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探索论文_雷建

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探索论文_雷建

雷建

南开大学

摘要:自我国的发展阶段中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更多的人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与此同时,心理学专业已经在我国逐渐地发展起来,根据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到应用心理学专业来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一个专业,高校中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有心理疾病的人群进行治疗。在这样的现状下,我国在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开始使用双证书的模式。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同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一定的考察,并制定出了一套的合理的评价体系,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掌握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

关键词:双证书制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

引言:我国每年高校的入学人数都在逐年上涨,这就迫使学校要扩大招生的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一些单位也对学生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学历在社会的发展中不再是唯一的通行证,双证书制度的重要性已经逐渐突显出来。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已经在双证书制度下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因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身的特性,就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双证书制度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双证书制是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者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这就代表学生不仅要有学历证书同时还要有证明职业能力的证书。因此,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在高校中全面开展双证书制度普及,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也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双证书培养的模式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中应用的含义

在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的升学率越来越高,非常多的学生都可以进入高等学校进行学习[1]。在这样的状况下,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因此,社会的一些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谁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就会拥有更多的关注。这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非常重要的标准。在这样的大形势面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理论知识,这样才能经受住社会的考验。在我国的教育阶段中,将应用心理学专业和双证书制结合,将现有的模式进行改革,这样的做法是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改进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过程是封闭的状态,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论教学方面,将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抛到脑后,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因此毕业生一旦进入社会,有些很难适应工作状况。与此同时,学校在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是采用的最原始的教学方法,但是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能应对社会的发展,这也导致了学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但双证书制的培养模式就不一样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学到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能力,在毕业时又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就对学生的能力进行 双重的保障。深入分析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中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能力,就保证了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可以结合当地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特定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之后,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学校内的学习之后,还要面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根据这样的情况,学校应该将课程的设置和考试内容相结合,这样就能保证学生轻松地面对资格考试。同时,在进行实践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含义

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时代,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决定一个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实践能力通常指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否解决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应用心理学一个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就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可以划分为两种,分别是专业实践能力和通用实践能力。但是这两种能力都是需要同学们掌握的。需要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一定的实践能力,这也是社会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结构

根据实践能力的组成,可以将其分成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校内的学生实践能力都是由内部结构逐渐地向外部结构进行转变的过程。首先学生要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一个转化,这样才能逐渐地的变成外部结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能力慢慢的变成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这三个实践能力是评判学生是否具备相应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

高校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时,其基本标准就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帮助社会上出现心理疾病的人群。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水平的指标。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因为,在后期数据的整理中需要计算机来进行统计,这样方便日后的工作。

三、双证书模式下实践能力的考查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察的内容

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不仅拥有相应的毕业学历证书,同时还要拥有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2]。在这个模式的作用下,应用心理学专业面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也需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不能在理论层面上进行考核,需要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考察心理活动课程的技能时,应该利用心理诊断的技能,来进行心理咨询基础的治疗。与此同时在进行考核时,应该先从理论知识开始进行考察,循序渐进再进行实践能力的考察[3]。这样的考察方式可以非常全面的将学生的能力进行一个综合的培训,还可以模拟一个微型社会,使学生能提前的学到社会工作的经验。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察的方式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之前,一定要制定出非常合理的模式,这样才能准确的对学生做出评价。在评价的同时,也能指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方法并加以改正。因此一个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在双证书模式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进行考核时,应该贴近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设计科学的考核方式,这样能促进学生更加顺利的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在考核的方法中,可以采取课堂考核的方式,在教师进行上课的过程中,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同时布置考核内容,小组内的成员根据布置的内容进行组合讨论,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收集讨论后的结论,综合评估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打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创造出更好的考核效果。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察的效果

双证书模式下的考核,是可以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考察,使学生能更顺利地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这样的模式可以让高校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可以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的模式还可以转变学生的观念,让考试不再只是一个流程。因此,学生能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察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同时在进行操作能力考察时,还能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在双证书培养模式的督促下,利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会更直观的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部所说的双证书制度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学历文凭与职业的资格证书两者紧密结合的制度。目前,我国高校范围内已经逐渐地在推进双证书制度,因为这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以及一些中小学校在对毕业生的要求中,都希望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这样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他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在这样的形势下,双证书制度显得非常的重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科学的考察和培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新的考察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完美地应用到实践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仲飞成.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J].内蒙古教育,2018(14):40-41.

[2]王恩界,廖位彬,覃莹莹.应用心理学专业双证书制实践教学计划优化探索[J].贺州学院学报,2017,33(04):122-126.

[3]马平,王恩界.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探索[J].大学教育,2016(12):8-11.

论文作者:雷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探索论文_雷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