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芳

感觉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芳

湖南省衡阳县关市镇高明小学语文教师 刘芳

感觉规律

1.感觉适应与强度律

感觉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一种机体生存的一种反应。在各种分析器中,视觉适应特别明显,可以分为明适应和暗示适应.味觉的适应性可以表现在厨师做菜会越做越咸;“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体现的则是嗅觉的适应性。

强度律:是指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清晰地感知,如果感知的材料过于细微,背景过于复杂,声音过于微弱,就不利于对事物的清晰感知。比如说我们裸眼不能看到“红外线、紫外线”。声音过于微弱,就不容易引起有效的感知,人们对蝉的叫声就很容易感知,对于蝉行走的声音就很难感知。比如:工厂的火灾报警器要多响工人才能在喧嚣的机器声中听到它?咖啡中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到甜?

2.感觉对比与对比律

感觉对比指同一种感觉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同一个图形,在黑色背景下就会显得亮一些,相反,在亮色的背景下会显得暗一些。这种现象就是同时对比,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觉感觉器官。继时对比则是指几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觉器官。

对比律指性质不同的两种对象甚至相反的事物同时或继时出现时,更容易被清楚的感知。因此,在观察中,营造对比环境,可以提高感知度。如观察中的形态对比,色彩对比。

3.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定义是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根据多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得到协同律。它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分工合作,协同活动,如利用手摸、眼看、耳听等,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起多通道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认知对象进行整体感知。

感觉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强度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被感知的事物一定要被刺激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感知清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合理安排刺激的强度。在教学中,老师的声音要适度,过高则会造成疲劳,过低学生则会听不清,则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老师板书字迹也是如此,不能太小或者太轻,要让学生看的清晰。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决定声音强弱快慢,比如低年级的教学声音就需要慢并且柔和,高年级的教学语速可以稍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一些形近字的教学中,如“佘”和“余”,“戊”、“戍”、“戎”和“戌”,“已”和“已”这些字容易混淆,开始认时,学生只知道他们形体相似,在这些字中,笔画是较弱的刺激成分,字形因为大致相似,是感知中较强的刺激成分。所以老师在这些形近字词教学时,用红笔划出来,引导学生反复辨认,反复强调,避免学生出错。

2.对比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运用对比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常见,最常见的就是在板书上,老师一般会用多种颜色的粉笔进行板书,小学语文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特征。在一篇课文的人文性特征上可以用白色粉笔,在工具性特征上可以用红色粉笔。比如《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是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也是学生能初步感知的对象,所以老师可以用白色粉笔书写,在讲授云雾具体的特点时,老师就用红色粉笔书写,这样不仅醒目,对比鲜明,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意,增强感知;在老师的语言上也能体现对比律的运用,小学老师特别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老师上课语言抑扬顿挫、轻重快慢都是能否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的因素。现在,许多老师上课都不会给学生朗读课文,这样就不能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上初步感知这篇课文。老师语言丰富,有明显的变化,就能在不同程度刺激学生的听觉,产生对比效应,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老师在教授优美的散文时,可以提醒同学生用不同的笔做笔记,增强对比。如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海上日出》,里面有许多优美词句,如: 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跳、透、镶、染、霞光万丈、跳出海面、走进云堆。这一类词的学习也是本课的重点,老师在讲解这一类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做笔记,或者画上着重号。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或下次看到时就能很快感知,也可以加深对本课文的理解,达到课文后面的练习,带着感情读课文。

3.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看过窦桂梅老师的演课视频《清平乐?村居》,辛弃疾的这次词有许多意象,如茅檐、溪、青青草、鸡笼、莲蓬、溪头等,窦老师分析这片这课文先从单个意象出发,最后把这些意象合成一幅画面,使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词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摆脱传统老师把思想情感抄在黑板上,学生背下就可以了的做法。另外,窦老师是从一段音乐导入新课,跟着“吴音”一起走进这首词,同时窦老师是通过朗读和唱的方式结合,充分体现语文新可标诗歌的教学的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也把握了整首词的意境,结合《水调歌头》的曲调把整首词唱出来,这样就使掌握本首词的韵律变成一件有趣的事.老师也是运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用眼、耳、口、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感知,从不同角度认知。通过多种方式,学生不仅把握了整首词的重难点,也达到的背诵的要求。

论文作者:刘芳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感觉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