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历史街区城市更新工作理念论文_吴晔

初探历史街区城市更新工作理念论文_吴晔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 014010

摘要:近年来,各城市的中心城区不断启动并开展城市街区更新示范项目。继三亚双修之后,海口、济南、呼伦贝尔、阿里河、北京等地也相继开展城市更新工作。而北京首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上雍和宫大街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是城市构成要素甚至是建筑形制上也有着自己独到之处。因此,历史城区的城市更新工作理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理念的转型对城市更新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市保护、城市更新、理念转型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发展到新的阶段,伴随物质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人们在环境、安全、文化等方面的诉求日益增长。民生诉求不再是衣、食、住、行的基本功能的需求,而是转化为更高层面的精神体验的城市内涵要求;城市所承载的服务质量和人民生活需求亟需同步匹配。

随着多地城市更新工作的不断深入,更新工作内容、趋势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治理城市历史街区“乱”的街区通病,工作理念的建立与转型是顺利开展街区更新工作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对加强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城镇化转型、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各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设计

近年来,各城市的中心城区不断启动并开展城市街区更新示范项目。继三亚双修之后,海口、济南、呼伦贝尔、阿里河、北京等地也相继开展城市更新工作。该工作是以城市品质提升为引领,兼顾文化复兴、城市增绿等为专项内容,再现城市文化特色、修复城市记忆的综合更新类项目,具有现阶段下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而北京首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上雍和宫大街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是城市构成要素甚至是建筑形制上也有着自己独到之处。因此,历史城区的城市更新工作理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理念的转型对城市更新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从“风貌更新”向“保护更新”转变

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在城市特定的发展阶段,城市需要有与之相配的资源载体来承载历史文脉的延续。虽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自己雄厚的文化底蕴及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时间的累积城市街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城市病。对于此类城市,更新工作除了要完成市景繁杂、环境破坏、设施陈旧等方面的沉疴痼疾,更重要的是完成保护性的修缮与恢复,这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内容。比如,在雍和宫大街城市更新项目中,街区构成要素主要以四合院建筑群为主,作为城市肌理构成要素之一,它的存在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基于此,我们的更新工作更多的是对其进行保护性的修缮。根据院落破旧程度的不同分级施治,通过落架大修、挑顶大修、真砖贴砌等的方式保护性的修缮既有,延续城市的历史风貌特色。

可见,历史名城的城市更新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工作理念的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风貌不足的一般性城市,我们应该从风貌的重塑与更新入手,通过“加法”策略,重塑特色装饰构件,来整饰既有界面的特色不足等问题;而历史文化名城则首先需要以保护的态度、延续文脉的前提下适度更新,通过对城市物质要素功能构件的整理、补充与装饰,从而达到统一多样的界面效果。

2.从“外拓更新”向“内生更新”转变

城市魅力的最大吸引点在于其深厚的文化价值,文化也是决定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除了外在更新建设以外,还应注重加强城市内在的更新与升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首先要对历史既有留存进行考察与鉴定,对具有价值的物质要素进行保护、升级或再创造,对濒临消失的文化要素进行修复或重建,并将其整合为一体,形成历史文化脉络系统。比如,在雍和宫大街更新项目中走进院落发现传统、标准、完整的四合院院落已为数不多,时间的迭代将院落原有的空间吞噬乌有,内部衍生出许多大小、标准不一的各种违建。这种私建行为大大破坏了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肌理。同时,大大降低了居住空间的环境品质。那么,将城市中心的街区从“生活场景”转变为“文化底景”,则需要再次梳理城市发展脉络、保护城市风貌特色。通过拆、改、腾、退等策略,尽可能的恢复原有院落形制。城市“细胞”的更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内在的更新,通过以点带面形成一种好的更新机制,在城市街区更新中充分发挥出与之匹配的价值。

可见,城市历史文化的展示方式不再局限于外拓单纯的界面冲击,而是逐渐向注重民生、提高品质的方向转变。城市更新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形象工程,而且是具有在地文化特色、保护性的民生工程。

3.从“统筹机制”向“综合平台”转变

随着城市发展带来的契机,城市更新不仅是一个综合规划,也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提高有效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城市更新更像是城市建设中的超级“变更”,他已不再是单纯的是技术问题,而是转向城市管理和综合治理的系统工作,并逐渐衍生为由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一方面需要从理念到实施、从外在到内涵的再度重构,实现城市的全面更新与增值;另一方面更需要系统性的机制和体制的完善更新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支持。如城市管理水平、政府治理能力、城市文明进步、规划建设等管理方面,结合相应的制度、标准逐步实现全面稳健的管理体系。这也是城市更新工作成为可持续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

城市可以比作一个自然的服务有机体,其更新过程具有范围广、层面多、时效长的特点,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更新。“当个人或先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选址时,他们将不再寻求那些最大的、最便宜的、最受欢迎的地点。他们将寻求一种新的地点,一种对他们的内心深处都具有吸引力的地点”[ 《新地理》里乔尔·科特金]。而城市的吸引力不仅在于表象的物质更新,更依托于城市所能提供的综合体验服务平台。该平台既有城市历史、文化、生活的体验空间,又有高品质的宜居环境。

三、结论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工作是城市发展转型的客观需要,也是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应对“城市病”的一剂良药。

城市更新工作不仅是物质空间环境的保护与更新,也是对城市发展历史、文化等遗存的修复与延续。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外在形象工程,而是走向内在的民生工程;不是外拓性的加法修建,而是保护性的空间品质在创造。总之,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工作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新常态下结合城市管理水平、政府治理能力、城市文明进步等各方统筹协调的长期行动。

论文作者:吴晔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初探历史街区城市更新工作理念论文_吴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