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80例的疗效评价论文_李强

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80例的疗效评价论文_李强

李强

(宜兴市中医医院疼痛科 江苏 宜兴 214200)

【摘要】 目的:探讨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观察组给予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为(6.21±0.23)分、(6.34±0.36)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为(4.32±0.53)分、(2.17±0.31)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能够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骶管滴注;小针刀;腰椎;腰腿痛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088-02

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臀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导致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主要机制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或膨胀后对神经根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给患者带来痛感[1]。传统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方法是髓核切除术,但该手术治疗方式具有的不足之处是并发症多、椎间盘内注射治疗创伤大,患者难以承受。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收治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80例,患者的典型腰腿痛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所选患者中已排除椎管内肿瘤、骨髓炎和严重骨折疏松症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已排除。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3.6±3.5)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病程(2.3±1.6)年;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4.6±3.6)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2.5±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将腹部适当垫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针刀在垂直方向上进针,进针到一定深度后,沿着肌束方向剥离,剥离次数和进针深度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而定。出针后应对针孔进行按压,按压数分钟后用创可贴贴住针孔。嘱咐患者卧床休息,1周后对疗效进行复查。

观察组给予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患者先行骶管滴注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腹部适当垫高,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用8号针经骶尾韧带和骶管裂孔进行穿刺,然后将治疗液经穿刺针以80滴/min的速度持续滴入,治疗液包括10mg的地塞米松、100mg的利多卡因、0.9%氯化钠溶液250ml、维生素B12 1ml、维生素B1 2ml。治疗液在1小时内输完。骶管滴注治疗后患者休息30min,然后按对照组治疗方法行小针刀治疗。治疗结束1周后对患者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采用MacNab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运动完全恢复正常;有效:下肢疼痛偶尔发生,无需特殊治疗;无效: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未见改善,需要药物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疼痛评分从0分~10分疼痛程度逐渐加重,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P<0.05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为(6.21±0.23)分、(6.34±0.36)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为(4.32±0.53)分、(2.17±0.31)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是临床中常见病症,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骶管滴注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主要依据水冲击原理、悬浮复位原理、营养修复原理[2]。治疗液经骶管输入后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压力会对神经根产生冲击,使受压的神经纤维钝性分离,使黏连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另外治疗液在椎管内形成的压力会使脱出的椎间盘悬浮,依靠压力可以使其恢复原位,使神经根所受的压迫解除[3]。此外治疗液中所含的物质能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可得到恢复。小针刀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该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可起到解除圣经压卡、疏通经络的作用,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4]。小针刀治疗方法与骶管滴注联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效果优于单独小针刀治疗疗效。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晓红,张新根,徐广涛,魏韫玉.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疗效观察[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40(1):90-93.

[2]付忠全.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11(5):658-659.

[3]何伟新小针刀治疗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282-283.

[4]王小珲.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80例的疗效评价论文_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