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馆巧填柳絮词——红楼诗意探析论文_陈英姿

潇湘馆巧填柳絮词——红楼诗意探析论文_陈英姿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518000

海棠诗社经过两次诗会之后,众人因杂事耽搁,竟有大半年时间没有聚会。到了第二年的初春时节,黛玉因写了一首《桃花行》,引得一干人等诗意大发。湘云就打发丫环请宝玉去看好诗,宝玉忙不迭地过去,只见黛玉、宝钗、湘云、宝琴、探春都在那里。宝琴是宝钗的堂妹,一样的诗才伶俐,招人喜爱。大家见宝玉到,都说初春时节,万物更新,应该是诗社另立起来才好。湘云说,海棠社起在秋天,就不发达,如今万物逢春,重新整理诗社,自然是有生趣,况黛玉这首《桃花诗》又好,干脆把“海棠社”改为“桃花社"。

众人一致说好,都前往稻香村征求李纨的意见,李纨无异议。于是正式起社,改黛玉为社主。准备三月初二,即第二日齐聚潇湘馆。拟题方面,黛玉想写桃花,但宝钗说使不得,桃花诗太多,即使作了,必落俗套,难以超越,须得再拟。

此时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的夫人来了,于是大家都邀去见面。次日,乃是探春的寿日,于是忙得开不了社。黛玉笑着怪自己没有想周全,于是改到三月初五。再说宝玉的父亲贾政来书信,说大概六月回京,这倒忙了宝玉,赶紧收拾闲心,临阵磨枪,在家补功课,众姐妹怕他来不及交差,各自都帮他写字帖,诗社之事,更被搁着不提。直到宝玉将字临好凑齐,功课又温习了几遍,待父亲回家检查时,贾政又来信说因近海一带海啸,要去赈济,大概七月底回家,宝玉这才舒了口气,便将功课抛于脑后,依旧整日游荡。

时值暮春之际,湘云无聊,见柳花飞舞,便偶成一首小词,词牌为《如梦令》,自己做了,好不得意,给宝钗看了,又来找黛玉,黛玉赞赏。湘云说,诗社总没有填词,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来点儿新鲜的,黛玉心动。湘云趁热打铁,说干脆就今日好了,黛玉赞同。于是吩咐准备几色果点,一面打发丫鬟去请人。

在潇湘馆,以“柳絮”为题的填词比赛就此拉开帷幕。这次参赛的人里头,多了一个宝琴。

湘云是最早写就的,却看她的词《如梦令》:岂是绣绒才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柳树是春的使者,最早传递出春的消息,而柳絮飞舞是春光烂漫的美景,特别是朦胧氤氲的飞絮,随风飘荡,似烟雾清梦,弥漫着春草香气。如被一双纤纤玉手在春光中拈来,岂不让那些杜鹃空啼,飞燕羡妒。赏春的心绪早已被惹出无限的遐思。但柳絮本无根,终会随风飘走,絮飞春尽,黯然销魂,于是化作一声声的呼唤,在春的尽头渐行渐远。

词是限调的,一支梦甜香未了,黛玉有了,写完。接着宝琴也忙写出来,宝钗笑说,我已有了,先看你们的。看来宝钗要压轴了。探春写了一半,香快燃尽了。宝玉写了又抹,要另做,香已尽了。探春半首《南柯子》写到:

空挂牵牵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探春因柳絮的随性而飞想到了人生的起伏不测,柳条千丝万缕,但只是徒然而已,因为留不住柳絮的乘风而起,任春风吹遍东西南北,骨肉分离。探春后来远嫁异域,此诗成了谶语。

宝玉没按时间完成词作,见了探春这半首,反倒动了兴,乃提笔续道: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使明春再见隔年期!

宝玉在续写的下篇挽回了上篇流露的悲恸情感。一首词毕竟不能太过绝望,即使是分离也是暂时的,诗人劝慰道,因为花开花落总有期,初春时节是柳叶吐绒时节,飞花弥漫,随着暮春的到来,黄莺啼愁蝴蝶飞倦,春光暗淡,柳残花堕。纵使再见,也要等到来年春天。只盼流光飞逝,经冬历春,心中的渴望自会如约而至,到时相逢一笑,来倾诉离别的思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再看黛玉的一阕《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起首句便是悲戚之调。“堕”“残”是凋零残败,是花的香消玉殒,也是人的红颜老去,“百花洲”曾是姑苏山上一处美丽的地方,素称“水滟接横塘,花多碍舟路”,凋落的花儿阻碍了前行的船只,是凄美的哀艳;“燕子楼"是彭城名楼,其间藏着一段千古伤心的故事。唐玄宗天宝年间,歌伎关盼盼为报答徐州总管张建封的宠爱,在他身故后寂寞空守了十年,最终悲哀不食而死。

无论是落花,还是红颜,都是身不由己,像柳絮随风一团团,随波逐流,浪迹天涯。这种漂泊无迹的生活正如薄命之人,寄人篱下,受尽世态炎凉,即便是一时的风流潇洒,也是空劳缱绻,空自牵挂。而看似无情的草木竟然知道这种无依无靠的愁绪,在最美好的年华变白了头发,哀叹今生为谁分离为谁相聚,无奈之下,便托身与东风,听从命运的摆布,但春神不管不问,看也不看,任由你吹向哪里,是污浊的泥沼还是清水的荷塘,是留恋几许,还是愁肠百转。

黛玉发出这等悲音,多少是自己命运的写照。

黛玉的词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好是好的,就是太悲了。接着又看宝琴的《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梨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柳树自古以来被人钟爱。汉代苑囿,水边多植柳,可比起隋炀帝时的规模,算是小巫见大巫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号召老百姓种植柳树,种活一棵,赏细绢一匹。并且亲临一线,搞了一次植柳仪式,柳树千里绵延,隋炀帝一时兴起,给柳树以最高的皇家荣誉,赐姓“杨”,于是柳树正式成为“杨柳”,柳絮也成为“杨花”,当然,后人把见异思迁者称为“水性杨花”,那是后话。

三春是孟春、仲春、季春,柳絮飞时已是暮春时节,春季行将结束,柳絮只有在明月之夜做着像梨花般洁白的梦想。梦中仿佛看见落红满地,却不知飘在谁家院落,看见香雪锁帘栊,也不知下在谁家屋檐,也许,每个人的命运都有难以言之的苦衷吧。柳絮飘飞,山南水北,天南地北都一样,有些人毫无察觉,似有还无,可怜有些离别之人,看到柳絮便引出万千离愁别恨,言之不尽。

宝琴的词被大家评价为“声调悲壮”,宝钗更是说她“过于丧败”,而自己呢,到了压轴的时刻。对于黛玉的“悲凉”和宝琴的“悲壮”,宝钗则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显出“乐”的调子。且看她的《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写词向来愁语易工,欢情难写。柳絮,这个千百年来含愁带恨的意象,宝钗要怎样翻案才不落俗套呢。首先,在宝钗眼里,柳絮是因为欢乐而舞蹈,因为柳絮不怪春风要把它们吹散,相反,却向春风致以谢意,因为春风把它们卷得均匀。人的命运不同并不都是东风无情,机会在每个人眼里是一样的,看你怎样把握,几多随水飘零,几多萎落芳尘,起落浮沉在于每人自己的心态。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也像这漫天的柳絮,谁与谁在一起,谁与谁相别离,一切随缘就好。人的青春年华也似柳絮一样无根,否则怎会年华逝水,容颜衰老呢,只不过有些人没有自怨自艾,凭借一股好风的飞举腾上青云而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柳絮因为无根而更应该有宽广的天空,超然飘离。

宝钗的词一出,众人拍案叫绝,都说翻得好,自然这首为尊。由此,宝钗在柳絮词一赛中又先与黛玉一等。那缠绵悱恻的第二名就是黛玉一词,而情致妩媚的第三名要数湘云,探春和宝琴均落第,宝玉明明续了半首,但连落第都算不上,就作交白卷了。可见众姐妹“欺负”他不是一般。还没等罚,贾政回家,此事便不了了之。

大观园三次诗赛是结束了,从结果上来看,宝钗看似两次胜了黛玉,但黛玉在第二次比赛中,三首诗分别占尽前三,所以和宝钗几乎打了个平手,但在《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对黛玉的诗才展现是浓墨重彩的,有时单独开辟一章来写,那是黛玉的专场写诗表演,华丽的舞台留给会独舞的角色,而黛玉就是这个舞台的主角。正是因为黛玉的诗具有哀艳美,也造成了她郁结而难以疏散的心病,才早早地离读者而去,空留下这么多诗篇千古流芳。

而大观园的结局,人物的命运,也在柳絮词中奏响了悲音......

论文作者:陈英姿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潇湘馆巧填柳絮词——红楼诗意探析论文_陈英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