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论文_王红

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论文_王红

西宁市城东区学院社区卫生服务站 810000

王红

摘要:急诊医学是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跨各临床专业的学科,既有本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紧密相连。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内容。

关键词:急诊医学;;发展;对策;

急诊医学主要是研究如何最大可能将急性严重伤病人员从死亡的边缘迅速抢救回来, 并降低其并发症和致残率。因此急诊急救工作的及时、妥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急性患者的安危和预后。

一、急诊医学的发展

1.急诊医学发展历史相对比较短。在急诊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前,临床各学科均有各自的急诊专业组,进行本专科患者的急救处理。但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对急诊医学的需求迅猛增加) ,发现上述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保健的需求,因此在政府的支持下,急诊医学服务体系( EMSS) 和急救网络日趋完善,院内急诊科作为急诊医疗的主体也在政府和医院的支持下发展壮大,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理论、教学和管理体系以及独特的运行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二级临床学科诞生了。

2.我国急诊医学目前还处在发展中阶。在这一阶段,“急诊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专业,需要相应专科化的医生”这一观念得到国内多数医生和政策制定者的认同,并以急诊医学专业模式运行,有固定的急诊专科医生,建立全国性的急诊医学组织,出版急诊医学专业杂志等。急诊医生开始发展急诊医学学术体系,如全国性的急救网络和病例数据库( 如创伤、中毒病例) ,急诊医学亚专业( 如院前急救、小儿急诊、中毒学、灾害医学、运动医学等) 的研究,完善的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养计划、资格考试和准入制度比较,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急诊医学管理系统,我们离成熟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尚有明显的差距。

二、急诊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急诊医学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国由于各种因素如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各种突发事件、灾害和交通事故造成创伤的增多,新生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的产生,更使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1.院前急救。如何尽快建立快捷、有效的我国院前急救系统,规范和高质量地运作各地的“120”急救中心已成为卫生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紧迫的工作。虽然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省、地、县三级城市院前急救初级服务系统和急救网络,人员、通讯、车辆装备得到了一定的充实和改善,一些急救中心的功能已从单纯运输型转变为急救与快速转运为一体的急救医疗型, 但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院前急救的资源投入存在较大差距,各城市院前急救发展也极不平衡,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就我国院前急救可持续发展而言,还存在急救立法、网络建设、培训与科研、管理运作、区域性协作、国际间交流、灾害应急救援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

2.医院急诊科(室)。急诊科的应急能力和急救医疗水平综合反映了一所医院的管理、医疗水平和特色。可喜的是,2009 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医院急诊科建设规范》,对医院急诊科的设置、仪器配备、人员要求和培训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为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然而这些年来我国医院急诊科(室)却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不能适应现代急诊医疗需要, 新建急诊科(室)又缺乏国家权威的设计标准和规范,院内急救的专业运转模式各地混乱不统一,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群体群伤的急救需要,急救专业医护队伍不专、不稳等诸多问题。其次,还可以同周围的一、二级医院合作,将一些病情较轻、已经稳定的患者转至那里进一步治疗。充分体现急诊医学“抢救生命、稳定病情、缓解症状、安全转诊”的医疗实践特点。

3.重视急诊的医疗行政管理。急诊的医疗行政管理包括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人才资源管理、急诊信息管理、急诊医疗经济学、急诊计算机运用等方面。具体如制定急诊范围,急诊医疗各种规章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医疗常规、急诊医疗流程和工作程序等),如何保留急诊医师和护士,急诊病例资料管理,急诊患者咨询与投诉管理,急诊医疗事故差错及其防范,急诊科的安全保卫, 涉及法律问题的伤病员处理办法,急诊医疗成本与效益,等等。另外,还必须积极开展急诊医学的教学和培训,培养急诊医学专业医师和护士,重视急诊的管理和科研,如进行有关急症病因、发病机制、病程、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研究如何使急诊患者就诊流程更优化合理,如何提高急诊的质量并做好质量控制。

4.加强急诊医学的科研建设。我国急诊医学的科研一直是薄弱环节,因为急诊医师太忙而没有时间,急诊医学是一门相对非常临床的学科,与基础研究关系不大,等等,但这些都不能成为急诊医师忽视科学研究尤其是临床研究的理由。如同任何一个已发展成熟的临床学科所经历的成长历程一样,急诊科的壮大也需要结合科学探索,而不只是停留在借鉴其他专科临床经验上。在国际上,急诊医学专科的基础研究包括急危重症和创伤等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氧化应激、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急性中毒的毒理学研究。我们必须要重视和加强急诊医学的科研工作,着重点应放在交叉多学科、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方面,当然也要开展医学基础研究,重视急症重症、中毒、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可喜的是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由急诊科医师领衔中标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也在不断增多。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急诊医学的科研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我国急诊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医疗管理改革和以基础研发引领急诊医学学科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希望中国的急诊医学发展能逐步体现全球急诊医学发展的方向,对整个人类医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兴文,刘 晓,明 亮,等.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思路与出路[J].现代化纵横,2015,11(9);1-2.

[2]于学忠.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J].实用医院临床

杂志,2015,1(9):1-5.

[3]谭光林,李 杰,肖 莉,等.急救中心医生的工作及管理[J].西部医学,2016,18(6):847-848.

论文作者:王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论文_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