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问政条件下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论文_王双双

浅议网络问政条件下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论文_王双双

陕西省委党校研究生部2014级硕士研究生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网络是继报纸、广播和电视后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传播媒体。当前在网络问政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网络媒体特点,努力增强网络素养,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媒体 领导干部 网络素养

一、新时期网络媒体的特点

1.网络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和隐蔽性。当前我国社会的网民,从年龄结构看,以青少年为主,但近年来中老年人明显增多;从社会阶层看,以国家公职人员、企业职员和青年学生为多,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触网”量明显增加;从文化层次看,目前高中学历的网民比例最大,但随着规模扩张,各类学历的网民比例逐步趋同;从城乡结构看,主要集中在城市,但近年来农村网民明显增多。网络传播主体隐蔽性成为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作用因子。“匿名传播作为网络传播技术平台提供的一种机制,得到广大网民的高度支持,因为其可以摆脱现实社会关系下的压力,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一种自由的释放。”

2.网络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网络舆论形成的信息来源各式各样,其中很多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网络舆论也就自然而然地变得异常丰富。由于网络媒体“把关人”作用的削弱和网络的虚拟性等原因,隐匿的网络舆论主体在网上发表意见和评论时很多时候是出于自我的即时感想,而缺少理性的思考。所以网络媒体内容就较为复杂, 而且,网络舆论方向存在着多变性,对于网络新闻中传递出的同一个事件会出现多种不同版本的报道,网民在发表意见和评论时也会出现不同的倾向性。

3.网络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和爆炸性。传统媒体将新闻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新闻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渠道。主要表现为:“首先是选择性,由于网络新闻‘全天候’的驻留性,受众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的新闻,包括选择新闻的内容及接收新闻的时间与方式。其次是参与性,受众可以对新闻做出反馈、进行讨论,也可以直接参与新闻的传播。”网民互动性在舆情发展中具有类似“滚雪球”效应,一方面参与的人越多,雪球就会越滚越快、越滚越大;另一方面雪球越大,越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予以关注,并参与进来。在网络舆情传播爆炸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民参与性的信息和意见传播活动,使其发生连续性爆炸效应,使相关舆论持续升温,不断增强其舆情传播的影响力。

4.网络媒体影响的广泛性和聚焦的持续性。随着网络媒体受众的普及,其自身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也在不断深化,在两者互动共赢作用的推动下,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过程中日益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网络舆论影响力不断得到显现和提升。

二、增强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必要性

1.是领导干部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毫无疑问的是网民人数还会呈持续上升趋势。我国的各级领导干部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将互联网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新平台。领导干部上网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已经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是领导干部了解网络舆情,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前提。把握舆论发展动态,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表达民意的途径,是目前成本最低、传播最迅捷、表达最方便的方式。网民利用网络很容易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热点话题集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种带有强烈个人倾向的意见或言论非常容易形成合力,形成一种网络舆论。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参考。

3.是加快党务政务信息公开进程,取信于民的重要环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党务政务信息公开,是塑造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通过政府网站发布该让公众知晓的信息,从而在党、政府与公众之间搭建了一条更加便捷通畅的沟通渠道,最终为推动公共问题的解决,为国家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网络问政条件下领导干部如何增强网络素养

1.与时俱进,以积极的姿态充分重视网络媒体

(1)消除错误的认识,正确认识正面宣传与网络监督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和传媒出现的新变化。有些干部对网络舆情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要么不加区分地把所有网站都当作政府网站来看待,要求一律以“正面报道”为主。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只能正面宣传,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正面宣传效果,影响唱好主旋律。其实,通过有效的网络舆论监督,可以揭露那些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人和事,针砭时弊,警醒世人,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

(2)树立民本意识,积极参与网络互动。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度将会越来越大,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将极大提升和改善公众参与政府管理的程度,上网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民生和民意的一条重要通道,是传统工作方式方法的有益补充。领导干部选择网络与公众对话将成为了解民意、监测舆情的一种必然选择。在这种情形下,领导干部要及时更新观念,对互联网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正确看待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努力挖掘互联网对做好领导工作的积极意义。

2.改革创新,以强大的本领利用网络媒体

(1)利用网络不断学习,提高自身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当今公众的各种意愿和声音都会通过网络表达出来,作为公共决策主体的领导干部,必须学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借助网络媒体了解社情民意,进行决策调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开发网络进行宣传,树立党和政府良好的形象。由于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领导干部更要重视网络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即时、互动、开放等特性,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地方的举措及时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值得一提的是,突发事件是广大网民关注的热点,也是网络媒体传播的热点。所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引导网络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的宣传。在“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通过权威的信息发布、有效的信息公开,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与公信力。

(3)借助网络监督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传统媒体也能发挥舆论监督功能,而网络舆论监督的范围更宽广。传统媒体由于受到严格的审核和把关,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对一些社会问题无法涉及,而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以往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自由发布信息、发表个人观点,继而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

3.稳住阵脚,以高超的技术引导网络媒体

(1)坚决摒弃封堵思想和打消侥幸心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知情权需求和话语权诉求空前提高,如果不通过权威部门提供新闻信息,网友则会从旁门左道挖掘小道消息,甚至凭空猜测,主观臆断。出现问题,我们的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试图欺骗媒体,欺骗公众。否则就难免陷入被动之中,成为众矢之的。发生突发事件后,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积极主动地寻求媒体的支持与合作,立即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降低损失,消除影响;面对媒体,一定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地处理,千方百计地纠正和补救,换取媒体和公众的谅解。

(2)加强管理和规范,引导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媒体虽然为我们提供了焕然一新的传播平台,给我们带来很多便捷和积极的社会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网络监督方面,网友常用的人肉搜索确实对监督对象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甚至在一些案件还处在侦查环节、法院尚未开庭审理时,网上舆论就开始将其定性,以带强烈情感色彩的语言描述案件或当事人,使舆论监督演变成网络干预、网民审判,给执法者带来巨大压力,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所以,领导干部要加强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监督体制和机制,积极引导舆论方向,使我国的网络舆论监督朝着健康自由的规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德兵 网络舆论:特点、现状及引领途径[J].党政干部学刊,2009,(8),60。

[2]周辉 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特征与导向.新闻爱好者,2010,(18)。

[3]罗华 网络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闻爱好者,2010,(20)。

[4]张月萍 微博客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新闻大学,2010,(03)。

论文作者:王双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浅议网络问政条件下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论文_王双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