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王菊娣,赵桂喜

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王菊娣,赵桂喜

王菊娣 赵桂喜

溧阳市社渚镇中心卫生院超声科 江苏溧阳 213341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均接受高频B超检查的5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高频B超检查结果与“金标准”作对照,以评价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高频B超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无差异性,P>0.05;恶性肿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良性肿瘤血流性质指标包括Vmax、Vmin及RI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P<0.05;良性肿瘤0-Ⅰ级占比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P<0.05。结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应用高频B超检查的价值显著。

【关键词】高频B超;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临床价值

乳腺癌即在乳腺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随着社会与临床对乳腺癌疾病的越来越关注,以及乳腺癌筛查工作逐步广泛开展、乳腺癌综合治疗开展等影响下,乳腺保健受越来越广泛关注。临床结合乳腺癌疾病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因此需加强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中挑选5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均知情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5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女性,年龄最小23岁,年龄最大79岁,平均年龄为(46.50±5.55)岁;经手术后病检结果证实,良性肿瘤有45例(包括乳腺纤维瘤25例,乳腺炎性病灶20例;),恶性肿瘤有5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例,小叶癌2例,导管内癌1例;);肿块直径最小为1.10cm,肿块直径最大为2.50cm,平均肿块直径为(1.75±0.52)cm。

1.2检查方法

50例乳腺肿块患者均接受高频B超检查。(1)仪器选择。本次研究工作均使用Eub-7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以及VOLUSON-E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超声探头频率调整至8Hz-10Hz。(2)检查操作。调整为仰卧位,使双侧乳腺充分显露;以超声探头横向及纵向扫查患者乳腺各个象限,并扫查腋下及双侧胸骨,操作者仔细观察并记录病灶具体位置、肿块大小、肿块边界、毛刺征、是否有钙化现象、包膜现象等,仔细检查患者双侧腋窝有无淋巴结异常现象,使用多普勒信号对肿块邻近血流情况作扫查,依据信号丰富程度作血流情况分级,并选取最丰富血流断面作脉冲多普勒取样,以动脉血流频谱计算RI及Vmax[2][3]。

1.3观察指标

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高频B超检查结果与“金标准”作对照,以评价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OPSS26.0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组间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频B超检查诊断结果分析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高频B超检查诊断结果显示,良性肿瘤有42例(检查准确度为94.59%),恶性肿瘤有8例(检查准确度为92.31%),漏诊3例(漏诊率为6.00%)。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2.2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

42例良性肿瘤患者中,形态不规则有38例(91.89%),边界模糊有36例(81.08%),内部钙化有35例(89.19%),腋窝淋巴结异常有32例(72.97%);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形态不规则有5例(15.38%),边界模糊有1例(7.69%),内部钙化有1例(7.69%),腋窝淋巴结异常有1例(7.69%);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检出率均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

2.3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血流性质分析

42例良性肿瘤患者的Vmax为(12.33±1.46)cm/s、Vmin为(2.08±1.04)cm/s、RI为(0.65±0.24);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Vmax为(18.77±2.33)cm/s、Vmin为(5.12±1.24)cm/s、RI为(0.99±0.32);恶性肿瘤患者的Vmax低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Vmin低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RI低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

2.3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血流分级情况分析

42例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流分级结果可知,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21例、12例、8例、1例。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流分级结果可知,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2例、2例、3例、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0-Ⅰ级占比率低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

3讨论

乳腺癌为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质量均造成巨大影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以及女性社会地位持续提高,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导致乳腺癌发生率随之增加,相关数据统计显示,Ⅰ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90.00%,IV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8.00%,因此,需尽早检查诊断,以给予临床制定合理有效治疗方案。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与“金标准”比较,经高频B超检查结果与其无临床差异性,即表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运用高频B超检查可以有效鉴别。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患者的形态不规则,而且包膜不完整,其边界多存有毛刺样征象(或者蟹足样征象),且多伴有异常腋窝淋巴结以及钙化特征。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患者的Vmax值、RI值、Vmin值更高,即表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运用高频B超检查,可以有效获得动脉血流频谱,以有助于更准确计算Vmax值、Vmin值、RI值,以更能够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度。除此之外,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流分级主要为Ⅱ-Ⅲ级,而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流分级主要为0-I级。运用高频B超检查方法不但无放射损害,而且操作便捷,安全性高,且具有较好重复性[4][5]。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乳腺肿块患者的疾病特点,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过程中,通过高频B超检查,可以协助操作者更清晰观察了解患者的病灶位置、病灶形态、病灶大小,并且可以有效计算其血流速度及血流分级,从而给予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更有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军,毕军刚,严亚彬等.钼靶X线与高频B超联合检查乳腺疾病[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4):593-597.

[2]陈阳璐.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3):102-104.

[3]庞毅.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4):103,105.

[4]张毅.高频B超运用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102-103.

[5]蔡芳.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150-151.

论文作者:王菊娣,赵桂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王菊娣,赵桂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