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计划科技项目_健身计划论文

全民健身计划科技项目_健身计划论文

全民健身计划科技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民健身论文,计划论文,工程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基本目的

《全民健身计划科技工程》(以下简称《科技工程》)是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健身计划》)这项跨世纪的、关系到12亿人身体健康大事的社会系统工程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科学技术服务的配套工程。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产力。”在《健身计划》的启始阶段,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全民健身计划科技工程,是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百年大计。为此,加强科学研究,用科学技术来指导、管理、保障《健身计划》的实施,是本科技工程的基本目的。

2 主要任务

《科技工程》旨在建立一个与《健身计划》相配套的科学技术系统,其5个子系统及任务是:(1)理论子系统:研究群众体育的社会科学基础理论;(2)管理子系统:研究群众体育的领导体制、法规制度、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硬件子系统:研究群众体育场地,研制健身器材、设备;(4)手段子系统:研究全民健身方法、手段;(5)监测子系统;研制并建立国民体质的监测系统。《科技工程》的具体科技项目主要从以上这5个方面提出。

3 研究项目及课题

3.1 理论子系统课题群

理论子系统的研究,是为《健身计划》提供社会科学理论依据,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群众体育基本概念的界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本质特征的论证;健身计划的目标体系及对策的论证;体育与社会发展进步关系的论证等等。理论子系统研究的目的旨在解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群众体育事业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丰富《健身计划》的社会科学基础理论,指导全民健身的社会实践。研究课题如下:

3.1.1 基本概念

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城市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终身体育、娱乐体育、余暇体育、消闲体育、民族体育等概念的界定及体育人口的论证等。

3.1.2 国外群众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3.1.3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的基本理论:(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本质的论证:(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研究;(3)我国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包括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体育与文化、教育的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4)体育与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系的研究;(5)体育与现代化社会、现代生活方式及现代人的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3.1.4 关于《健身计划》的基本理论问题:(1)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发展趋势的预测;(2)《健身计划》目标体系的论证;(3)《健身计划》与中国小康生活的研究;(4)《健身计划》与跨世纪中国及跨世纪中国人研究;(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群众体育改革对策的研究;(6)体育与社会进步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3.2 管理子系统的课题群

管理子系统的课题群包括: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领导体制、法规制度、运行机制、群体工作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等。研究课题如下:

3.2.1 关于群众体育的组织领导:(1)中国群众体育领导体制的研究;(2)中国群众体育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3)中国群众体育事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4)中国群众体育管理工作的研究;(5)中国群众体育宣传舆论的研究;(6)中国群众体育经费来源及筹措办法的研究;(7)中国群众体育组织形式的研究。

3.2.2 关于群众体育的法规制度:(1)中国群众体育法规制度体系的研究;(2)中国群众体育的社团制度管理办法的研究;(3)中国群众体育市场管理的研究;(4)中国群众体育的场地管理的研究;(5)中国城乡群众体育奖励评比的研究;(6)中国群众体育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单项运动会管理制度的研究;(7)中国群众体育健身指导中心、辅导站、活动站管理办法的研究;(8)中国企事业机关团体群众体育管理制度;(9)中国群众体育队伍管理制度的研究;(10)社会体育专业技术培训的制度及办法。

3.2.3 建立国家群众体育信息库,及时收集、处理、传递各种群众体育信息,并加速全国群众体育信息网络建设,做到层次分明,资源共享,为决策、科研和群众体育服务。

3.3 硬件子系统的课题群

群众体育的硬件子系统主要由体育活动场地、活动器材及有关仪器设备构成。科研的任务是解决开发和合理利用我国群众体育场地,提高利用率,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研制推广一批适合我国群众体育市场的健身器材和设备。研究课题如下:

3.3.1 关于群众体育活动场地:(1)中国城镇居民小区体育活动场地的开发、利用及合理配置的研究;(2)中国体育场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3)中国体育场馆的综合开发及提高利用率的研究;(4)中国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3.3.2 关于体育健身器材:(1)小型健身器材的开发与研制;(2)娱乐性健身器材的开发与研制;(3)中国民间传统体育器材的挖掘、整理与研究。(以上可根据用途,开发家庭用、学校、机关、娱乐场所用等若干套)。

3.3.3 关于群众体育仪器设备。家庭用、学校用、机关用、娱乐场所用健身诊断系统的研制。(注:健身器材和设备的研制经费,可采用贷款及和生产厂家等共同投资的方式进行)。

3.4 手段子系统的课题群

健身手段是人们为了达到增强体质、娱悦身心的目的而采用的具体健身方法。推广科学的健身方法,是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途径,也是把握全民健身效果的重要渠道。健身手段课题的研究任务,重点是《健身指导书》的形式,推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年龄组别的健身方法、手段,挖掘、整理中华健身术,并注意研究适用于一些特殊人群和常见疾病的健身方法。具体课题如下:

3.4.1 收集、整理社会和民间的健身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论证。

3.4.2 研究和编写健身指导书:

3.4.2.1 不同年龄组别的《健身指导书》:(1)学龄前儿童《健身指导书》;(2)小学生《健身指导书》;(3)中学生《健身指导书》;(4)青年《健身指导书》;(5)中年《健身指导书》;(6)老年《健身指导书》。

3.4.2.2 特殊人群、职业的《健身指导书》。

3.4.2.3 常见疾病的《健身指导书》。(内容包括:不同年龄组别的身心特点,不同健身手段的方法选择,健身活动的负荷量、负荷强度控制,自我监测手段和指标等)。

3.4.3 几项重点研究对象:(1)特殊人群、职业的《健身指导书》(如知识分子、残疾人等);(2)常见疾病的《健身指导书》(如肠胃病、心血管病等)。

3.4.4 体育锻炼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1)运动创伤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2)体育锻炼的生物科学机理的研究;(3)体育锻炼技术与方法的原理的研究;(4)中华健身术的挖掘整理;(5)中华民族体质人类学的研究。

3.5 监测子系统的课题群

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施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在我国建立并完善国民体质测定系统,该条已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并已经8届人大4次会议通过。建立科学的监测系统,是国家对全民健身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本科技工程的工作重点。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建立以后,政府可定期公布《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报告》,颁布《中国国民健身指南》,把国民体质的状况纳入到中国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去,作为评价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作为了解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达到各项健身等级的国民,由政府颁发相应的证章、证书。

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研究和制定幼儿、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四个不同人群体质测试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2)研究确定幼儿、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四个不同人群体质监测网点的布局;(3)研究国民体质监测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与评价系统,设计体质监测数据库、录入软件和统计计算评价软件,按照标准化要求实现监测系统的计算机联网;(4)通过实验研究开发体质测试的新指标和新方法,建立一套与幼儿、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4个不同人群简易体质监测方法相配套的、以实验室测试为主的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评价、处方系统。

从目前情况看,青少年体质监测的研究已有基础,成年人体质监测标准的研究业已完成,只有幼儿和老年人体质监测的研究仍是空白,需要加紧研究。这一空白填补后,从幼儿、青少年、成年到老年的体质监测指标、标准和评价方法,基本上可以达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系列化。

监测网点的建立,便于对参与全民健身活动者的体质状况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它是建立监测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现状看,大中小学生这一环,已建立了初步的观测网点;成人这一环,通过研究《成年人体质监测标准》,也将初步建立。幼儿和老年体质监测网点可结合研制《幼儿体质监测标准》和《老年体质监测标准》同时建立。监测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与评价系统,在上述监测标准、网点建立完善后,便可着手研究。为了尽快推行《健身计划》,可充分利用以前的有关研究成果,争取在2000年以前使监测系统基本完善、串联、匹配。并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更趋科学化。

在不同年龄组别的监测标准配套及全国国民体质监测网点建立之后,争取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国民体质调查。在世纪之交,对中国国民的体质进行一次全国的调查研究,这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研究课题和时间安排如下:(1)《青少年体质监测标准》的研究,完成时间:1996~1997年;(2)《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的研究,完成时间:1996年;(3)《幼儿体质监测标准》的研究,完成时间:1997~1998年;(4)《老年体质监测标准》的研究,完成时间:1997~1998年;(5)国民体质监测网点的布局与建立,完成时间:1997~1998年;(6)国民体质档案系统、监测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与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建立,完成时间:1998~1999;(7)国民体质测量车的设计与研制,完成时间:1998~1999年;(8)研制和出版全民健身大纲(监测指标测试细则、评价标准及方法、测试方法录相),完成时间;1996~2000年。

4 组织与实施步骤

(1)成立全民健身计划科技工程领导小组,由国家有关部委及有关省(区、市)领导组成,负责对课题实施宏观管理;(2)各省(区、市)有关政府部门,要把这项工作列入日程,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配合科技工程任务的完成;(3)成立由有关专家组成的全民健身科技专家组,负责总课题的设计、研究并指导《科技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4)建立“全民健身研究中心”,作为我国《科技工程》的研究基地;(5)各省(区、市)体委、体育院校及社会团体可根据具体情况,组成相应机构,以配合完成科技工程的任务;(6)根据全民健身科技研究的状况,针对全民健身科技研究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协作研究。课题以宏观组织、布局和研究人员招标认领的形式落实。由主管业务部门和全民健身科技专家组评审遴选,确定各子课题的研究成员。

5 经费来源

解决本科技工程的经费问题,采用国家投资和社会集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1)国家体委将为群众体育的重点科技工程予以支持;(2)向国家计委、科委申报,争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立项;(3)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申报,争取资助;(4)向霍英东体育、教育基金会及有关爱国侨胞的基金会申报,争取资助;(5)向国家教委、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申报,争取资助;(6)广泛宣传,争取国际有关科教文机构和友好人士的资助和社会捐助。

标签:;  ;  ;  ;  ;  ;  

全民健身计划科技项目_健身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