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科技”误区,优化课堂教学论文_马 瑞

走出“高科技”误区,优化课堂教学论文_马 瑞

马 瑞

摘要: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许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还存在着“高科技,低层次”的误区,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懂得多媒体技术,把着眼点放在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真正发挥“高科技”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创新;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教师既可以向学生快速地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表达得更加完美,又因为其赏心悦目的操作界面、灵活方便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为此,近年来,许多学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购置了一批性能先进的电脑,为班级配备了光盘刻录机、大屏幕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并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有此“东风”相助,多媒体教学“热”了起来,但是有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其中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时存在着“高科技、低层次”的误区。下面,笔者就从五个方面浅要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走出这一误区的些许做法。

一、教师要充分认清多媒体的作用,走出对多媒体认识上的误区

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进入课堂教学中,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但是目前,有些教师对这一新生事物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虽然好,但学校硬件不到位,师资力量又相对缺乏,多媒体教学可望而不可及。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复杂,课件制作困难,教师不易掌握,实际使用过程中不熟练,不如传统教学手段用得顺手。有时候为了一堂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制作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因此,出现了多媒体教学形式在公开课现形,非公开课销声匿迹的现象。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刺激,让大量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学生补充丰富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所以,教师只有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迅速有效地普及多媒体教学,才能有效地推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进程。

二、学校要摆正师生与多媒体的关系,走出以“机”为中心的误区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它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多媒体与师生的关系应当是一种从属与主体的关系。但是,在多媒体的实际使用中,有的教师常常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有的教师由于担心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这样在上课时,他们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会按固定顺序播放下去。但是这样做并不利于教师灵活处理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久而久之,容易让课堂教学以电脑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要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取模块化处理的办法,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

三、教师要提倡“土”、“洋”结合,走出一用就灵的误区

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教学的甜头以后,便认为多媒体一用就灵,忽视了其他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某校举行的一次教师公开课教学竞赛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教师得到的反响平平,而把实物搬上讲台,结合实物和挂图讲解,把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却博得学生和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教学评价会上,有的教师感慨地说:“为什么现在教学动不动就要用多媒体呢?从教学实效出发,我看这一课用实物更直观易懂,比费时费力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好得多。”还有的教师说:“多媒体课件做得好并不代表教师的备课质量高,也不代表教师讲课水平高。教师要立足实际灵活施教,才是讲好课的诀窍。”教学情况干差万别,不能“一刀切”,不能单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待。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授课,一哄而上,势必带有盲目性,难免产生负效应。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正如有的教师所说:“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问题,为何要费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因此,教师要走出多媒体教学低层次、高频率使用的误区,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简单化,教师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代之以多媒体,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只有适时适度选择,才能恰到好处。

四、教学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走出“两张皮”的误区

如今的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两张皮”现象。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往往难以独立熟练地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制作课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又对教学内容不熟悉,出现“熟的不会,会的不熟”的现象,这样就很难达到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有的教师在讲课中处理不好与多媒体的关系,要么先播放画面后讲解,要么只顾讲解忘了更换幻灯片,造成讲解内容与多媒体画面的不同步。人机“两张皮”,很大程度上使上课变成“看电影”,教师成为“解说员”。正像一位教学科研领导看过一次多媒体教学课后评价说:“像这样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和放幻灯片有什么区别?”一些教师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块美观、漂亮却贫乏内容的黑板报。多媒体越来越丰富,选择什么样的多媒体,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一样。教师要克服多媒体选择的盲目性,就必须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的功能,掌握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使用何种多媒体,合理安排多媒体使用的频率,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五、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走出依赖多媒体的心理误区

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多方求援,有的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还得请技术人员“保驾”。其中缘由何在?一位教师谈到,许多教师对多媒体的两个心理误区是造成他们教学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对多媒体的推崇心理。许多教师把多媒体看作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法宝”,因此,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而忽略了通过多媒体授课来提高自身的能力。二是取巧心理。有的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备课就可以省力些,资料查找、调动使用方便,造成的结果是所调的资料只输入了电脑,而没有输入人脑,所以,教师讲课便不能驾轻就熟。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着眼点放在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上。由此看来,增强教师的科技素质才是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的关键。

总之,将多媒体设备用于教学中,是一个在改革中起步,在实践中深化,在发展中提高的过程。学校管理者只有观念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到位,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研究到位,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周树海.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熊贵生.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孙 颖.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马 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走出“高科技”误区,优化课堂教学论文_马 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