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抗生素合理应用研究论文_戴维平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广东惠州 516000

【摘 要】目的:研究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法把10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患儿情况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情况和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再为患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比两组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时间、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50%,对照组抗生素使用率80%,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8.5±5.9)d、再入院率2%,对照组住院时间(8.7±5.8)d、再入院率4%,观察组住院时间、再入院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对疾病和感染情况评估后再选择抗生素,能明显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减少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减少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抗生素

医疗机构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会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防止细菌感染,可是,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抗生素滥用,增加细菌耐药性,还会加大致病菌的感染率[1]。本次研究中,随机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情况和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再为患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明显降低了抗生素使用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法把10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根据感染因素区分,10例为早产,11例为胎膜早破,9例为产程延长,4例为难产,6例为羊水污染,5例为新生儿窒息,5例为宫内窘迫;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根据感染因素区分,9例为早产,10例为胎膜早破,10例为产程延长,5例为难产,6例为羊水污染,4例为新生儿窒息,6例为宫内窘迫;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入院接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尿常规等检查,按照新生儿肺炎病情程度选择是否实施降钙素原、痰培养及血培养。观察组新生儿根据临床表现未有明显感染患儿不使用抗生素治疗,持续监测患儿病情进展,当发生明显感染症状或者身命体征时,例如:反应低、哭声弱、发绀、黄疸等体征,要适当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患儿病情适当选择氨苄西林或头孢西丁、哌拉西林等,使用抗生素以前,要先采集新生儿痰液或分泌物培养,根据具体表现调整抗生素用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时间及再入院率[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50%,对照组抗生素使用率80%,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8.5±5.9)d、再入院率2%,对照组住院时间(8.7±5.8)d、再入院率4%,观察组住院时间、再入院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免疫力较低,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肺炎发病率占首位,也是新生儿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分成感染性与吸入性两种[3]。其中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吸入物会使气道阻塞,造成新生儿肺泡发生扩张或者萎陷,出现不同程度化学炎症反应。发病早期,新生儿并没有特异性表现,易受到感染影响,病情发病严重时就会很难控制,使临床治疗被延误,出现不良预后[4]。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感染初期并没有特异性表现,很容易和非感染性疾病混在一起,病情进展快,一旦出现漏诊,就会使患儿病情被耽误。所以,临床检测工作中一定要要感染列为首要因素,但是,并不能立刻实施抗感染治疗,需要进一步等待观察后,再实施有效的治疗。临床上大多检测细菌感染的方式作为感染检测指标,主要应用CRP与PCT,感染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临床新生儿过度使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情况不仅不能帮助新生儿用于感染预防,还会造成细菌耐药性,影响菌群定植和感染,甚至加重感染的不良影响[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8.5±5.9)d、再入院率2%,对照组住院时间(8.7±5.8)d、再入院率4%,观察组住院时间、再入院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他人研究相符[6]。可见,选择早期检测新生儿感染方法,可以帮助及早确定新生儿吸入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避免出现临床症状后再检测出感染指标,使患儿临床治疗没有及时应用抗生素病情被延误,

总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对疾病和感染情况评估后再选择抗生素,能明显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减少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减少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立军,杨辉,戴怡蘅.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710-2711.

[2]杨成茂.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2(36):52.

[3]陈正良.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分析[J].医学综述,2015,21(6):1138-1139.

[4]李荣慧.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49-150.

[5]王欣.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9(18):103-105.

[6]龙向京.不同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59-61.

作者简介:

戴维平,男,1986,6,广东梅州市五华县人本科,药师,主要从事药学工作:地址: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惠州市河南岸演达四路五号)

论文作者:戴维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抗生素合理应用研究论文_戴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