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魅力探究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魅力探究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魅力探究

罗兴国(贵州警察学院 理论教育训练部,贵州 贵阳 550005)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其他学科与课程不具备的独特魅力,其蕴含着强大的组织动员功能,能更好激发人的主体能动性,助力青少年学生完成人生历史使命,彰显着深切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是学校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替代。当前学校应当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建设,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被旁落甚至被边缘化的趋势,以充分展现其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魅力;学校教育;立德树人

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前途远大,充满希望,是国家、社会和民族未来的脊梁。但是,这些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正经历形成过程,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一、思政课是育人工程的关键性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但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的学校教育中,中小学始终围绕升学指挥棒转,把精力几乎放在了基础主干课程教育上,高等学校大都回避“通识教育”,一心一意致力于专业课程教育,对于思政课这种思想性、政治性较强,意识形态色彩较浓厚的通识课,则认为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导致教者无力、学者无心,思政课有旁落和被边缘化的趋势,其作用未能正常发挥,更不用说充分展现它的魅力了。这些认识与做法确实有失偏颇,没有弄清教育过程中知识传授与灵魂塑造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没有很好坚持把握党的教育方针与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与目标。

其实,育人与育树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小树苗,我们要给它施肥浇水,希望它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才,但如果树苗长偏了,这时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把树苗扶正,用支架固定好,然后再施肥浇水。施肥浇水的过程就相当于基础主干课和专业课的教育过程,是给学生灌输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扶正的过程则是思政课教育的过程,是关系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从程序上讲,必须先扶正再施肥浇水,不能颠倒,更不能替代。人们常说“习武之人先习德”,否则可能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又说“又红又专”,是“红”在前“专”在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肯定了“德”是首要的素养。要做事先做人,做人的过程也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只有先立德,成为承载正能量的人,然后才能做成大事。

在学校课程教育中,能够较大地承载立德树人功能的关键性课程当属思政课,只有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才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思政课教育蕴含强大的组织动员功能

思政课的重点在于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价值目标的灌输教育引领学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青少年学生对思政课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个过程需要点滴浇灌、精耕细作,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从小孩子抓起,大中小学都开设思政课这不是重复劳动,而是在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体现与延续。相对来说,当前我国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开设的思政理论课较为全面系统,学科建设相对完善,其教学内容分别从公民个人修养层面、历史选择层面、理论发展层面、人类追求与解放层面聚焦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诉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诉求,基本具备了知识性、价值性、思想性、政治性、文化性、人文性等要素,对于实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目标以及人文关怀必将发挥很好的作用。同时,思政课教育还需要兼容并包,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充分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协调发展的问题,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真正体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与关怀的根本要求。

当然,理想信念不是空洞抽象的,不能停留于枯死说教。“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5]9“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135“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10]思政课具有集知识性、价值性、思想性、政治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优势,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其中育人是根本。它教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自己摆脱束缚。认识世界不是目的,还需要投身到火热的革命实践中,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实践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实践中体现和超越自身的本质。

根据确定的原材料配比和冷料斗标定曲线,确定产量为260T/h时的冷料斗分表表值,进料8~10min,放掉热料仓前3min的料后再取各热料仓的料500~800kg,进行级配筛分、除尘、密度等方面的检测和生产配比室内调试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有助于更好激发人的主体能动性

对于工具支撑型工业装配外骨骼,机械臂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此类外骨骼的使用性能。由于装配工人在工作时动作具有不确定性、高度复杂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等特性,工业装配外骨骼机械臂必须具备足够的自由度与可操作性。因此,笨重的带动力型机械臂在工业装配领域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弹簧连杆机构的机械臂。基于弹簧连杆机构的机械臂通过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换,可以在任何位置都保持平衡。因此,此类机械臂在机器人或外骨骼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辅助康复训练的机器人及外骨骼、宇航员的阻力训练器、辅助承重的机械臂以及一些无动力的外骨骼[8-10]。

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的目标在于要从正向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体能动性。主体能动性是意识对物质反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有功能,人一旦形成稳定的意识形式,便能使“精神变物质”,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影响现实世界,因此,外在世界“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6]

意识反作用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过程,如何有效发挥能动性,正如毛泽东同志说:“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2]477“主体能动性”实际上“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7],它要求人尽可能发挥主观精神因素改造客观世界。但也要注意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还有其物质制约性,一方面,要尊重客观规律,“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8]人们发挥能动性越是遵循了物质运动的规律,就越是容易走向成功,孔子曾经“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越矩,”做到了“心”与“矩”的统一,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自然也就达到了适当的程度。另一方面,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需要进行触及灵魂的教育与动员,是一个由消极变积极、由被动变主动、由自发变自觉的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

四、思政课教育能更好助力学生完成人生历史使命

人既是社会历史舞台角色的直接扮演者,又是历史节目的剧作者和历史本身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常会追问自身的存在有什么价值,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些根本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就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9],思政课能引领青少年学生从小立鸿鹄之志,不满足于眼前,不纠结于一己私利,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立志于把人从自然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成为自然的主人;立志于把人从社会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立志于把人从自身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身的主人。人民群众实现“三个解放”,成为“三个主人”,这不但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青少年学生为之奋斗的人生历史使命,思政课应当助力青少年学生完成自己的人生历史使命。

在新时代条件下,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政课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思政课教师寄予希望,对思政课的教育作用寄予希望,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应当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的地位与作用,真正做到其教育功能中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的完整统一。

人是有意识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意识在人的行动之前体现为一种固定的动机、观念。“没有无缘无故的动机,也没有不表现行为的动机。”[4]在一定时期,还会产生整个阶级、阶层甚至社会公众共同性的思想动机即“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往往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高度成为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对个人、社会公众甚至国家的影响更具普遍性、稳定性、深刻性。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人的活动总是按照自身已有意识图谱展开的,是意识支配下的活动,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5]56“思政课的对象是‘人’,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搞建设”[3],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工作,因为这需要将已有的知识经验、理想信念、价值诉求、方法谋略等“装进别人的头脑里”,要改变青少年学生头脑中固有的意识图谱或者形成新的意识模式,需要以透切的学理分析、理论说服、真理感召、价值引领教育启发学生。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所以,思政课功能中触动心灵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

五、思政课能充分彰显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含糊。所以,政治站位要高,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信仰要坚定,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只有自身有信仰才有资格给学生讲信仰;要明确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勇于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从而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育实现守正创新。

特别提示:本刊只接受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单位转帐。目前如有非法机构冒充《中国康复》收取费用,多以个人名义要求转帐,请作者注意甄别,谨防上当受骗。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革命工作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也是无往不胜的法宝。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上,为了肃清当时红四军党内存在的诸如“单纯军事观点”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同志强调:“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1]也就是说,人民军队肩负双重任务:一是打仗,二是宣传教育、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同时,军队自身也要接受党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需要加强对广大官兵的政治训练特别是对俘虏的教育,这样才能使红军彻底肃清旧军队的影响,锻造真正的人民军队。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认为,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敢侵略中国,主要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政治动员”,以建立巩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中国人民的大联合。也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让大家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与人们有什么关系;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实践中不能采取当时流行的“捉兵法”“买兵法”的做法,“要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其次,不是以此动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2]481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思政课发挥作用的过程。“思政课的载体是‘课’,思想加政治等于思政课,要实现二者有机融合,在融合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终通过课程体现出来。”[3]思政课不仅仅在教室,也在炮火纷飞的战场,在田间地头,在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之中,开展这样的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极其重要。唯有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说服群众、组织动员群众,争取战争的胜利。

思政课主要的特点是政治色彩、意识形态和现实敏感性强,经常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观点、思想与理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思政课教师是铸魂育人的工程师,需要率先垂范、严格自律,自觉弘扬主旋律,传输正能量,坚守育人底线,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言谈行为一致,自觉为人师表,造就堂堂正正的高尚人格,以此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成为为学为人的表率。因此,思政课对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必将潜移默化地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造就教师的高尚人格。

六、思政课有助于造就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与学正如矛盾的对立双方,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政课教育具有高标准、严要求的特点,思政课教师面临巨大压力,但也是动力,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既教育学生,也推进自身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一)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就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高度肯定了思政课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政课教师心里要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忧国忧民,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大禹治水为了黎民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岳飞满腔热血精忠报国;文天祥大义凛然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谓“居庙堂之高而怀江湖之远”。这些生动感人的事例无不对思政课教师家国情怀的塑造形成激励,思政课教师能够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更好地实现铸魂育人。

(二)思政课教师需要做到严格自律和人格端正

思政课本身蕴含了无穷的魅力,如果说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主干课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课主要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是强调对事物运动规律的把握,这是求“真”的过程的话,那么,对思政课而言,不但要求“真”,展现智慧的光芒,还要对学生进行人生启迪、灵魂塑造,提供精神力量,这是在“求善”“求美”。如果说前者是在育“智”,那么,后者则是在培养“德、智、美、劳”。思政课的教育能启迪学生如何用力、用心、用智、用情,力争达到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己有人的效果,从而体现人文精神,彰显人文关怀,这是思政课的优势,是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

(三)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广博知识视野

思政课教学欲提高思想性和理论性效果,教师需要精通国史、党史,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能够进行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将大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震撼学生心灵,让学生心服口服。

3)地面以及地基的压实工作。在进行土方工程施工时,为了保障施工质量,需要对施工地点进行整理,包括清除杂土以及对地面的压实平整工作。这些工作完成后,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工作质量达标。

萧飞羽阻止了怒意腾升的只手拿云。他推动左腕上的钢环对步入场中的天问大师毫不客气地道:“大和尚是黑旗会所属?”天问大师淡淡地道“:客人。”萧飞羽冷冷地道:“为黑旗会示警,又奉黑旗会为贵会,并为黑旗会代劳该是非同寻常的客人。”他将目光转向紫阳道长道:“你们联袂前来表明黑旗会横行天下并非少林和武当置身事外,而是武当和少林早与黑旗会暗通款曲对吗?”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11]“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12]只有创新才能跟随时代步伐,才能回应和解决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问题。思政课长期以来被边缘化的现象,与思政教学不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不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墨守成规,缺乏新意,不能对学生形成心灵震撼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求新、求变。近年来,许多学校特别是高校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方面作了大量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清华大学采用“因材施教法”,浙江大学采用“情景式教学法”,江西师范大学采用“红色基因传承法”等;有的思政教师还探索“讲演结合”“口头讲解与视频讲解结合”“老师讲解与学生讲解结合”等方式,从而使思政课教学走出教室,走进专业、走进实践、走进生活,使师生之间形成了政治思想和理论情感的认同。

虽然IoT与区块链技术在各自的领域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2种技术的融合仍然面临很多的挑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传统的惯性思维,大胆创新。对思政课教师高标准严要求,这是思政教育的题中之义,这样方能锻造队伍,真正担当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陈宝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N].人民日报(理论版),2019-04-23.

[4]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历史规律[J].中国社会科学,2011(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2.

[7]赵家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3.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10]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 求是,2019(7).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5.

[12]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

Studies on Char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Fostering Integrity and Promot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uo Xingguo
(Department of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Guizhou Police College, Guiyang 550005,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as unique charms other disciplines and courses do not possess.Its powerful function in organization and mobilization can arouse young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impel them to achieve their goals in life, highlighting profound humanistic spirit and care. To universally off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o students is a characteristic and an advantage of our country, and this key course,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chool's enti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achieving the goal of fostering integrity and promot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t present, schools should vigorously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event the tendency to marginalize this course and fully demonstrate its key role in fostering integrity and promot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harms of the course; school education; fostering integrity and promot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收稿日期: 2019-07-04

作者简介: 罗兴国(1967-),男,贵州遵义人,贵州警察学院理论教育训练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95(2019)05-0119-05]

DOI: 10.13310/j.cnki.gzjy.2019.05.019

责任编辑:李媛媛

标签:;  ;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魅力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