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观察中国金融的窗口,从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组成开始_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打开观察中国金融的窗口,从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组成开始_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打开观察中国金融的窗口 从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货币政策论文,中国金融论文,窗口论文,委员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8月,中国金融界的最大新闻,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根据李鹏总理签署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国务院任命了该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出任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副行长陈元任副主席。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立并运行,对于正确制定国家货币政策,提高金融宏观决策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看货币政策委员会如何定位

作为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货币政策历来是经济活动的焦点。为了保证宏观金融稳健运行,许多国家都设立了货币政策委员会这一类为决策者提供咨询、建设及决策的机构,如日本银行的政策委员会、韩国银行的金融通货委员会,等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货币政策决策科学化问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中共14届3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国家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1995年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则明确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这个过程反映了货币政策委员会该如何定位的问题,即是决策机构还是咨询议事机构,设在人民银行内还是设在人民银行外。

实际上,将货币政策委员会定位在哪个层次上,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最近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将该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这一定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关于国务院有权决定货币政策的重大事项和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的规定。具体来讲,其职责是在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讨论涉及货币政策的重大事项并拥有建议权,而且就货币政策的有关问题所形成的建议要报送国务院。

引人关注的是,当人们关心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时候,竟无人注意到早已“无疾而终”的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这一理事会当初也包含了财政、计委、银行等方方面面的权威人士,无奈早已“偃旗息鼓”。对于货币政策委员会而言,人们希望的就是不要成为“理事会”,而要切实发挥作用。

如何看待货币政策委员会人员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除戴相龙任主席、陈元任副主席外,其成员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尚福林,国家计委副主任王春正、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财政部副部长谢旭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周小川、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耀先、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廷焕、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史纪良、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教授。

从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来看,该委员会既注重人员构成的广泛性,以利集思广益,同时又注重委员会的工作效率。根据规定,在11名委员会除了3名来自中央银行外,其它8名委员来自国家经济综合部门、外汇、证券部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及社会上金融专家代表。这种构成有助于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部门的沟通,又促进了经济金融界和理论界的融合,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

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委员会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当然委员”,这一指定意味着,银行、外汇、证券三大业务对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走向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实际上,这三大市场的任何变动对中国宏观金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观察中国货币政策,不能不注意这三大业务的动向。

如何看待当前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中央银行年初表示,要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执行如何?

据最新统计,到今年6月底,全国各类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3.28万亿元,比今年初增加6800亿元,比1990年增加近10万亿元。1990到1996年,全国金融机构总资产每年递增24.4%。金融业在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今年以来,金融部门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平衡发展。

一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度。1994年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34.4%,1996年增幅下降到25.3%。货币供应增长过猛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对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今年7月,广义货币M2为83450多亿元,同比增长18.1%,比上年末回落7.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为31100多亿元,同比增长18.4%,和上年末基本持平,流通中现金占广义货币M2的比例,1994年为19.8%,1997年6月底降为10.9%。

二是贷款增加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合理需要。7月底,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为68700亿元,比年初增加450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加156亿元,其中,国家银行增加287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加246亿元。同期,上市公司在境内外筹资折合人民币770亿元,商业银行开出承兑汇票和办理贴现多增加500多亿元。7月底,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为7610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25733亿元,同比增长25.6%,企业总体支付能力增强。以上各种资金是在物价增长大幅度下降情况下增加的。总的看,企业借入资金增长适度,与当前经济发展基本适应。

三是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得到较好控制,货币市场交易平稳。7月末,基础货币为27500亿元,同比增长18.8%;外汇储备占用人民币比年初增加1754亿元,同比多增加335亿元。1-7月,中央银行收回对金融机构贷款1070亿元,同比多收回637亿元。7月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存款备付率为7.7%,有充足的支付能力。7月底同业拆借市场平均利率为10.5%,比年初下降一个百分点。

四是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稳定。7月底,国家外汇储备约1260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10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8.29元的水平。相对我国物价下降来说,实际汇率有一定幅度升值。

当前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部分国有企业经营亏损增加,加之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导致国家银行逾期贷款增加,收息率下降。到6月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逾期2年以内贷款应收未收利息高达1431亿元,比年初增加246亿元,非法设立金融机构或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现象比较严重。

如何看待今后货币政策走向

戴相龙主持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首次会议上,全体委员一致认为,当前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物价涨幅持续回落,金融形势平衡发展,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结汇和股票市场融通了大量资金,货币供应总量适度增加。因此,当前应继续认真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委员们对如何正确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金融监管,改进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提出许多好的建议。

戴相龙表示,当前和预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幅均会高于同期内生产总值的增幅,国内需求继续保持经济较强拉动。现在部分生产能力闲置,主要是在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原有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多年来一些盲目重复建设较多导致部分生产能力过剩。解决上述问题,不能依赖放松宏观经济总量控制,而应当立足于深化企业改革,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央银行将坚持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要适当调节宏观调控的力度,改进金融服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合理掌握贷款增量。国家银行要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切实加强现金管理。同时,要安排好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还款付息有保证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支持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的在建工程加快建设进度,要适当扩大科技贷款的投入。为此,基层银行信贷规模和资金头寸不足的,上级行要及时调剂和追加。

二是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对一些效益好的、还款付息有保证的基础建设项目,可由借外债、用本币改为适当增加人民币贷款。积极按条件发放“安居工程”贷款,适当增加居民购房抵押贷款,促进中低档商品房的销售。组织银团贷款,支持企业横向联合,培育企业集团,支持经济区内大型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按照有关法规用好国家银行呆帐准备金,支持企业兼并、破产和再就业。

三是及时研究和完善信贷政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重点支持国有企业的同时,也要适当支持其它经济成份的企业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要;在重点支持大中型企业的同时,也要按信贷和产业政策,支持在市场中有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亏损企业的贷款要区别对待,凡不能还本付息的,不能用贷款解决其困难,但对还款付息有保证的企业,或亏损企业中有市场的产品,银行应酌情支持。各级银行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期限应根据企业的生产建设周期和银行对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由银行和借款人商定,不要人为地压短贷款期限。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顺利执行货币信贷政策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中央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坚决取缔非法设立的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经营,防范和打击各种金融犯罪活动。

标签:;  ;  ;  ;  ;  ;  ;  ;  ;  

打开观察中国金融的窗口,从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组成开始_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