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考化学压轴题的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高考原题进行再思考,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外延,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设计符合知识内容的再思考“变式问题”,进行再思考“变式训练”,从而把知识点系统化、问题化,有助于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
例题 (上海市高考题)某天然碱(纯净物)可看做由和NaOH反应后的产物所组成。称取天然碱样品四份,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30mL,产生
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Ⅰ
Ⅱ Ⅲ Ⅳ
盐酸溶液的体积(mL)30
30 30 30
天然碱样品(g)3.32 4.155.817.47
二氧化碳的体积(mL)672 840 896 672
第(3)问显然是为第(4)问做铺垫,题中给出碳酸钠与盐酸分两步反应的信息,并善意地指明了解题切入点。由表中第Ⅳ组数据可知,样品质量增加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反而减少,这说明对7.47g样品而言,30mL盐酸并非足量。
第(4)问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必须对表中所列数据有一个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当盐酸的浓度和用量恒定时,天然碱样品的质量和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之间呈现先正比后反比的关系。要讨论这种关系,首先要确定这种关系变化的转折点。
评注 本题以天然碱的组成和碳酸盐的性质为依托,构筑成一道有层次、有深度且思维容量较大的计算题。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是完成本题的关键,该题的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对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无疑是一种比较严格的考核。
评注 本题仍以天然碱的组成和碳酸盐的性质为载体,集实验数据处理分析与化学计算于一体,从试题内容看是一道有层次性、思维容量较大的计算题,对图像的理解能力、对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是完成本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