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斜塔设计缺陷导致导线安全距离不足的解决办法论文_黄国清,胡月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随着安全文化不断发展,电网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超高压、大电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并网、联网联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成必然。近年,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已遍地开花,并在部分企业结果,“安全第一”已发生了良性转移,从人们的嘴上转移到了实际行动中,控制好电网风险和作业风险是电力职工建设安全文化必须夯实的基础。解决220kV鲁罗Ⅱ回线N01斜塔设计缺陷导致导线对地距离不足的同类安全隐患,已成输电人必须攻克的课题。

关键词:输电线路;设计缺陷;导线对地距离不足

随着安全文化不断发展,电网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超高压、大电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并网、联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成必然。近年,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已遍地开花,并在部分企业结果,“安全第一”已发生了良性转移,从人们的嘴上转移到了实际行动中,控制好电网风险和作业风险是电力职工建设安全文化必须夯实的基础。解决220kV鲁罗Ⅱ回线N01斜塔设计缺陷导致导线对地距离不足的同类安全隐患,已成企业员工必须攻克的课题。

220kV鲁罗Ⅱ回线于1989年投运,现承载着鲁布革电厂与500kV罗平变电量输送使命,洞口至N01塔,相对高差170m,导线陡度为85°,设计倾角为67°斜塔,C相导线距N01号塔90m处,对地距离2.1m(2009年已进行过设计改造),已构成设备安全隐患,从而影响检修工作,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220kV鲁罗Ⅱ回线洞口至N01号塔90m处,自投运以来,已发生多次设备故障(空气湿度大导致空气间隙击穿造成接地)。在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工作人员每年不少于2次到崖壁上清理杂草和灌木。由于地形为87°崖壁,每次作业时必须面对的问题:1、作业必须由身体素质和技能过硬的人员担任;2、没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作业风险高;3、由于故障、线路检修严重影响企业供电可靠率;4、由于设备安全隐患客观存在,设备责任人身心备受煎熬。针对220kV鲁罗Ⅱ回线洞口至N01号塔C相导线距N01号塔90m处设备安全隐患,设备责任班组通过5年时间,过滤出一套最佳解决方案,通过采用绝缘支架把导线撑起4米,增大导线对崖壁的安全距离,排除设备安全隐患,提升设备的健康度,确保设备和作业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降低设备责任人的工作压力。

1 研制导线绝缘支架

1.1导线绝缘支架研制思路

斜塔导线绝缘支架的研制,主要目的是研制出解决220kV鲁罗Ⅱ回线洞口至N01号塔的220kV输电线路同类隐患,建立适合实际运用的特殊地形支架,支架底座用锚桩固定在崖壁上,上端通过绝缘支架支撑导线,增加导线与崖壁的安全距离,为降低绝缘支架弯矩,反方向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拉杆成八字用螺栓和地锚固定在崖壁上。

1.2研制导线绝缘支架的必要性

每年雨季空气湿度大时,易发生空气间隙击穿的接地故障。发生瞬时接地故障导致:一、瞬时接地故障导致导线损伤,增加设备检修工作量;二、增加导线断线潜在风险;三、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降低企业供电可靠率;四、严重影响设备管理者及班组年度安全生产指标和目标值的完成率。

目前在斜塔检修、维护及检测作业,作业人员需要下到崖壁上,作业通常采用保护绳保护工作人员上下崖壁,上下崖壁时体力消耗大,花费时间长,作业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导线倾斜角较大且对地距离为2.1米远远低于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的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严重影响了设备安全,为设备维护带来了各种困难。本课题研制一种提升输电线路导线弧垂对地距离的绝缘支撑塔架,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可靠性,减少日常维护工作量,人员下至绝壁工作时安全隐患较大。须依靠配合工作人员用控制绳的方式移动,配合人员难度大,严重威胁到人身安全。工作过程中要求配合人员多,使用工器具复杂,在搬运工器具的时候成本和难度较大,工作困难,对工器具的磨损也较大,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通过采用绝缘支架把导线撑起5米左右,增大导线对崖壁的安全距离,排除设备安全隐患,提升设备的健康度,减少设备责任人工作压力和检修人员崖壁工作是的风险。

工作原理:复合绝缘子上端通过悬垂线夹与导线连接,下端通过可升降装置与环氧角钢制成的三脚支架连接。绝缘支架制成后立于崖壁上,并应采用斜拉线固定支架通过此装置将导线撑起保证导线与崖壁的安全距离。

装置启用后可以有效的解决导线对地距离不足的问题,保障了线路的安全运行,同时降低了下崖壁进行日常检修的风险。

3.2导线绝缘支架的技术要求:

焊缝高度不小于4mm

焊缝要求:QB/S104-2011

表面热镀锌

支架的承力要求根据以下公式:

)≤R式中:

-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重要线路取1.1,临时线路取0.9,其他线约表读取识别码、固定字节、合成规约、提取规约;根据识别码从传输响应参数表读取传输响应参数;根据合成规约把固定字节和可变字节还原为功能指令;根据传输响应参数和执行频率,定时把还原的功能指令,通过电表通信接口发送到智能电表。

采集器接收到智能电表的应答数据帧,根据提取规约读取应答数据帧中的有效数据,编制并发送通信数据帧到通信网络,通信数据帧包括智能电表编号、识别码、有效数据和执行次序等数据,执行次序是指采集器定时向用电设备发送功能指令的次序。

3.2.3系统软件应用自定义通信协议

系统软件根据自定义通信协议,分别把与采集器连接的各种型号智能电表的传输响应参数编制成通信数据帧,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采集器,接收采集器反馈的识别码,记录识别码与电表型号对应关系。

分别分解需要应用的各种功能指令(如实时监测用电量、采集月冻结用电量、阶段冻结用电量、日冻结用电量等功能指令)为固定字节和可变字节,选择与功能指令对应型号的识别码,把识别码、固定字节、合成规约、提取规约,按自定义通信协议要求编制成通信数据帧,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采集器,接收采集器反馈的识别序号,记录识别序号与功能指令对应关系。

经过动态配置参数响应参数和功能指令后(不同电表型号、不同电表型号的不同功能指令只需执行一次配置),根据实际应用和自定义通信协议,把识别序号、可变字节、执行频率编制成通信数据帧,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采集器,接收采集器反馈的识别序号、执行次序、有效数据,保存、应用、管理有效数据,实现对智能电表的用电信息采集和实时监控。

3.2.4自定义通信协议与智能电表通信协议比较

采用自定义通信协议编制通信数据帧,通信数据帧中的地址编码为智能电表的实际编码,其字节长度可能比功能指令中的地址编码短补充字节的长度; 1字节的识别序号和1个字节的执行频率/执行次序的字节长度不大于功能指令中的固定字节长度。在不增加通信数据帧字节长度的条件下,应用执行频率,减少通信数据帧的传输次数;应用识别序号编制通信数据帧,降低应用功能指令的技术难度。采用自定义通信协议取代智能电表的通信协议进行网络通信,降低网络通信流量和资费,提高通信数据帧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4结论

能源短缺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将催生用电信息采集等用电服务系统和产业的发展。有效解决现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存在问题,消除制约系统应用发展的不利因素,对推广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DL/T 698—2009《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2]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及其备案文件.

[3]陈向群,《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12.

论文作者:黄国清,胡月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探索斜塔设计缺陷导致导线安全距离不足的解决办法论文_黄国清,胡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