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适应经济特区发展的需要--厦门经济特区中学政治课十年教学改革综述_政治论文

深化教学改革适应经济特区发展的需要--厦门经济特区中学政治课十年教学改革综述_政治论文

适应特区发展需要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厦门经济特区中学政治课十年教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教改论文,教学改革论文,厦门论文,经济特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87年秋季开始,我市由厦门一中、大同中学、厦门六中承担全省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试点任务以来,我们从教材教法改革入手,紧密结合厦门特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充分发挥政治课的育人作用为目标,在不断深化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中走过了十年。我们的做法是:

一、依托党委领导,提高队伍素质

特区各级党委直接抓政治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的素质建设,并亲自领导教改试验,成为厦门中学政治课教改的显著特色。

1.对政治教师的理论培训

自特区创办之初,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中共厦门教工委就把全体政治教师视为一支重要的宣传和理论骨干队伍,每年定期专门为政治教师举办教育系统理论骨干培训班,逢有重大方针、政策出台,还即时举办临时培训。例如,举办教育系统理论骨干学习十五大精神讲习会。这种由市委、市教工委直接专门为提高政治教师素质而进行的培训工作,在我市已形成制度,至今累计已开办16期,受训人数达32000人次左右。十年来,尽管各级领导人事变动不断,但对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始终不变,亲自为政治教师上课的求实作风始终不变。

2.中学生政治夏令营闻名全国

在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富有开拓性、创造性的特区各级党委,又把眼光放在另一支队伍——优秀学生骨干政治素质的培养上。自1985年开始,每逢暑假来临,市委宣传部、中共厦门教工委、教育学院党委都联合筹办中学生政治夏令营,至今已举办12届。政治夏令营历来由市委宣传部、中共厦门教工委的领导分别担任营长、教导员;营员由各校推荐1~3名优秀学生干部、三好生组成。政治夏令营的主题,始终围绕特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设计;活动范围远至井岗山、闽西革命老区等地。

我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影响是深远的。1995年作为福建省的教学改革经验,在全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试验研讨大会上发言交流;1996年在为纪念长征六十周年而进行的井岗山考察活动中,营旗所到之处,引起江西省老区人民及各地游客的交口称赞。经过夏令营锻炼的营员,都把营员名单及营服视为“终生难忘的纪念品”。其中,有不少高中营员,通过夏令营锻炼之后,更坚定了对党的信念,在校学习期间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的还光荣入党。

3.党委始终做政治课教改的坚强后盾

改革是特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政治课教改的动力。十年来,特区各级党委始终是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各级领导亲自参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的工作,亲自抓教改试点工作。凡政治课教改需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市委宣传部、市教工委都是热情开介绍信或亲自向有关单位联系,提供各种方便。

1995年为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两史一情”爱国主义教育的指示精神以及中共中央转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市委宣传部、市教工委在广泛征求中小学政治教师、德育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制定了《厦门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意见》。其中,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科教育途径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做了具体的政策规定,并行文至市委办、市政府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及各新闻单位,从而为政治课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特区各级党委对政治课教改的重视有力地证明,厦门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之所以蜚声全国,这决不是偶然的,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特区青少年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始终是特区两个文明建设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上,特区也可以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二、树立德育观念 形成德育网络

政治课教学如何与德育整体有机结合,这是政治课教改的难点,也是政治学科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关节点。厦门特区政治教师能够着眼于德育整体改革,主动将自身教学活动与各种教育渠道“联网”,既拓展了政治课教学的空间,又创造性地积累了今天看来是素质教育学科模式的成功经验。

在1987年秋季教材与课程改革逐步从试点阶段推向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学校德育改革的热潮。1988年底,原国家教委首次命名一批全国德育先进校,其中,厦门大同中学榜上有名。自此,一个“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整体改革口号就提了出来。在学科教学中,开始了学科课程渗透德育的探索,政治课责无旁贷地担负起“首先突破”的攻坚任务,这为我市政治教师树立教学德育观提供了教改的动力。广大政治教师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只有拓展政治课教学阵地,主动与各种德育渠道及网络有机结合,才能增强政治课教学的育人作用。这一共识,引导了厦门政治课教改很早就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十年来,我市在政治课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上,创造出来的典型经验主要有:

1.重视主体作用,与学生社团“联网”

我市政治教师具有在学校时事教育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厦门九中创造性地组织了全省第一个由政治教师指导的学生自己管理的“时政学社”;从而以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为政治课教育教学开辟了一块新阵地。学生社员们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每天早晨用小黑板公布“每日新闻”;中午进行“一刻钟时政广播”;在每周一的晨会上,运用课本知识,向全校师生宣讲、评述“一周要闻”;定期举行学生主持的时事演讲会和评论会;编辑校园小刊《求索》和《金榜文摘》,等等。时政学社十多年来坚持不懈,他们的经验在《中国少年报》、《光明日报》、《思想政治课教学》、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学术刊物上发表。

此外,我市各中学的少年团校、学生党章学习小组等,也属于各校党支部直接领导下的学生社团组织,政治课教师多数成为辅导员。

2.依托教材内容,以同步形式联网

教材内容与德育内容的一致性,使某些知识点的实践操作与能力要求,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一致的,在形式上可以采取教学计划与德育计划同步实施,及时做到“知行统一”性的实践操作训练。我市广大政治教师致力于寻找这样的结合点,创造了许多同步教育的经验。

以同步方式使政治课与其他德育途径“联网”,概括起来包括:①课堂教学内容与年段思想教育内容同步规划;②课堂教学活动与系列化的课外教育活动同步设计;③教学实践与校内外社会实践同步渗透,从而形成了三同步教育原则。实际上这已初具政治课贯彻素质教育的课程模式,能把课内外的德育因素、德育力量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德育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理论联系实际 开发知识价值

理论联系实际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既是正确的思想路线,也是根本的方法论原则。用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方法改革我们的教学,这是我们十年改革的深刻体会。

自1985年中共中央18号文件发表后,我市政治教师牢记“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进行方法论上的艰苦探索。现行教材在我市由试点到普及的十年路程,就是我们在思想观念上和方法论的探索上,不断形成新认识,创造自身特色的过程。

1.再学原著,探索“理论联系实际三命题”

在现行教材试点之初,我们感到在教法上首先要求克服的通病,就是那种“名曰理论联系实际,实则贴标签而已”的形而上学方法。为此,我们在1988年的市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会上,号召教师们重温《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有关哲学名著。不少政治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坚持再读原著,提高了认识。特别是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活动中,我市政治教师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哲学命题的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索,认为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论新民主主义》、《实践论》等著作中,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包含了三对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原理:①坚持“本本”和反对本本主义的统一;②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统一;③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这实际上发掘和归纳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三命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市政治教师十分珍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宝库,十分重视“练好内功”。

2.重视调研,推广“理论联系实际三备课”

同安一中、厦门一中、大同中学、厦门六中等现行教材的试点校,在实验教学的阶段,就普遍提出教师在备课中,在梳理知识点的同时,应当梳理出同学生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实际结合点,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功夫要下在课前的备课环节上。大同中学李松林等教师在《树立思想政治课的德育观》的总结论文(1991年获全国德育论文三等奖)中,将其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三备课,即备学生实际,备学校实际,备社会实际。广大政治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都程度不同地抛弃了贴标签式的做法,重视课前的调查和资料的积累。

十年来,我们集中进行了三次校际和全市性课题调研活动,并产生了重大影响。1992年厦门二中黄碰狮教师专题调研报告《港台艺术对特区中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初探》获全国德育优秀成果三等奖;1994年厦门一中“特区中学德育课题组”《中学生思想三年追踪调研报告》,获全国二等奖。1996年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会组织的《厦门特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建议》的调研报告,在1997年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研讨会上作了发言;还在厦门举办的“全国经济特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研讨会”上作了发言。

此外,我们推荐参评、并获得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全国首届思想政治优质课奖项的数十位青年教师,他们的参评课,无不体现了功夫下在课前、理论联系实际三备课的成果。

3.积极实践,发挥“理论联系实际三优势”

特区飞速发展的改革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创新,政治课教材的理论观点也需要丰富的特区改革成就来充实和完善。十年来,我市政治教师密切关注特区建设和发展事业,充分发挥厦门地方的三大德育优势资源,开展多种教学实践。

第一,充分发挥厦门市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势。厦门有金榜山下的陈化成墓、五通村的日寇杀人现场万人坑、“万国租借地”鼓浪屿、全国惟一的华侨历史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五口通商口岸遗址太古码头及德记洋行码头、集美陈嘉庚陵园、地下党活动点妙法林寺、集美华侨中学校友抗日英雄李林纪念碑、厦门解放纪念碑等人文史迹,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幅幅缩影。我市政治教师自觉地常年不断地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考察,使政治课教材内容变成活生生的实物和人文景观。

第二,充分发挥厦门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厦门与台、澎、金、马一水相隔、又与闽西革命老区毗邻,自然资源、地理资源及人文资源独具特色,也成为政治教师自觉开发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如考察闽西革命老区之后的《来自红土地的报告》,在省、市及闽西电视台报道;在厦门一中就读的台湾籍学生刘专智撰写的反映两岸关系的小论文《我当升旗手想到的》获省三等奖;考察自然资源后引起哲学思考激起爱乡之情的厦门六中学生曾辉《让牡蛎重返家园》获全国中学生政治小论文一等奖,厦门六中学生李腾《白鹭重返鹭岛》获省政治小论文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第三,充分发挥特区建设的时代优势。厦门经济特区的创建,为厦门人民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构建了历史舞台,也把厦门学校的德育、政治课教学置于国际交流窗口、特区建设的社会大背景之中。时代的主旋律激发了政治教师的热情,他们更注重向学生展示新成就,成为引导学生实践的又一可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德育资源。

以上种种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和方法的探索,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努力开发知识价值。我们认为:从哲学意识上看,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了的正确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向学生揭示出理论对于实践的强大指导作用,即揭示政治理论的实践价值,学生才会在认同和接受理论观点的过程中,产生内化效应,实现认识的提高。从教育意义上看,政治课教学的学科价值,与其他学科的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揭示一定人类实践领域的规律,使学生懂得在这一特定领域里进行实践的规则,并按照这些规则去进一步获得实践的能力。总而言之,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应明确“理论的价值首先在于应用,而不在于仅仅获得证明”。

四、坚持“三个面向”,引导中考改革

思想政治课考试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把学生当做政治家、理论家来考,还是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要不要考、怎样考上纠缠不清,还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育人标准?厦门特区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及成果证明,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是指导一切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根本。

考试作为评价教与学的检测手段,对教学过程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因此,考试改革必然对教学改革的方向性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自从对现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进行试点教学实践开始,我市就对考试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分阶段考试与“两考合一”,加强而不是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地位

1989年我市中考命题权单列,为我市政治课考试改革创造了必要条件,在考试制度上率先在全省实行了重大改革。

首先,与各学科一样,实行“两考合一、一试多录”。

其次,借教材改革与特区考试改革的东风,实施分阶段的考试;即初三毕业班的考试范围,限于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和一年来重大时事政治,初一及初二分别实行结业会考。这种分阶段考试的根据和优越性表现在:

1.初一、初二、初三这三个年级的教材,从内容和体系上并没有内在的直接联系,可以分开考查。由于分开考查,并且结业考成绩仍然作为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毕业的合格水平,这不仅在减轻毕业班学生负担的做法上有优越性,而且由于分开考试三科的总分值为300分,就比初一不考试,或把毕业卷分100分摊到初二、初三教材中的做法,实际占有的分值权重还要大,因而在加强政治课教学的地位上也有优越性。

2.现有初中教材在公民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科学理论教育、人生观教育、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方面各有侧重点。我们认为,初中阶段是普及国民教育阶段,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的教育,发挥政治课教学在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品格方面的德育作用。所以,分阶段考查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评价。

(二)抛弃选拔观念,着眼合格水平

1997年开始,我市在思想政治课考试改革上的重大举措,是调整初三政治课考分在升学录取分中的权重,促进命题从考查学生政治理论水平的过高要求,落实到着眼考查学生在观念形成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上所达到的水平,促进学科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

我们除了在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上积极改革外,在考试形式上,目前我市杏南中学初一的开闭卷考试实验和同安三中新课课堂教学评价实验,作为省思想政治课教改实验的两个课题立项,正在积极探索和实验中。

综上所述,十年来的改革实验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改革的生命线,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最高境界,是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根本。厦门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得益于“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而厦门的思想政治课教改则得益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大环境。

标签:;  ;  ;  ;  

深化教学改革适应经济特区发展的需要--厦门经济特区中学政治课十年教学改革综述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