降低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这种单一的数学作业模式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厌烦,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 教师沿用传统题海战术

在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中考压力日益加大,虽然我国明确表示需要给学生减负,但是课上的减负加大了课下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紧张,数学教师采用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的数学作业内容多而不精,甚至没有学科内容的针对性,只是单纯的为了作业而作业,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也增加了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的耗时。固然题海战术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这种提升的背后是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三)作业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我国目前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往往在布置作业时对于整个班级的学生布置相同类型的作业,基础好的学生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巩固的目的,虽然会消耗一部分时间,但是对于自己没有特别熟悉的题目却可以有更好的掌握。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还没有学好的学生来说,最基础的内容还没有学懂就要应对繁杂的作业内容,不仅浪费了学习时间,也减弱了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进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以学生视角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审视,应对重难点的教学内容进行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所学内容的检查,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四、初中数学学生作业优化对策

(一)减少作业内容的题海现象

在进行数学作业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课堂内容进行作业内容的筛选,在兼顾作业内容的典型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进行数学作业应有效能的发挥,而作业的量也要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的作业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练习,通过布置高质量的典型作业题目达到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丰富初中数学作业形式

在数学教学中,布置的作业主要内容属于笔答作业,这种作业类型不止让学生感到乏味,也会减低学生在进行作业的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在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注重作业形式的变化,通过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体会到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对数学作业完成的兴趣,培养学生建立起数学的学习爱好,引领学生进行自主问题探索[4]。我国有一句俗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的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也应该不断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学科魅力,增加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

(三)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目标

首先在进行教学内容准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不同难度和学习需求的题目进行区分,将定量型内容改造成弹性内容,让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而一些优等生也可以通过对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目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此外也要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提问,通过对学生思维进行循序渐进的引领,使学生再逐步领略解题意见和对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索。例如在统计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为让学生基于家庭情况进行统计图的设计,例如统计家里所有的蛋类产品,将鸡蛋鸭蛋鹅蛋等蛋类产品的数量进行统计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这种题目主要属于基础性题目,对于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这一类的基础题目来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而对于优等生则可以在现有题目的基础上增设一些具有难度的题目,例如计算不同蛋类产品的所在扇形面积的圆心角度数等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发展和思考。

结束语:

目前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业的优化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思维进行扩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一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认知,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学科作业的优化也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内容的筹备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调整作业的层次和数量,通过创新数学作业内容的形式来实现数学作业内容的多样性,促进初中数学作业质量内容的提升,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 谈谈初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C]//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2]周伯侠. 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9):144-144.

[3]马军. 如何科学布置初中数学作业[J]. 新课程(中), 2016(5):208-208.

论文作者:田雅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分类设计以及实施策略论文_田雅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