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管窥论文_李玉凤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管窥论文_李玉凤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二中学 山东 威海 264314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不免有些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清晰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活跃思维,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此,本文则从合理设计问题、结合实际生活以及创设施教情境等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策略,望给予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策略 有效性

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常见方式,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探究性较强且氛围中掌握知识,调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合理设计问题,活跃学生思维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需要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借助感官接触有形物体,直接认识物体空间和数量关系。相关教育家曾说过,学生的求知欲在聪明教师那里像永不熄灭的灯火,因为教师充分感受到自身是知识的挖掘者,体验一边思考一边工作而产生的精神愉悦感。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由此一来才能真正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以“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为例,教师先在黑板上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个单位并提出两个问题:“大家在测量教室或黑板面积会选哪个单位?”“测量借书卡或校卡的面积会选择哪个单位?”学生:“我觉得运用平方米测量教室或黑板的面积比较合适,运用平方厘米测量借书卡和校卡面积较为合适。”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平方米大,平方厘米小。”教师:“请问你是如何知道的?”学生:“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米大于分米大厘米,米比厘米要大,因而平方米就较大,平方厘米会相对较小。”教师:“这个推理和猜测非常大胆,思维很活跃!”上述教学中,数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以学知识和新知识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脑海中存储的面积相关知识,进而有效开展教学。

二、创设施教情境,重视学生思考

毫无疑问,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得以解答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提升数学问题思维含量。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思考在问题情境中的价值和意义,将其延伸为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并传授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内在潜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计算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为何在裁剪平行四边形时要沿着高边?”“如何运用长方形面积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推导?”“长方形的什么为四边形的底和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上述问题后会主动思考所学知识,明确运用长方形面积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也在此过程中明确为何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进行裁剪,之后学生就会理解底×高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上述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更理解知识推导过程。再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例,数学教师就结合小学生爱听故事心理特征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思考。熊妈妈有三个孩子,有一天熊妈妈将一个大西瓜分为四块,将其中一大块分为两小块分为二儿子,之后熊妈妈、大儿子和小儿子各得其中一大块西瓜,二儿子得到一大块西瓜后十分高兴,它认为妈妈知道自己饭量大,所以给它分了一大块,此时教师让学生思考二儿子想法是否正确。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橡皮泥制作成西瓜状后再进行切割,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并在活跃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结合实际生活,激发探究欲望

对于学生而言,问题就是启发思维的最佳途径,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意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以下习题:小红家的水龙头,如果没有拧紧则会每分钟滴下25滴清水,如果每吨水为8元,那么没拧紧的水龙头会耗费多少水费?上述习题和学生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解答习题时可以协助学生联想此类情节,在计算水费的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再以平均数相关知识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和学生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案例开展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以及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以下问题,小明和奶奶参与摘菜比赛,成功摘下一颗蔬菜计入2分,最后小明获得68分,奶奶则获得56分,小明和奶奶谁的摘菜速度更快?此时学生会瞬间回答小明速度更厉害。数学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应急于点评学生,而是待学生讨论后提出问题:“大家真得这么想吗?”学生深入思考后,教师再对其指导:“小明在2分钟内获得68分,奶奶在1分钟内获得56分。如果这样比较,谁的速度更快?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呢?”上述教学紧贴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创设问题情境贴近学生学习特征和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重趣味性、思考性和创新性,通过合理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思维,拓展知识体系,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佚名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652,(32),57+59。

[2]李景斌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16),25-26。

[3]秦晶晶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5),166-167。

论文作者:李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管窥论文_李玉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