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论文_胡滨

电子科技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论文_胡滨

深圳市博普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公共气象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对即时气象信息获知的要求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作为当前气象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手段不断提升,对气象预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气象部门必须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将预警信息传达给人民群众。基于此,本文以电子科技为切入点,对电子科技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子科技;气象监测;应用

1加强气象监测的意义(以农业为例进行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已经无法应对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了。加强农业气象监测,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对于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业气象监测有利于反应环境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过程产生作用的持续性,从而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准确率。环境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是持续的,而且,它所产生的"效果"也将持续到以后一段时间。这就是说,外界的影响将对农业生产发挥一定的的后效作用。因此,充分估计前期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做好农业气象预报十分重要。国外预报实践表明,农业气象预报的准确率通常要高于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农业气象监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国内利用农业环境监测仪预报实践也有类似的结果。故人们有时称农业气象预报为不是天气预报的气象预报。

(2)农业气象监测可以反应各种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对象和过程影响的综合性和交互性。各种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不仅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在大气运动的物理过程与生物自身演变的生物学规律交互作用下产生的,决不是简单的叠加。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建立多因子综合一集成型预报模式或手持式农业环境测量仪预报模式,就有可能取得更好一些的预报效果。

(3)农业气象监测对各种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对象和过程影响的不等同性和不可取代性的反映。

总之,在气象为农服务中,充分利用各种高技术手段,通过研究环境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预测估算环境气象条件的未来可能演变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对复杂多变的农业气象环境和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全程动态和准确的监测,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气象保障和减灾防灾调控服务,为三农事业保驾护航。

2我国气象预报的现状

(1)气象服务在覆盖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针对突发的气象灾害,气象服务部门虽然能够通过网络、电视和媒体广播等做了及时播报,但还是在预报传输速度方面存在不足。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没有留下更多的应急处理时间;气象服务对气象灾害的防御知识宣传不够,公众自身缺乏防范应急能力,在面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时缺少科学的指导,直接影响气象预报服务效果。

(2)气象预报服务的基本设施配套不足,存在着抵御自然气象灾害风险的脆弱性问题,局部地区的监测站密度不够,对局部的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不够,造成灾害来临时,经济损失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是加强电子科技的运用,准确地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减轻灾害损失;气象预警发布后许多地方政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没有及时采取预案来预防灾害。

(3)气象预报能力不能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除了预报准确率的技术问题外,气象预报服务的利用价值没有得到完全发挥,缺乏科学的指导措施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服务,达不到服务效果。目前,我国关于防御、减轻气象灾害的责任缺乏具体明晰的划分和相应的考核机制,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人们就理所当然地将责任归咎于气象预报和大自然。

3气象灾害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受到的自然灾害数不胜数,直到现在有时人们依旧受到人类不可控的自然现象的影响,例如,中国的汶川地震、印尼的火山爆发、2006年的超级台风“珍珠”横行,这些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对于人类不可控的自然灾害,人类需要提前监测,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规避,使人类减少或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

传统的气象监测系统性能较低,传输的速度较慢,且信息传输有延时,因此在自然现象发生前不能及时检测到信息,人类无法规避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造成对人类生产生活巨大的威胁。对自然现象的监测,应该使用科学的监测系统,现代气象监测大量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监测格点分区域监测气象环境,在互联网提速背景下监测信息得以快速传输,有效的规避了气象灾害不能及时传输带来的风险。

4电子科技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

4.1利用电子标签对气象信息进行识别

为了规范监督气象信息数据统计的系统,在气象数据系统中加入监督和监测的节点,通过互联网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做出处理,以此来完善互联网在气象中的应用,使气象数据系统更贴近使用者。监测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气象数据网络的结构和形式,气象信息需要根据气象要素不同的类型通过不同的监测网络进行收集的,例如,沙漠气象信息、农林气象信息、湿地气象信息等。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性质的气候条件需要收集对应的气象信息,电子科技技术可以满足各种气象要素监测的要求,因此电子科技在气象监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由于一些监测到的数据非常相似,气象数据系统的职能识别显得格外重要。在气象数据系统中,由于气象监测的网格化需要,设立了大量气象监测点,并且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每一个地点都设有一个甚至更多的气象要素监测点,这些监测点需要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段或是同一监测范围不同的区域,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针对这种情况,气象局相关部门依据监测的需要制定出监测点最优位置,自动化气象监测设备通过对不同地点不同要素的进行唯一身份编码,这里实际是大量运用了物联网技术,使得每份气象信息都能得到快速、精确的传输和存储,最大效能地发挥电子科技在气象信息中的作用。

4.2构建气象监管系统

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利用电子标签对气象信息进行编码后,气象局构建了科学的气象监测及监管系统,这样就可以够将监管及各监测节点数据及设备的状态。由于各气象监测系统是针对不同气象信息设置的,因此需要利用对应的传感器技术,将智能的传感器节点无逢接入气象信息网络是离不开网络监管这一手段的,气象部门信息系统得到了有力的保护才能通过互联网搜集气象信息,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在气象监管系统中对气象信息进行身份识别,通过计算进行多层的部署,设置监管节点位置。利用这些监管的节点在相应的软件系统中输入需要识别的信息,这样在传输气象数据时,可以将监管对应的数据结构与信息一同传输,从而将气象监控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与气象监测数据融合在气象互联网中。气象局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节省电子标签的设备费用,另外还可以及时的得到各气象监测设备的信息。

结语:本文对电子科技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这一课题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保证我国社会可长久稳定发展,需对气象监测工作进行重视,以防因气象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安全带来影响。加强对电子科技的运用,从而保证气象监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布亚林.连霍高速三门峡段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A].中国气象学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第五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气象服务与信息化[C].中国气象学会:,2015:9.

[2]岳云宇.高速公路极端气象监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论文作者:胡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电子科技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论文_胡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