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引领新的教学模式改革_思想品德论文

生态课堂:引领新的教学模式改革_思想品德论文

生态课堂:引领教学模式新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课堂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态课堂是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主张将基本生态理念,如整体、开放、系统、动态、平衡、协调、循环等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人性化、多元互动的绿色课堂。建构思想品德生态课堂,是以学生生命灵动为思维起点,洞开学生感觉之门,营造情感生态体验场,重建生态道德课程资源,在人境和谐体验中,优化学生生命样态。对此,我们将“生态化育”这一新元素融于学科教学创模之中,把“关注生命成长、转变学习方式、多边互动协作、融入生活情境”作为建模理念的支撑,逐渐形成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生态学习——创新学习——体验学习——协作学习——活动学习”五个发展模块,使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从控制学生生命转为激扬学生生命,以其鲜活、充实和富有生命力的课模形态,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愉快生活,并成为思想品德生态有效课模回归教育本真的核心底蕴。

一、生态学习——揭示学生生命发展的拓展性模式

模式是内涵发展的积累,在建构学科模式积累群中,我们以学生生命发展为纲挈,充分运用支架模块形态,将乐学、和谐、对话、合作等生态元素融于课堂教学,搭建“生命、生活、生存”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构建师生“生态、和谐融通、动态平衡”的一种课堂学习生态体。这种课堂面向学生生活,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评价充满人文阳光,思维保持有效维度。

思想品德生态课堂应将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三重生态因子“圆融互摄”,使学生、教师和教室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我们所追求的生态学习是围绕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各生态元素有机整合与协调运动,师生、生生间互相激发、共同参与、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在浓郁、互动、生成、幸福、体验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实现从文化到精神的一种“潜滋暗长”。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建模理念上,以培育学生生理、心理健康为宗旨,以教育学生学会做生态意义的人为导向,促进学生主动、积极、茁壮地成长,从而实现以人的发展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建模方法则以“学习——实践——体验——内化——提升”为发展轨迹,以优化生态性道德教育,拓展课程资源,重建伦理道德为课改内容,通过“体验在先、亲验活动、反思表达、提升在后”的教学流程,着力把解决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从而形成富有生命、融通生活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教学“学会宽容”,教师先运用问卷调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宽容心理状态,并强调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学生带着测试结果,迫切想知道自己为什么属于宽容的人或为什么不属于宽容类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后,课堂从一开始就掀起了小高潮。在一定意义上,生态学习是强烈需要的学习,是满足学生生长过程中求知欲的学习。在“生活中的你我”这一环节,学生坦言自己存在的问题,请求同学原谅,并保证尊重所有同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原点,正需要这种原生态的思维碰撞。在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为前提,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对生态的认知等营造一种“生活态”的教学氛围,把生命知识纳入和渗透到课程目标之中,使学生全面了解自然生命生存和成长的真相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把生态社会系统性知识教育与课本内容相融合,注重学生平等对话、自我内化、主动参与等生态人格的塑造。在教学中,师生、生生共同参与、协作互动、质疑探究、和谐合作,生态课堂实践是生动的、富有生机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饱满的。学生在丰富的生成体验中,逐步实现生命情感的价值提升,在一种“亲临”“在场”的状态中,努力把生态教学还原为生命活动,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师生还原为具有真情实感的人,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生命态”课堂教学。

二、创新学习——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动力性模式

生态课堂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模式,倡导开放学习、多向互动式和动态生成式课堂,其核心思想是变革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我们所说的创新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主动地参与学习,寻找具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结果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由封闭转变为开放,从“维持学习”走向“创新学习”之路。它不仅表现为“我要学,我会学”,更表现为“我乐学、我善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和激励学生多以辩论、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等多种创造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促使学生达到自如地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教育重心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而“如何学”又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创新。生态课堂创新学习,是以建立师生和谐关系为基础,围绕“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课模样态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方式。教学策略主要以前置性学习为前提,以案例教学多样化教法为有力保障,采取“意义导向、情景导向”“探究、质疑”类型机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提出问题、模拟情境、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品质与创造力。

在思想品德生态课堂“创新学习”建模中,我们通过教学探究与践行,逐渐形成了5个层面的内涵路径:1.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的理想、品德,以及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成功的欲望、兴趣爱好等);2.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探讨、研究的品质,对所面对的问题好奇、怀疑、追问、求解,包括探索的兴趣、勇气、思维、方法的综合能力);3.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扎实有效的学科基础知识和过硬的综合实践能力);4.合作机会(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的平台,为学生进行开放性合作学习创造机会);5.优化教学生态环境(构建心理、师资、教学设备、班集体建设等生态保障环境)。

为此,我们在思想品德生态课堂创新教法上,把创新学习分为“预习、展示、拓展、提升”四大环节。例如,在前置预习设计上,为诱发学生创新学习的第一步,遵循“低入——多做——深思——高出”原则。预习环节从“开放、简约、人人可执行”入手,以问题为核心,配置研究性学案、预设性导学提纲和前置性作业,用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探研,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初步达成预设目标,把前置性学习拓展到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例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先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采访,把自己熟悉的教师告之全班,学生共同探究,得出“老师是人不是神”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思考教师的行为与观点,思考自己的对与错。一堂课上,“理解、宽容、沟通、感恩”等词语不时闪出,师生情感得以升华。

又如,在展示提升环节,通过让学生讲解课本、合作设计问题、表演小品等,解决前置性研究中学生意见不统一或有创新意见等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对于创新学习中小组不会,但又是学习重难点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并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辩论,教师则观察、调控现场,随时点拨、纠正学生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开放的生态教学中,不断创新与生发新的学习目标。

三、体验学习——关注学生生命律动的实践性模式

生态课堂是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只有通过领悟、理解、推演、运用等生态体验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才能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或丰富,或重构。事实上,生态课堂体验学习是课堂回归教育本真,学生融入生活实践,关注生态、凸显体验的原生态体。课堂通过现场实践探索、开放式对话,开启学生生态智慧,洞开学生生命感觉之门,唤醒学生生态阅历,从而在体验中优化学生生命样态。对此,我们围绕学科生态高效课堂“生命体验”这一原点,以“主行型”方法论为基础,围绕“活动性、生活性、实践性、体验性”原则,以设计活动,创设情境为载体,通过亲验活动、体验在先,反思性表达分享、智慧领悟与理论提升在后的范式流程,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创造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并积极拓展本土化教学资源,让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引导学生生发生活情感、丰润生命历程。

实践性模式路径:1.以设计学生活动和体验过程为主要形式。在这种设计中,逐渐形成以下不同体验学习的形态:(1)情境导入——活动体验——感悟提升;(2)学会欣赏——体验真情——拓展延伸——情感升华;(3)激发情感——体验真情——交流讨论——付诸行动。例如,在体验学习方略上,有阅读文献、社区观察、低碳践行、创建生态校园、种植花木、饲养动物、模拟表演、角色体验、观看视频、问题探究等,这其中,我们更为关注并追问的问题是:“谁来体验,体验什么,如何体验”;2.更加注重本土化实践性探索教学,把课堂向社会大系统开放,把教室延伸到村镇、社区、家庭,引导学生在体验和反思中践行。

教学“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生态经济”,结合家乡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让学生围绕创建生态村镇、秸秆生态利用、企业污水排放、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等实践主题开展社会调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田间、走访村镇农户。通过研究性学习,及时将调研建议呈送有关部门,从而着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对农村生态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组织学生对所在镇的乡村道路绿化状况展开调查。全年级分成10个志愿组,120名学生积极参与,以所在村为基本单位进行实地测量统计。我们历时10个双休日,走访500多人次,统计了全镇40多公里的农用公路绿化状况,形成了4万多字的《如东县河口镇乡村道路绿化状况调查报告》,在江苏省美境行动中荣获二等奖。

四、协作学习——面向每位学生的有效性模式

生态课堂是文本、师生视域融合下教学互惠共荣的一个动态过程,是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独有的时空场所。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的有序组织,使学生充分投入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策略。小组成员的有效协同工作,是完成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此,在“协作互动”建模策略上,我们以“631·自主合作”为模型,即60%的课堂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学;30%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10%的内容则由教师讲授、点拨。在教学中,以赏识教育为手段,以“情境单”为引领,以问题为纽带,采取同桌“师徒互助”式或小组互助式协作方式,围绕独立预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导学点评、拓展提升等教学步骤逐一展开,有效推动生态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对话体验情感,通过模拟辩论厘清观点,通过活动领悟价值。在课模优化措施上,以4~6人为一组,按学生能力进行不同层次搭配,锁定预期目标,精选有效内容,给足协作时空,掌握合作时机、注重适时调整、讲究评价方式。关注协作全体及合作过程,充分利用同桌同组“黄金搭档”进行互助督促,以防止因成员独揽而造成学困生处于游离或边缘状态,有效提高生态课堂协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学“文化习俗多姿多彩”,教师构建了“四步协作”的课堂:第一步,协作调研,家乡的文化习俗;第二步,协作探究,世界文化习俗的共性;第三步,协作识别,世界文化习俗的差异;第四步,协作提升,多元文化的相互尊重。这种协作学习方式,既使课堂不流于堆积文化习俗图片的浅显,也不会让学生游离于“文化”这一抽象概念中。教师在协作学习模式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协作学习的组织、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协作学习的效果等,都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调控得以掌握和实现。生态课堂提倡以小组协作学习为主体,同伴互动为导向,努力让主体间及主客体间各个层次产生平等交互影响,从而实现教学的双赢。协作学习模式使得课堂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五、活动学习——倡导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根基性模式

生态课堂把生活带入课堂,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课堂内容生活化,组织形式生活化,课后探究生活化。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重要思想。

生活化模式的思想品德课,不是简易生活常识的重现,而是以活动为载体,融于活动的具体情境中,使学生获得感悟与提升。课堂中的生活,是作为课程基础的生活,也是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生活。

叶澜教授指出:“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应呈现生命态,是发展生成的,具有创生性。”因此,以生活化为基础的活动学习应作为学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化课模的基本路径是:创设生活情境——设计活动环节——融入生活情境——感悟活动经历。基本策略是以事唤情,以情染情,以境育情,以情明理,以理明志。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学生求知的课堂,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课堂,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课堂。

教学“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模拟法庭。课堂设计三大环节:我当陪审员、我当辩护律师、我当法官。“我当陪审员”,听取被告和原告的基本观点,了解案情的基本事实,投身于案情的可信情境中;“我当律师”,学生被分为原告律师和被告律师两组,在辩论中厘清基本概念,如隐私、隐私权等;“我当法官”,让学生在更高的平台上思考问题,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案情确认的基本原则下,达到思维的最高水平。生态课堂就是要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智慧碰撞、情智共生、知行合一、人格成长的平台。

总之,生态课堂从生活出发,全程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成长,它既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也是其价值追求。用生态课堂思想,探寻思想品德课模构建路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生态课堂思想让课模不再呆板而充满灵动思维,引领学生过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构建思想品德生态课堂,能有效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实效,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使思想品德教学恢复生机与活力。生态教学下的课堂是一种多姿彩的教学生活,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标签:;  ;  ;  ;  ;  ;  

生态课堂:引领新的教学模式改革_思想品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