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障碍分析及转化指导_学习障碍论文

试析中小学学生的学习障碍及其转化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障碍论文,小学论文,学生论文,试析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良问题仍然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是很多的,除了因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造成的学习成绩不良外,学习障碍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曾走访过几所中小学,也作过一些调查和案例分析,所以,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以便为中小学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转化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学习障碍,其内涵一般包括两大类:一是器质性障碍,主要指由于早年病史、车祸等造成的失语症,视听觉失常、感觉缺失等而形成的学习困难;二是机能性障碍,主要指由于各种心理因素,如知觉、记忆、概念、言语、情绪及人格特征而造成的学习困难。在调查中,我们主要了解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机能性障碍。从我们的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小学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和行为障碍。

一、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在认识的过程中,由于感知记忆、理解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学习的不适应。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比较常见的认知障碍有:已有的基础知识较差;智力活动过程存在着缺陷;各种学习技能的缺失等等。

(一)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低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要对一定的事物、现象进行分析、比较,进行理解,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媒介、做基础,因此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调查中,我们就曾发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或基础知识储备的数量少,因而在学习中常常影响了对新材料、新知识的掌握。

(二)智力活动过程中存在缺陷 智力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认识活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原因之一就是智力活动过程存在着一些缺陷。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活动定向不明确。活动的定向阶段是智力活动的首要条件,只有建立定向活动,在头脑中形成活动的定向映象,进而才能完成智力活动。然而,一些学生在这一点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我们随堂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曾发现,有些学生在看了新课题之后,马上就着手解答,没有在头脑中提出事先应考虑的问题,即定向不明确,这样他们在得到新课题的书面要求后,读一遍就完事,不仔细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也不提出任何问题,便开始动手去做,这样由于在活动的定向阶段没有构成关于课题的初步表象,因此在智力活动的执行阶段就常常发生困难,影响了对课题的解决。

2.智力活动中从一种活动向另一种活动转换的困难。在调查听课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就曾发现,如果给学生一些几个连续加减运算的例题后,再突然改变为几个连续乘除的运算,那么这些学生对表现出来的骤然改变和活动方法上的改变往往会有大的困难(多见于小学生);再者,如果让这些学生证明直接定理之后,再要求他们证明逆向定理,那么由于前一种活动的抑制性影响,往往使转换活动发生困难,从而导致了他们在后一种活动中发生困难。

3.定势的负迁移影响。定势是指人们按照习惯的、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它表现了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智力活动的趋向性、它对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影响。一些认知障碍学生在这一点上就表现的很突出。如在地理课上我们就曾看到,一些学生在求比例尺的时候,常常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甲城到乙城的距离是50公里,图上距离是5厘米,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一些学生计算为5∶50=1∶10,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呢?这是因为比例尺是学生在掌握了比的意义和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而学习比的意义和化简比的过程中,一般都没有涉及到同类量的比,也就不需要化简,这样就使一些学生形成了一种定势习惯,所以在他们没有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化为同有单位之后就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直接化简,结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确的化简应该是5厘米∶50公里=5∶5000000=1∶1000000。因此,定势的负迁移作用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困难。

(三)阅读、运算等基本技能的缺失 基本技能是中小学学生学习的基础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其它一些知识的必备前提。目前在小学学生中,由于阅读、运算等基本技能的缺失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的不良。

阅读技能缺失主要指阅读困难或阅读理解能力差。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学习发生困难的很多。在调查中我们就曾发现不少这样的事例。下面举一典型案例予以说明。

王×,女12岁,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我们曾让她读过一篇短文,结果五分钟只读了一百零四个字。而且还是一字一字读的水平,读后很难概括出短文的中心思想。这样,王×由于阅读技能太差,不仅语文学得不好,而且还影响了其它课程的学习。

一些学生除了阅读技能比较差外,在运算技能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我们随堂听课和课后翻看作业的过程中就曾发现一系列运算技能上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概念混淆。比如,由于对标准数的意义理解不清,因此会出现100增加20%,再减去20%,结果仍然是100的错误,再比如,由于对“除”和“除以”的概念混淆,因而会出现把8除4计算为8÷4=2的错误;(2)进率混淆。由于各种计量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不少学生常常把这些进率混淆在一起而发生错误。如把分与小时之间的进率混为100,出现25分钟=0.25小时的错误;(3)计算方法上的错误。如有些学生常常出现的错误,还有的学生在进位时,错把个位数进到十位,出现64×6=402的错误。总之,学生运算技能缺失的实例很多,在此我们仅举几例予以说明,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学生出于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从而直接导致了学习成绩差的后果。

二、情绪障碍

在学习中除了各种认知障碍外,还有一些情绪障碍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调查中,我们发现造成一些学生情绪不佳的原因主要有(1)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2)没有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3)父母期望过高而又深知自己达不到要求等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调查中,我们还针对优生和情绪障碍型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优生与情绪障碍型学生情绪稳定性比较

(一)情绪稳定性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43名情绪障碍型差生中情绪不稳定的人数占41.8%,而优生情绪不稳定的只占20.3%,而且差异显著。由于情绪的不稳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下面举一案例。

李×,男15岁,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由于父母离异,情绪不佳,他说他早就不想念书了,希望出去找个工作,以减轻母亲一人的负担,可是母亲不希望他早早弃学,他才不忍心伤母亲的心,才勉强读书的……。正因为这些情况,尤其是家庭关系不良带来的情绪影响,致使李×成绩总是不佳。

(二)焦虑程度的影响

一定水平的焦虑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因为它能使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保持适量的紧张感,但焦虑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学习。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中小学学生发生焦虑的情况大致是对考试的担忧,受到教师批评后的烦闷及害怕课堂提问答错时的窘态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调查中,我们专门对优生与情绪障碍学生的焦虑水平作了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情绪障碍型学生中,过度焦虑和焦虑不足的人数远远超过了优生中所占有的人数,而且两者差异显著。同时我们从调查中也得知,情绪障碍型学生产生过度焦虑的原因是由于家长的压力,父母望子成龙,期望很高,而学生自己由于学习水平不高,深知自己很难达到所提出的要求,因而产生了对学习、考试的焦虑;而一些学生焦虑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的成绩一贯不好,灰心丧气,因而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缺乏学习的动力,下面举一案例。

表2:优生与情绪障碍型学生焦虑水平比较表

曾×,男16岁,某中学初三级学生,父亲为高级工程师,母亲为机关干部。上有一姐姐,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60.23分,智力测查,智商为125分,但考试成绩总是很差,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们发现,曾×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升学的压力和考试的焦虑。

曾×的父母均为五十年代末本科毕业生,在单位威望很高,而曾×的姐姐现正在某名牌大学读书,所以受父母的影响,曾×总觉得高中毕业后一定得考上名牌大学,而曾×的父母也望子成龙,要求他也与姐姐一样,无形之中给他增加了许多压力,鉴于这些情况,曾×平时学习很用功,但由于心理负担比较重,效果不是很佳,再加上考试时,总担心考不好,父母会不高兴,因而考试焦虑太多,以致成绩总是不佳。

三、行为障碍

在学习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还有各种行为障碍,其中比较常见的主要有多动行为,而且多发生在小学生身上。

多动行为是以注意集中困难,行为冲动性和活动过度为特点的一种行为障碍,它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学习活动。儿童的多动行为有着各种表现,并且受年龄、个性特点、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又有所不同。儿童的多动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严重的,称为儿童多动症,一类是儿童发展进程中的一般多动行为。一般多动行为的儿童通常与其它儿童一样聪明,但却有着较多的学校问题,除了行为和纪律问题外,这种儿童的学习技能也显得较差。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上课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以及不易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造成的。所以一般多动行为儿童的学习也常常是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从而成为学习困难的儿童。多动症儿童一般冲动性较大,稍不如意就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多动症儿童往往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他们的注意力涣散,课堂上小动作多,因此多动症儿童往往跟不上正常的学校学习,在我们走访的几所中小学中,我们就曾发现一典型的多动症。

四、人格障碍

中小学生的人格障碍又称个性的适应不良。主要是指人格方面的因素干扰和妨碍了学生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退缩、偏执和过度焦虑等。下面以退缩为例作一说明:

退缩的主要特征是对人或对事容易产生害怕的感情反应的退缩行为动机。这类学生自我感觉一切方面都不如别人,感到前途渺茫而丧失信心。他们在课堂上做作业时遮遮掩掩,如果得了一个满意的分数,也不敢高兴,害怕下次题目难些,会出现不及格。整日萎蘼不振,忧心忡忡。因此这种异常的人格特征常常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活动,致使学习成绩不良,而且女生多于男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1)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过分溺爱袒护,使他们缺乏独立能力,因而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容易消极退缩;(2)这些学生由于在学习或其它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较大,失败的体验较多,深感痛苦,因此事事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3)父母、教师一味地训斥和羞辱,因此同父母、教师及同学保持着很大的心理距离,有困难不敢诉说,自己又无法解决,因此只好退缩。所以在退缩特征的控制下,这些学生常常会变得执拗,不听劝告,自暴自厌,认自己“天生愚笨”,不求努力,这样恶性循环,以至学习更加不适应。此外,偏执、过度焦虑也是构成学生学习障碍的一种因素。不过,这类学生一般比较少见,而且真正由这些人格因素造成的学业成绩不良往往很难矫正。

学习障碍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想取得一定成效,必须通过一些具体的途径和措施来进行,下面简要谈谈。

第一、加强学习诊断学的研究,了解和分析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具体原因。学习诊断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基本特点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作评价和推断。大力加强学习诊断学的研究,同时应多深入学生学习的实际,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真正找到学习不良学生学习中的具体障碍,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

第二、加强预防,防患于未然。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形成,不是突发的,而是渐进的,它往往是从一点一滴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学业不良现象,就必须随时注意每个学生,尤其是稍差一些学生动向,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

第三、加强对学习障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工作,因为学习障碍学生的成因不是单一的,因素很多,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成因来探索指导学习的方法。由认知障碍造成学习不良的学生在中小学较为常见。对于基础知识差的学生由于其本身知识储备少,底子差,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方面要全面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后多多给予帮助,并且要及时配合和帮助家长补习学生旧有的但没有掌握好的知识,使这些学生尽快赶上进度;对于由情绪障碍而造成的学习不良情况,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这些学生的情绪,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帮助他们消除对考试的焦虑,在学习中尤其是考试中发挥真正的潜能;对于人格和行为障碍造成的学习不良学生,除了需要心理疏导外,还需要得到一定的药物治疗。以上只是对待这些学习障碍学生所应采取的最基本的方法。当然在具体的教育和转化过程中不仅这些,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合作,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和引导,才有可能使学习障碍学生的转化工作取得一定效果。

标签:;  

中小学生学习障碍分析及转化指导_学习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