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而作为建筑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给建筑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高层建筑是指高度27m以上的住宅建筑或高度24m以上的非单层仓库、厂房等。对于高层建筑的最新定义为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将成为高层建筑,各个国家对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规定不一,目前还缺少绝对、严格的标准。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建筑业进程的加快,而作为建筑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主体结构是指在地基基础上部的整个建筑结构中,是基于地基基础之上,接受、承担和传递建设工程所有上部荷载,主要发挥对上部结构整体性、稳定性的维持作用,同时对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性也起到关键作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包括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三大方面,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无论在施工程序上还是难度上都较大,而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利益化,对施工质量的监督重视不足,施工前,未做好准备工作,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未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健康发展。
1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概述
在当前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根据结构的不同,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时,主要按照常见的三种施工方案来进行:
1.1框架结构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根据框架结构的具体特点,其工艺相对比较完善,施工技术比较成熟,是目前建筑行业运用非常广泛的方案。其主要运用与高层建筑。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框架结构主要采取对柱、梁、板进行现场浇筑法进行施工。不过,此方法虽然运用广泛,相对其他方案整体性也较好,但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上,却存在一定影响,其工作量较大,容易产生很多废弃模板。因此,在具体施工中,可采用现浇模板以及滑模施工结合的方式来施工,并多采用木模板,从而控制工程成本。
1.2简体结构
简体结构在当前建筑施工中是指采用剪力墙或者密柱框架,以此构成封闭式的简体,从而使在建筑空间的利用上起到自由分割的,集中设置剪力墙的效果。当前均采用现浇法,模板可采用大模板、滑动模板等。
1.3剪力墙结构
在具体建筑施工中,现浇剪力墙大模板施工运用最为广泛。剪力墙结构也是目前高层建筑中运用较广泛,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其施工可有效结合现代化设备,整体结构完整、具体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整体施工效率很高,且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在模板上主要采用滑模以及大模板施工工艺。
2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
2.1材料控制
主体结构内,涉及到的材料非常多,如混凝土、钢筋等,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以便提高主体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高层建筑施工单位,全面审核主体结构的施工材料,规范材料在主体施工现场的具体应用,控制好材料的功能,维护材料的根本性能。材料控制方面,进场、存储及使用的过程,都要安排好材料的质量检验,杜绝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应用到工程内,避免影响材料的性能。
2.2设计控制
对主体结构的设计方案进行控制,在质量控制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设计方案是施工过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方案很难进行施工,所以控制好方案设计,使施工设计更加的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设计主体结构方案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观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落实一些详细的工作,对一些要点进行重点说明,是施工方案能够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
2.3技术控制
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具有很明显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因此我们需要安排好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控制技术质量。采取施工过程中不断对照相关案例,完成一项施工后就要进行重复性检查,确保相关技术的准确,降低潜在危险的几率。除了这些,还要注意测量技术的控制,控制好轴线、标高和垂直度,防止产生测量误差。
3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
3.1主体结构测量技术
在高层建筑中,主体结构的最基础的一部分就是测量技术,这一技术是为了能够准确地测量相关数据,事主体结构更加精细化。我们主要需要分析这一施工过程中测量技术的使用情况,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一是负责测量的工作人员在主体结构的第一层,要对柱网结构进行设计,用十字点方法来表示结构中的垂直部分,在每依个基准点的上部留出方洞,规格在200毫米×200毫米,在第二层施工时,用激光经纬仪来确定轴线的位置,根据所在的楼层来设计轴线;二是对测量的质量进行把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要根据标准执行相对误差和误差的规定,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重复审核,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外面的部分,除了控制好阳台的尺寸大小,阳台结构,还需要另外选择四个控制点,从一层开始每一层都进行校对复核,调整好偏差,几何的尺寸要小于5毫米;最后,要设计好沉降点,按照图纸的标记来选择主体结构沉降点的具体测量位置,然后进行编号,再测量,第一次要沉降测量,每层结构楼施工完成后就测量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每个月做一次安排,工程完成后,沉降观测要达到相关的标准。
3.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是主体结构的受力部分,支撑主体结构的整个框架。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结合某23层住宅建筑的主体施工案例,分析钢筋工程的具体施工技术,如:(1)搭接工艺,钢筋的接头位置,对搭接工艺的要求最高,该建筑对钢筋结构的搭接、焊接等,提出较高的要求,同一个断面内,钢搭接并焊接,接头不能超过整体钢筋的一半,绑扎搭接需要控制在24%以内;(2)柱、墙的钢筋绑扎,依照主体结构的放线,校正好钢筋系统,以免钢筋出现位移,该主体采用的是双排钢筋,相邻钢筋之间,绑扎支撑,以便控制好间距,钢筋的外侧,设置好砂浆垫块,确保保护层的厚度,规划出标高线;(3)梁、板的钢筋绑扎,依照钢筋网的要求,落实梁、板的绑扎,弹出钢筋的摆放路径,放置相关位置的钢筋,期间要防止钢筋位移,以免影响钢筋的受力平衡。
3.3混凝土施工技术
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几大特点,此外,混凝土施工多是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还要充分考虑到温度应力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将混凝土自身内外温差以及内部温度降低。混凝土施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来格检测,确保标高、位置尺寸正确,强度、刚度及严密性满足要求,清除模板中的垃圾。(2)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级别、直径、数量、排放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做好施工组织和技术、安全交底工作。混凝土浇筑的顺序必须严格按照在建工程的特点设定,安排专业人员监督浇筑过程,避免离析现象。对混凝土的保养工作不容忽视,混凝土与施工质量关系密切,浇筑后,必须及时保养混凝土,时间不低于20周,可将混凝土用薄膜覆盖,降低混凝土温度。
结语
建筑主体施工水平高低影响到建筑施工整体施工水平,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要保证建筑主体施工质量。在应用建筑主体施工技术过程中,既需要明确施工部位各项施工技术,也需要根据施工具体状况,做到对施工技术合理选择,明确各项施工步骤,进而确保建筑主体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大大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文河,李蒸杰.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194-194.
[2]祁志远.探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测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5):674.
[3]王海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4(6).
论文作者:苗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结构论文; 主体论文; 钢筋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测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