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保护、控制及利用水资源及地表环境而修建的各类项目工程统称为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并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而模日益扩大的新形势下,为了深入优化水利工程的质量建设,社会各界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介绍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水利工程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便利人民的生活,避免生命财产受到自然的威胁。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规模加大,为了进一步完善工程的质量建设,对施工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来说,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施工人员整体素质过低、施工技术管理不科学等等不足,这远远无法达到我国对水利工程质量要求,不利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重视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使水利工程建设真正地便利为民。
一、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了解水利工程施工特点,是合理选择施工方式,科学组织水利施工的重要前提。总结发现,水利工程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每个区域内的水利系统工程十分复杂,大多是由许多单一的水利工程组合而成,这些单一的水利工程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因此系统工程中的每一项水利工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时必须把握全局,对整个水利系统工程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分析。②水利工程施工十分复杂,不仅要充分考虑交通运输、防洪、发电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等各项使用功能的需求,还牵涉到我国的多个相关部门及单位。③水利工程的工期较长、投资需求也较多。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必须要协调到地方的各项发展规划,才能很好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④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在我国湖、河、江、海水域中,因此需要根据各地区水域自然特点,进行截流、导流及水下作业等。
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1、混凝土浇筑技术。水利工程施工中大多使用水泥混凝土作为施工原材料,其强度高,适合在水利工程中使用。为了提升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建筑的强度,并方便后续的施工过程,施工人员一般会在结构的边缘位置预留施工缝隙,施工完成之后再予以处理。假如在后续的施工中,施工缝隙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造成后续工程无法开展。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缝隙不影响后续步骤,工程人员会使用骨粉作为混凝土处理材料,并在完成处理后对结构表面的杂物进行仔细的处理, 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除了保证结构缝隙的处理完成之外,施工人员还要注意施工混凝土材料的处理,保证配比可以提升混凝土建筑强度。
2、水坠坝施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坝的修筑是必不可少的。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一般使用的是水坠坝施工方式, 即通过流水冲刷的手段来使土坝成型。这种施工方法和人力施工相比,这种施工技术具备更高的施工效率,且修筑土坝的施工质量更高。经过水流冲刷成型的土坝具备更适合于修筑水利工程的形态是, 适合于水利工程的使用。水坠坝施工方式常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施工,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对环境和工程进度的影响。这种施工方法的前置基本条件是水,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人员要保证该地区具备充足的水源。施工需要的水量和需要挖掘的土方量基本相等,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这一点来计算施工水量。
3、帷幕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建筑的防渗透处理对于水利建筑整体发挥作用有很大的意义。我国当前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逐渐完善, 当前在防渗透施工中使用较多的技术就是帷幕灌浆技术,通过在缝隙之中进行灌浆来避免渗透现象的出现。在实际施工中, 技术人员会按照实际施工现场的孔洞分布来进行缝隙的灌浆填充,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利用分段式的钻孔设备来安装缝隙封闭器,以保证灌浆过程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为了保证灌浆过程不影响工程的其他步骤, 技术人员需要在工程的全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使用灌浆记录设备对灌浆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避免操作失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在完成灌浆过程之后, 技术人员会使用设备检查缝隙孔压, 保证灌浆区域的封闭性。
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措施
1、完善施工技术的监管机制。为了弥补水利施工建设过程的监管不到位的不足,进一步落实施工人员的职责,确保工程的有序进行,需要完善施工技术的监管机制。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自己担负的职责,发挥现场监督的作用,定期地做好检查工作,严格看守工程的质量大关,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并将目标不断地细化,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所负责的工作上,明确责任归属,从而完善施工技术的监管机制。
2、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人员是保障水利工程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单位要花费一定的财力与物力在人员的招聘上,制定有吸引力的招聘信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并且,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定期开展关于工程项目的会议,把握施工的概念,了解施工的整体进程,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拓宽知识范围,不断提升人才的整体技能水平,进而打造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
3、合理选择技术。在水利工程的进行过程之中,施工安全标准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在施工过程之中建立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以便于对工程进行过程之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进行管理。在施工安全体系之中, 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安全施工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并针对施工步骤进行操作的规范化,避免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之中出现施工安全隐患和施工危险。同时,为了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安全标准制度可以根据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制定向对应的防治措施,规范施工过程之中的行为,使得施工的每个步骤符合工程安全标准, 保证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的安全性,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安全化和规范化。
4、规范工程立项过程。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立项管理,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通过科学的立项和审批来保障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要充分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状况,对其项目报告进行研究,保障该水利工程项目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在立项管理中应该委派相关专家组建考察小组,对水利工程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同时收集当地民众的相关意见和需要,杜绝项目虚报状况。
5、掌握施工技术的重点。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较多,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使用重点, 施工中保证施工重点步骤正确才能提升该工程的完成质量。在地基处理技术之中,工程人员往往会使用防渗漏墙施工技术来对工程建筑进行强化, 切实掌握防渗施工技术可以保证地基建设质量。在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也是工程的重点,其早造孔、防护以及锚固等多方面有者广泛的应用,熟练掌握预应力施工技术也能提升工程质量。
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合理选择,结合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需求, 企业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的管理,强化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够真正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用,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吴庆芳.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9):108.
[2]孙海燕.试析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9):22.
[3]刘春来.试析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现代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12):151—152.
[4]张德仓.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19).
论文作者:李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