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孙思源,阳珍英,邓美燕

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 要】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1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病患随机分为开腹组和宫腔镜组,开腹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腔镜组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宫腔镜组治疗有效率(96.25%),明显高于开腹组(86.25%),宫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显著,创伤小,安全性较高,有利于病患恢复,且保留了病患的生育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性;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hysteroscopic surgery efficacy and safety for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submucous myoma.Methods:between March 2014 - March 2016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160 cases of the submucous myoma of uteru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aparotomy group and hysteroscopy group,open set of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line hysteroscopy surgery hysteroscopy group,compar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kinds of operation method.Efficient results:hysteroscopy treatment group(96.2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laparotomy group(86.25%),hysteroscopy group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hospitalization time,incision length,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group were superior to laparotomy,the complication rate is lower than laparotomy group(P < 0.05).Conclusion:hysteroscopy surgery uterine submucous myoma with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small trauma,high safety,is beneficial to patients recover,and keep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hysteroscopic surgery;Uterine submucous myoma;Security;The curative effect

子宫肌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约有10%至15%的病患为子宫黏膜下肌瘤[1]。在子宫内膜下肌瘤不断生长,并向子宫腔不断发展,将子宫空间占据,并增加了子宫内膜面积,经血排出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肌瘤不断向子宫腔扩张,邻近器官受到压迫,产生剧烈疼痛[2]。该疾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腹痛、痛经、早产、不孕、贫血等。以往传统治疗方案主要为开腹手术治疗,近年来,宫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重要治疗方法[3]。本次实验旨在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现进行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1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开腹组和宫腔镜组,每组80例。开腹组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0.4±3.2)岁;病程1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1.1±0.2)年。宫腔镜组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31.5±3.1)岁;病程3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1.2±0.3)年。所有病患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确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经期紊乱、经量增加,阴道出现不规则出血症状。对比两组病患一般资料,如年龄、病程、肌瘤大小等,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开腹组行传统开腹手术 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根据肌瘤大小及位置等确定切口。若肌瘤过大,选择梭形切口,并钝性剥离及挤压;若病变位置位于浆膜下,选择楔形切口;缝合方法为八字缝合法。

1.2.2 宫腔镜组行宫腔镜手术 先行麻醉,宫颈扩张10至12毫米,以5%葡萄糖为持续灌注液,如血糖较高者膨宫液选用4%甘露醇。电切镜置入,探查宫腔查看肌瘤的位置、大小、瘤蒂宽度、与肌瘤的关系等。根据病患是否有生育要求、肌瘤的类型分别行开窗法、旋切法、刨根法。手术过程使用B超进行监测,Ⅱ型使用腹腔镜联合B超进行监测。

1.2.3 术后处理 组织切除送检后行常规缩宫止血、抗感染治疗。创面较大者使用雌激素治疗,避免子宫粘连。术后三个月复查,了解病患复发、有无感染、月经情况等。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①治愈:术后月经经量和周期恢复正常,未发现肌瘤复发及残留,痛经消失;②有效:术后月经经量和周期大致恢复,肌瘤复发几率减小,痛经有所缓解;③无效:术后月经经量和周期未改善,肌瘤再次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采用百分率表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排气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卡方及T检验分析有无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宫腔镜组治疗有效率(96.25%),明显高于开腹组(86.25%),差异显著(P<0.01)。

3 讨论

子宫黏膜下肌瘤以往常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适用于对生育没有要求的病患,进而实行子宫全切除术,该手术方法具有治疗风险大、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术中出血量多、并发症多等特点,易引发子宫瘢痕,正常妊娠将受到影响,病情严重者甚至无法生育[4-5]。目前,宫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中,宫腔镜手术能够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宫腔镜手术未对子宫正常结构进行破坏,且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年轻病患不愿切除子宫,可将子宫及生育能力保留。评估宫腔镜手术成败关键为肌瘤数目、位置、大小及向宫腔生长程度,与此同时,还与操作者经验、选择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技巧的熟练程度、设备完善程度相关[6]。宫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有子宫穿孔、水中毒、子宫出血,通过B超监测及掌握肌瘤切割深度和切除情况,预防发生子宫穿孔等不良反应;子宫肌瘤过大者,切不可强行一次切除肌瘤,可分二期进行,电凝止血,宫缩能力较差者,可通过加用催产素加强宫缩[7]。如若止血效果较差,可将气囊放置于宫腔内,通过压迫达到止血的目的。为了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应检测各项重要器官的功能,术中有效膨宫压保持在最低状态,有效避免宫腔创面过大及手术时间过长现象,将操作技术不断完善,以便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8]。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宫腔镜组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组(P<0.05)。由此表明,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最为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案是宫腔镜手术,该手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可保留病患子宫和生育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国琼.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1):71-74.

[2]郝春荣,闫丽红.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10):70-71.

[3]刘红.宫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6):29-30.

[4]洪开,王晓东,姜继勇.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65例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7):699-700.

[5]周彦言,徐大宝.宫腔镜电切除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J].医学信息,2013,26(6):194-195.

[6]王瑞玲.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163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7):109-110.

[7]祁青玲.B超监视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7):4512-4514.

[8]康丽,王文月.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J].医药前沿,2014,18(2):213-215.

论文作者:孙思源,阳珍英,邓美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  ;  ;  ;  ;  ;  ;  ;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孙思源,阳珍英,邓美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