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乎中小企业?_银行论文

谁在乎中小企业?_银行论文

谁来关心中小企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谁来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是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产业结构中最具活力的企业形态,然而,目前国内这种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股票市场为辅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难以受益。

大银行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大银行不能很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首先是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单位资金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大银行集中的资金量比较高。它们发放贷款的审批环节多、审批链条长。同样一笔资金如果贷给一个大项目,只需要进行一次复杂的审批程序,单位资金分摊的交易成本就比较低。但是,如果把这一笔资金分散地贷放给若干个中小项目时,就必须按照几乎同样复杂的程序进行若干次审批,单位资金分摊的交易成本就相对比较高。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从大银行融入小额资金,不如从中小银行融入同样额度的资金划算,因为后者的贷款审批程序比较简单。

其次,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信息成本比较高。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需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资信审查;贷款发放之后要对所贷放的资金的运用情况进行监督。这些都依赖于所掌握的关于企业从事项目的质量;企业的管理水平等等方面的信息。大银行由于其规模大,所以必须采用多级的分支行代理体制。但是多级分支行代理体制,很难对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建立起足够的信息积累。即使这些地方分支机构的银行职员能够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他们也很难向其上级机构传递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因为中小企业没有上市公司那样的信息披露制度约束,其经营信息缺乏透明度。中小企业经营信息的这种非“公开性”,使得在贷款出现问题时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很难向其上级解释。大银行对于大企业和大项目,则能够相对容易地建立起信息积累。与大银行的情形不同,中小银行的服务对象比较集中于特定的较小的区域内。小银行对于所在地区内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信状况比较了解,而且容易建立起持续的信息积累。

再次,大银行由于资金庞大而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它们往往会忽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很难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很难解决存在于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大型金融机构倾向于较少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主板证券市场融资成本高昂,不可能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来源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和公司债券市场。众所周知,进入股票和公司债券市场融资的门槛是很高的。通常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金、营业额、利润额水平。所以,即使在美国那样发达的国家里,真正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也为数不多,在美国纽约股票市场上市的公司仅有7000多家。大量的中小企业则不具备上市进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条件。另一方面,申请上市的企业必须聘请专业的法律和会计审计机构进行专业的上市评估服务,这些服务的成本在国外动辄以百万美元计,在国内的成本也不低。支付这些成本,对于资金需求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并不合算。同时,已经上市的公司都是有限责任制,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监管机构要求上市发股和发债的企业定期和不定期地披露其经营信息。为了保证所披露信息的公正、准确和合法性,往往要求独立的专业会计和审计中介服务机构从事此项工作。由此发生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股票和公司债券市场融入资金,需要支付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成本,所以并不合算。

二板证券市场不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特性由于我国以大银行为主、辅以股票市场的金融体系不能为大量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服务,近来不少人希望以二板市场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然而,二板市场有其特殊的服务对象定位,它并不能为我国广大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很好地提供融资服务。

首先,二板市场不可能是中小企业启动资金的主要来源。可以想象,如果凭着“创意”就能够注册有限责任公司,并到二板市场上市募股,那么二板市场上必然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盛行,最终会致使市场本身趋于崩溃。

其次,在发达国家,二板市场是在风险投资提供了具有人力资本的企业家研发和产品试制所需要的资本,在技术研发成功和产品试制出来后,作为风险资本家的退出渠道和提供企业继续发展扩大市场所需的资本的功能而出现的。

第三,二板市场上市门槛虽然较主板市场低,但上市评估费用高昂。有资料表明,美国NAS-DAQ的筹资费用达到了筹资金额的13%—18 %,最低不少于30万—50万美元。而且,由于二板市场企业的高技术和市场风险特性,决定了其股票的收益剧烈波动。按照一般的风险资产定价模型,高风险资产必须要求高的风险贴水。加之有限责任制和两权分离可能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二板市场上筹集的资本的成本一定高于从银行借入的成本,甚至高于在主板市场上的筹资成本。

二板市场最先在美国兴起,到今天,世界范围内成熟的二板市场也只有美国NASDAQ。这背后有其实物的经济背景:(1 )美国的人均资本水平居于全世界的前列;(2)美国处于全世界的技术前沿, 必须在诸多领域进行大量的研发活动,才能保持其技术进步进而经济增长。除去一部分研发活动由已有的大企业或政府组织从事之外,大部分新兴技术的研发活动分散在众多中小企业中进行。研发活动具有内在的高风险的特征。如果企业的创意或技术把握住市场的发展趋势,那么企业就会获得高速成长,投资者就会获得成百、上千倍的高额回报;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的技术难于研发成功或研发出来的产品难于在市场中站住脚,在这方面的企业最后能存活的也许只有一二家,经营失败的可能性特别大,资金提供者很可能将蒙受巨大的损失,由于风险太高,银行很难给这种企业提供资金。而在另一方面,由于美国人均资本拥有量高,在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大量资本配置于传统的生产技术部门,所得到的回报率比较低。众多的资本必须寻求预期回报率更高的项目。所以风险投资和NASDAQ就应运而生。

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企业组织形态,但这种企业和美国在二板市场上融资的具有高技术和市场风险的中小企业不同,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以低成本、低风险、快速地进行技术模仿和引进为特征,其产品市场稳定,技术成熟,因而并没有高技术和市场风险,如果经营失败,原因在于管理。如果说劳动密集的中小企业有什么风险的话,主要也是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风险,而二板市场显然在分散这种风险方面是无能为力的。而且,根据《解放日报》2000年9月 16日的报道,我国拟议中的二板市场的上市门槛是,有形资产800 万元之上,注册资本1000万元之上,主营业务的销售收入、利润额递增幅度要在30%以上。如果我国的二板市场真的是这样的门槛,那么,技术成熟、具有稳定市场前景,满足这些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应该是银行所乐意贷款的对象,实在没有必要到成本高昂的二板市场融资。

以中小银行为主体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模式目前国际上出现了银行业的合并浪潮,同时,在发达国家也出现了大银行对个人信贷的扩张。因此,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反对发展中小银行,并且主张加强银行兼并、扩大银行规模,以和国外的大银行竞争。然而,金融领域的任何创新,都是适应实物经济的要求而发生的。

在国外大银行相互兼并的背后,是其服务的跨国公司的规模、业务范围、生产布局、资金需求的扩大。发达国家大银行向个人信贷的扩张,背后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对于个人的资信状况的发达健全的记录系统。在我国,甚至包括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目前都没有这个基础。另外,发达国家大银行向个人发放的信贷主要是消费信贷。消费信贷较之运营资本和固定资本贷款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前者有很好的实物抵押,易于监督,贷款质量有保障。

而在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是最能充分利用我国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的企业组织形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就业压力,缩小城乡差距,面对WTO 挑战的最佳途径。能够真正解决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金融组织形态是中小银行。因此,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应以中小银行为主体,发展大银行和股票市场为辅助。

当然,我国目前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呆坏帐问题比大银行严重,不少研究者对发展中小银行有疑虑。这种情形,是过去不重视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银行发展过于缓慢,但因为各地在发展经济时,对中小银行的需求很大,在改革政策比较宽松时,政府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就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结果使之缺乏很好的监管。

金融是一个特殊的产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特别严重,如果没有良好的监管,道德风险的问题必然会特别严重。中小银行没有适当的监管制度,出了问题以后就又全部收回。在这种来回摆动中,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也就发展不起来。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国必须明确以中小银行为主、大银行和股票市场为辅的发展思想。对于中小银行的发展,应该是,第一提高门槛;第二,放开进入;第三,加强监管。

标签:;  ;  ;  ;  ;  ;  ;  ;  

谁在乎中小企业?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