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的作用及麻醉浓度选择论文_邱正国

邱正国

(陕西省西电集团医院麻醉科 710077)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丙泊酚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的作用及麻醉浓度选择。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肝叶切除术,将患者分为A组(20例)、B组(20例)、C组(20例)和D组(20例),给予A、B、C不同浓度的丙泊酚,给予D组无丙泊酚进行麻醉。结果:A组、B组、C组的相关生理指标影响程度和D组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采用丙泊酚浓度为2 g*L-1的A组和丙泊酚浓度为3.5 g*L-1之间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抑制再灌注后的过度氧化反应,浓度>3.5 g*L-1的丙泊酚在临床应用有理想麻醉效果。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丙泊酚;麻醉浓度

【中图分类号】R6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51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pofol on the protection of liver func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nesthesia.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Jul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liver resec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group (20 cases), B group (20 cases), C group (20 cases) and D group (20 cases), B, C, A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ropofol anesthesia. Resul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 B, C group and D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g*L-1 < 0.05), which was significant (P < 0.05) with propofol concentration of 2 A g*L-1 group (P < 3.5). Conclusion: propofol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liver function after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hich can inhibit the over oxidation reac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pofol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3.5 g*L-1 has an ideal anesthetic effect.

【Keywords】liver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Propofol; anesthesia concentration

目前肝切除术中的主要问题为大出血,许多临床研究者在外科手术中尝试运用新技术防止术中出血。肝部切除术中的肝门阻断是引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多数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感染,甚至休克现象。相关临床研究指出【1-2】,丙泊酚能起到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作用,对此,我院特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丙泊酚,观察其麻醉浓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肝叶切除术,将患者分为A组(20例)、B组(20例)、C组(20例)和D组(20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37~68岁,体重45~70Kg,所有患者术前经B超检查证实伴有肝硬化,肝功能Child评分为A级,术前无贫血、菌血症、黄疸、血糖升高及明显心肺脑肾等疾病,同时排除听力障碍、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服用镇静类和抗抑郁类药物患者。此外,本文研究不包括术中未进行肝门阻断及重复多次阻断肝门累计总时间>20min、阻断时间<10min及出血量>150mL患者。四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

1.2 方法

首先在麻醉前30min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阿托品0.5mg、咪达唑仑0.5mg,成功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给予患者局部麻醉,首次置管于左侧桡动脉处。其次静脉注射4 g*L-1芬太尼、0.02mg*kg-1咪达唑仑、2 mg*kg-1丙泊酚、0.1mg*kg-1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插管,之后接麻醉剂按按照潮气量为8~10mL*kg-1的机械通气,呼吸频率为12~14次*min-1,呼吸比为1:2。第三成功诱导后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

第四,根据血浆靶浓度给予A组患者2 g*L-1丙泊酚,B组3.5 g*L-1丙泊酚,C组5 g*L-1丙泊酚,给予D组无丙泊酚进行麻醉,选用瑞芬太尼0 0.25~4.0 g*kg-1*min-1,第五同样采用瑞芬太尼0 0.25~4.0 g*kg-1*min-1维持麻醉,其中以间断性方式通过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并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患者在术后不可避免会出现疼痛现象,可给予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

1.3 监测指标

监测患者BP(创动脉压)、HR(心率)、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肝功能、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比较用(?x±s)表示,用t检验,如果P <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比较

在常规肝门阻断后,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血清AST和ALT水平逐渐升高,最高值为术后第1天,术前术后对比有意义(P<0.05)。D组在t3、t4、t5时间点与A组、B组、C组比较有意义(P<0.05),B组与A组、C组比较有意义(P<0.05),B组与C组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肝脏手术之所以会引发出血或缺血,大部分原因和肝细胞受到损伤有关。缺血再灌注是肝脏手术最严重的损伤,其损伤机制为受缺血、缺氧影响该改变了原有的生理病理,同时氧自由基的酶消除系统也受缺血和缺氧影响而遭到抑制,进而不断消耗ATP,患者体内不断堆积黄嘌呤和雌黄嘌呤不断堆积在患者体内,大量爆发的雌黄嘌呤增加了氧自由基的生成量,导致酶系统和细胞膜发生超氧化反应及失去原有功能。受脂质过氧化反应溶解影响,细胞则出现破裂情况,同时细胞因开放的钙通道超出原有范围后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一定程度上促进缺血、缺氧损害细胞的死亡速度,最终引发急性功能衰竭。除此之外,肝脏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不是由一种病因造成,它受多种因素影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即因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机体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时需要利用多种渠道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其中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又一关键性诱因为氧化膜磷脂中的脂肪酸和双键不饱因素,对肝细胞造成损伤。

丙泊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ICU镇静的新型静脉麻醉药,对脊髓、肾脏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还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其主要药理机制在化学结构上都类似于抗氧化剂丁化羟基甲苯,二者均为异丙酚与内源性抗氧化剂维生素E类,且双方所含有的酚羟基结构所反应出的丙基苯氧基团可灭活自由基,使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的氧自由基损伤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除此之外,膜通透性改变会在灌注期间受到丙泊酚药物抑制作用的影响,同时在线粒体氧化损伤中膜通透性改变是缺血-再灌注后导致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更是细胞死亡闸门,所以丙泊酚可对再灌注损伤起到减轻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浓度>3.5 g*L-1的丙泊酚能很好的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的肝功能,降低损害。

综上所述,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抑制再灌注后的过度氧化反应,浓度>3.5 g*L-1的丙泊酚在临床应用有理想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咸云淑,姜春玲,郑利民等.丙泊酚对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5):430-432.

[2]丁冠男,刘缚鲲,田鸣等.丙泊酚预处理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肾损伤[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2):883-885.

[3]祝贵州,丁洁岚,丛昊等.不同浓度丙泊酚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3,32(1):52-55.

[4]王玉苹.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

[5]Guan L Y, Fu P Y, Li P D, et al. Mechanisms of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protective effects of nitric oxide.[J]. World J Gastrointest Surg, 2014, 6(7):122-8.

论文作者:邱正国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丙泊酚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的作用及麻醉浓度选择论文_邱正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